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李艾鑫 于金翠】澳大利亚现政府正在为改善同中国的关系而努力,但2017年以来澳方对华错误认知的影响依旧存在。特别是美英澳2021年9月建立所谓的“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后,澳越来越朝着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代理人”的方向发展,心甘情愿为美国的“印太战略”服务。13日,AUKUS宣布澳在未来几年购买美国核动力潜艇的消息引起各方关注。而此前几天,《环球时报》邀请澳中两国资深人士举行了一场圆桌论坛,参与者为:澳前驻华副大使、三度担任澳外交部涉华部门负责人的约翰·兰德(左上);曾在中东、南亚和非洲任职的澳资深外交官布鲁斯·黑格(右上);中国澳大利亚研究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陈弘(左下);本报记者李艾鑫(右下)。在他们看来,通过一场骗局,美国的核潜艇已进入澳大利亚,加剧了澳对美国的依附性。在谈到如何改善中澳关系时,两国学者也各抒己见,从政治、经贸、人文交流等领域提出建议。
回击美澳“妖魔化中国”,是一场艰苦的战斗
环球时报:为什么2017年被认为是中澳关系变化的分水岭?
兰德:2017 年,时任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推出《反外国干涉法案》,并明确表示是针对所谓的“中国干涉澳大利亚政治事务”。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那个时候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已发生变化。而在此之前,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2011年访问澳大利亚时谈到“重返亚洲”,以应对美国口中的“来自中国的威胁”。从那时起,澳对华关系就是自相矛盾的——坚持称我们终将对中国开战以保护我们与中国的贸易——这显然是荒谬的。美国人在澳主流媒体上的诱导,也强化了澳民众对中国的敌对态度。与此同时,很多澳媒的涉华宣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推动的。
黑格: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触及澳大利亚政治的核心。我们与美国有着非常不成熟的同盟关系,我们在心理上、情感上和智力上都依赖于美国。中国是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但我们却同意美国的看法,相信“中国也是我们潜在的敌人”,这真的很奇怪。有一些因素导致这样的状况:如默多克在澳操控的媒体,导致我们所谓的“主流媒体”的崩溃。其他媒体,特别是更自由派的媒体,如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在这方面也在协同行动。
陈弘:的确,一切都始于2017年的堪培拉。而2017年也是特朗普上任之年。特朗普政府一直在推进“印太战略”,其目标是威慑、阻止中国的发展。我们遗憾地看到,澳方一直尾随华盛顿,充当美国反华战略的急先锋。我认为,特恩布尔和后来的总理莫里森都需要为他们给中澳关系带来的损害承担责任。
环球时报:当澳媒对两国关系煽风点火的时候,背后是谁在操控?
兰德:默多克的媒体代表了西方,是美国资本主义的重要支柱之一。(出生于澳大利亚的)默多克是右翼资本家,他现在是美国公民,与华盛顿的“建制派”联系密切,而后者多年来一直在推动美国的军事政策。他们合作进行虚假宣传活动,煽动针对中国的舆论战。我认为美国的决策者主要是在试图阻止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影响力及其开始展现出的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能力,目前的金融体系是美国为自身及其西方盟友的利益而建立的,但正如中国、印度和许多“不结盟运动”国家近年来一直表示的——该制度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全球2/3 的人没有从当前的国际金融和贸易结算体系中受益。
陈弘:据我观察,当有人试图推动某些特定的反华政策时,他们经常采取冷战式的、制造恐慌的惯用方法,如媒体和所谓的“中国问题专家”“中国研究权威”合力误导公众。很多时候,一些所谓的“内部消息人士”故意向记者“喂料”,也就是提供令人生疑的所谓“内幕信息”,而这些信息十有八九来自ASPI或其他来源,并带有极端的鹰派色彩。这个时候,如果趁机再进行民意调查,其结果自然会非常负面。接下来,专家媒体会引用民调结果说,“看到了吧,澳公众对中国普遍持负面看法”,然后接着顺势推出反华政策或法案。
黑格:面对澳方政策制定者相当幼稚的言行,你不得不钦佩中国维持中澳关系的忍耐力。显而易见,为“妖魔化中国”,美国正在全球施压。在澳大利亚,没有什么人或媒体会拿起镜子照一照自己的政府。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是中国一直在维持中澳关系。像我和约翰·兰德这样曾在澳外交部门工作过的人和一些学者,正在以自己的方式积极推动改变。但这是一场艰苦的战斗。
“让中国为澳对抗中国付出代价”,是一个荒谬的悖论
环球时报:有人认为,“美国把澳大利亚变成亚太地区代理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对此,你们怎么看?
