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货币历史(黄金货币的发展历程)

频道:商业观察 日期: 浏览:0

追溯黄金与货币的前世今生,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早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standalone="no"?> 第一章 黄金与货币

第一章 黄金与货币

黄金是宙斯(Zeus)之子,蛀虫与铁锈都无法侵蚀之,但人的灵魂却被这至高无上的财富所侵蚀。

——古希腊诗人 品达

一、黄金的货币之路

黄金与货币,是蔓延在整个黄金史上的问题。无论是在古尼罗河畔的埃及,还是在小亚细亚的阿拉伯拜占庭,抑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都有关于黄金与货币的描述。黄金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渐被人类接受并吸纳为货币,最终登上了货币之王的宝座。与黄金成为货币相关的,还有黄金产业的萌芽和发展。不论是黄金货币化带动黄金产业的发展,还是产业化推动黄金货币的流通,二者都是密不可分的。古老的童话《一千零一夜》,以及《马可·波罗游记》等书中都有大量关于黄金与货币的故事,成为黄金与货币关系的写照。

(一)“天赋异禀”的黄金

黄金良好的自然属性使其在诸多贵金属中脱颖而出,成为最早被人类发现的贵金属之一。由于其色泽鲜艳,被远古时代的人类用作装饰品,从那时起,黄金被赋予原始的价值。在早期智人的美学思维萌芽后,黄金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装饰、生活器物,主要集中在当权者手中。

黄金美学价值的诞生早于经济价值。在黄金被用于装饰和生活器物的过程中,随着物物交换,黄金的经济价值开始产生。人类社会经济关系正是在不断交换中实现的,交换活动越频繁,价值流转与资源配置越频繁。起初的交换形式以物物交换为主,并不频繁,因为在那个时候,人类个体除满足自身需求外没有更多富余之物用于交换。随着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和富余物的增多,交换的需求日渐增加,但是供给和需求并不完全同步,能够找到交易双方都满意的物品并完成交易的概率很低,所以逐步开始以中间媒介为交换工具代替直接的物物交换。先将私人物品兑换为中间媒介,再用媒介交换所需物品,这个公认的可用作交换的商品就是一般等价物,在之后的历史进程中逐渐演变为更成熟形态的货币。

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众多一般等价物,但是最后被淹没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只有黄金经过了时间的考验,被赋予财富价值。经过长时间的总结,人们发现一种物品要成为一般等价物需要具备这几个条件:①良好的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②良好的便携性;③数量有足够的供给,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1];④可塑性强。

黄金的自然属性十分契合一般等价物的属性。首先,黄金的化学属性十分稳定,抗腐蚀性、抗氧化能力强[2]。其次,黄金可塑性有如灰泥[3],易加工,重塑空间大。再次,黄金的柔软性也便于人们对黄金进行切割、打磨,制造成小物件进行携带;最后,黄金的自然存量和年产量虽然很少,但也能每年保持稳定的产量。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期,黄金作为货币产量的增长可以应对货币需求量的增长。黄金的天然属性使其成为货币的良好承载物,但黄金的货币功能本身不是黄金的自然属性,而是后期人类赋予它的社会属性。在初期,黄金充当货币的属性也不是黄金的主要属性,只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黄金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货币领域,固定成为商品交换的媒介。有句话把黄金充当货币的现象描绘地十分形象,“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4]。黄金作为货币天然契合了人们对财富、财产的一般判断。人们把拥有多少黄金作为衡量财富多寡的标准,社会发展到有国家的概念后,国家、帝王大量收集黄金,更加提升了黄金的财富价值。

(二)黄金货币属性崛起的中西方道路

1.西方社会与黄金

按照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货币是能用于交换的一般等价物。然而,并不是每种商品都能作为一般等价物进行交换,黄金一开始也不具备货币的属性与职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才逐渐获得了货币属性,这是天选还是人定?或许是随着人类社会关系变化作用的结果,也是人类赋予的后天的社会属性。黄金随着人类社会的兴衰而变化,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演变,一开始就带有浓浓的人文色彩。

黄金货币属性的发育与其自然属性密切相关,稳定的化学属性与良好的物理属性让黄金首先进入了人类的视野。就像海边独特的无与伦比的海贝不会被埋没一样,黄金一开始就成功吸引了远古时代人类的注意。按照时间顺序,早在四千多年前,古埃及人就使用黄金作为交换中介物,铸造金条当作货币,并规定了金银交换比例。古埃及是全世界黄金产量最多的地方,在全世界黄金年产量2吨左右的体量下,古埃及、尼罗河流域的年产金量就占到接近一半。黄金不仅被用作交换、还被人们用作饰品、祭祀品,被法老镶嵌在王冠、权杖上。这一时段黄金的货币形态是金块。