黑格:整个澳大利亚北部现在已经军事化了。达尔文港有一个(美国)指挥中心,它在不断扩大并将控制一切。美国圈定出一个范围,可以掌握进入该范围内的所有航运和空运活动。
澳大利亚撕毁与法国签署的潜艇协议,本身就是一场骗局。这是让美国核潜艇进入澳大利亚的烟幕弹。美国人不希望法国人在太平洋有自己的根据地。美国人只想把自己的战舰、军机输送到这里。我们正在目睹北部的军事化,而且速度并不慢。
澳北部军事化,特别是美军融入澳国防军的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将实施其既定政策——以代理人方式对抗其核对手。我在很多国际论坛上强调:美国不准备对中国开战,美国正在准备让澳大利亚对中国开战。美国将永远支持澳大利亚,因为澳大利亚在世界各地的所有冲突中始终支持美国,无论是越南、伊拉克、阿富汗,还是在其他国家。在谈判《澳新美安全条约》时,美国煞费苦心地确保其中不包含美国对澳大利亚进行保护的保证。从那时起,美国在任何时候都非常明确地表示,它不会保护澳大利亚,它只会确保澳方有能力自卫。
我们一直在呼吁澳政府告诉它的AUKUS合作伙伴:澳不会参与对中国的战争,不会允许其领土被其他任何人用来对中国发动战争。而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政策转变,因为目前澳政府看来愿意,并且我认为是盲目地支持允许美国从澳大利亚对中国发动战争的政策。堪培拉的常设国防和情报机构已被来自美国军工业综合体的人员严重渗透,他们正在推动澳国防和外交政策。这是一种非常根深蒂固的影响,需要我们采取很多措施来对抗。
陈弘:美国相关政策的背后折射出美国的衰落,自特朗普和拜登政府以来,他们一直在战略上努力争取其他国家,即所谓的“盟友和伙伴”加入美国对中国的遏制,为其火中取栗。
黑格:对于任何一个技术先进的国家来说,在道德、伦理和种族上变得如此衰落,是非常危险的。美国正在衰落。但它拥有庞大的技术基础、航空母舰、各种战舰和军机。这是一个危险的“二分法”,因为人们对美国军工产业的控制实在是太少了。
兰德:是的,我的美国朋友也说对军事工业集团根本无法控制,这是他们担心的问题。正是这种持续对战争的驱动让美国的一小撮寡头变得越来越富有,而这就是美国内部衰落的原因。美国现在对中国的态度主要是嫉妒“中国比美国做得好”。美国被另一个国家比下去,这对华盛顿的政策制定者来说是绝对不允许的。我认为有很多迹象表明,美国的普通民众反对战争,但他们和我们澳大利亚人一样对此感到无能为力。
我对中国军事政策的看法是,这完全是一种防御性姿态,重点是维护中国主权领土完整。而美国恰恰相反,完全专注于建设“远征军”,并在世界很多地区发动战争。澳方的政策充满了悖论,我们想对中国强硬以保护我们的对华贸易,但又希望通过对华贸易来为我们“对华开战”的能力提供资金。换句话说,“中国必须为澳大利亚提升对抗中国的能力付出代价”。这是一个多么荒谬的悖论啊!
修复受损的中澳关系,是一件迫切要做的事
环球时报:让我们来谈谈中澳关系出现的积极信号。
兰德:今年2月,澳中两国负责商务贸易的部长举行视频会谈时,双方都表示希望通过双边途径解决贸易问题。有理由相信澳中两国会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如中方恢复进口澳方煤炭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我认为,在其他一些领域的贸易改善会影响到普通澳大利亚人,比如从事龙虾产业的渔民和大麦种植者等,这也将有助于减弱一些人对中国的(不友好)态度。
黑格:通过讨论,可以看出美国的行为表明它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大国,无法作出有利于人类发展的决策,所以中国不得不成为负责任的大国。
兰德:美国人不准备在任何问题上作出任何让步,在他们看来,这削弱了他们作为霸权国的地位。
环球时报:中澳关系除了发展经贸外,还有哪些可以互利的领域?
黑格:学生和旅游。此外,还有来自中国的大量移民。这些重要的因素可以把两国结合在一起。
陈弘:当我们谈论中澳经济合作时,我们只会想到贸易,特别是中国作为澳大利亚最大的市场。但经济合作应当是双向的。最近,中国企业增持一家澳大利亚锂矿企业股份的提议遭到否决。中国企业的提案和投标被澳方以所谓“国家安全”的牵强理由拒绝的案例还有很多。这是不公平的。澳媒和一些政客不断抱怨中国对澳葡萄酒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但我记得,截至2020年11月,澳大利亚针对中国产品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多达106起,而中国对澳大利亚产品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只有4起。因此,这种不公平对双方营造良好的经贸和投资氛围是非常不利的。合作必须是相互的,而不仅仅是一方从这种关系中受益。
不可否认,澳方将继续把澳美同盟作为澳对外政策、安全政策和战略的基石。堪培拉似乎对华盛顿的政策有着强烈的依恋。华盛顿的战略有时是澳外交、国防政策的指导方针,但情感和传统或文化依恋不应凌驾于澳自身的国家利益之上。澳方领导人和决策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把中国视为敌人不符合澳的利益。这在逻辑上是错误的,在战略上也是错误的。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原本平衡的中澳关系受到了巨大的损害,但我不认为这种损害无法修复。我相信,只要双方都持肯定态度,我们愿意推动中澳平衡关系回到正确轨道上来。恢复务实互利的合作关系是可行的。
黑格:是的,还是有很多潜在的善意和因素可以改善两国关系。如果澳媒转变对华消极态度,如果澳领导人改变对华心态,那么两国关系将会重新起飞。在文化、科学和医疗交流方面,我们与中国的关系有很大的潜力。
澳中两国建立密切关系的潜力是巨大的,但一些澳大利亚人心胸狭窄,对华充满恐惧,他们曾让这个机会“从指缝间溜走了”。我们应该保持乐观心态。我认为,中国人是很棒的民族。
陈弘:我同意黑格先生的观点,中澳之间应进一步增进彼此理解和友谊。我想谈谈中国的澳大利亚研究,它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在中国各地的高等教育机构中蓬勃发展。如今,在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中有48家澳大利亚研究中心,还有两家也将很快成立。相比,澳大利亚研究中国的机构太少了。近来,澳方一些反华势力还对孔子学院进行不公正和令人遗憾的“妖魔化”。这对促进两国间的积极交流与合作是没有帮助的,也是不公平的。要知道,孔子学院对促进澳大利亚民众、特别是年轻人了解中国发挥着建设性作用。我认为,两国需要鼓励和促进对彼此的兴趣,进行“扫盲”,熟悉对方的文化、政治制度和社会习俗。这是澳方在人文层面迫切需要做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