从金块到金币的重大突破发生在公元前7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吕底亚古国。位于小亚细亚平原的吕底亚古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金币的国家。吕底亚国作为当时交通发达、区域位置良好的国际都市,交易规模大且频繁,有使用高价值金币的需求,加之盛产黄金,人类最早的金币——白金铸币由此产生。黄金的社会功能在神祇祭祀、财富宣誓和装饰功能之外,又增加了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的功能。白金铸币的普及,推动了黄金的大众化,促进了黄金向更广范围的世界传播。

古罗马时期是黄金货币使用更为广泛的时期,黄金进一步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贸易外贸、军事战争、对外掠夺中去。上到帝王、军队、商人,下到制陶人、农民都用金币。帝国用金币为雇佣军发薪水、奖金和慰问金;拥有金币数量的多少成为人们衡量财富多少与发言权大小的标尺;为了追逐黄金,古罗马进行了长期的对外扩张,包括“布匿战争”“黄金之战”等,先后征服了埃及、希腊、叙利亚、北非、高卢等国家与地区。有学者称,古罗马文明就是由黄金堆积和扶植起来的。

在古罗马崩溃后,西方社会进入拜占庭时代。拜占庭对金币的使用达到了新的高度。拜占庭金币的完整性、纯度、声誉及可接受度很高,甚至拜占庭帝国的整部历史,就是以黄金为焦点的历史——黄金不仅作为货币,而且作为至高无上的财富得以宣扬[5]。走向成熟的金币标志着金币具备了货币属性与财富属性,具有极高的有用性与价值。从此,金币/黄金就是财富,金币代表了价值,具有购买力,成为人类社会可以接受的货币。在随后长达6个世纪的黑暗时期,储藏金币与金条贯穿了这个时代的大部分时期,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黄金的价值进一步凸显,避险功能开始产生,对人类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长期以来,贵金属货币以金、银、铜为主。由于黄金的稀缺与开采难度大,也十分珍贵,大部分时候金币处于辅币的地位,而银币、铜币处于主币的情况普遍。这种情况到18世纪工业革命之后出现巨大转变。18世纪前的欧洲,严重的白银走私使欧洲白银大量流失,银币长期短缺,导致欧洲的金银双本位十分不稳定,直到银币退出货币流通之后,走私白银的现象才停止,于是货币流通中只剩下金币。那时英国的黄金价格是一盎司黄金等于3英镑17先令10.5便士的价格(1717年确定),英国金本位确立。18世纪中后期,由于工业革命带动英国经济与政治的飞速发展,加之欧洲各国对非洲、新发现的美洲的殖民与扩张,大量黄金流入欧洲。凭借黄金大量产出与增长的需求,以及欧洲公司、银行、金融业的迅猛发展,各国纷纷向金本位靠拢。18[6]7年各国在巴黎国际博览会上通过决议,确认黄金是唯一的世界货币,英镑以黄金为锚定,也成了国际货币。自此,全球金本位正式形成。

2.中国社会与黄金

黄金在中国历史久远。相传伏羲、皇帝、炎帝都曾用黄金做原料炼金丹以求长生不老。中国黄金生产始于商,殷商时期黄金被发现并用来做装饰品。早期的黄金货币也开始出现,但由于黄金开采困难,较为稀有,难以大批量、大范围使用。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小国开始用黄金作为货币。根据黄金作为货币使用的记录,位于今天湖北地区的楚国,有印有“郢爰”“陈爰”等印记的金版。金版类似于金锭,需要切割,其上刻有文字、产地、重量等信息。货币发展到贝币形态,战国时期已有金贝币,还有用黄金制造的贝状货币、马蹄金、麟趾金等。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进行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货币改革。收缴熔炼各国货币,发行秦朝统一货币——秦币,并且规定:在诸货币中,黄金为上币,银为中币,铜钱质如周钱为下币……黄金作为上等货币,是贵族阶级、新兴地主阶级使用的货币,流转范围广泛。秦朝确立了黄金作为货币在国家货币体系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汉时期是中国黄金的鼎盛时期。据史学家与货币学家考证,在西汉两百多年的历史中,皇帝一共赏赐黄金100多次,合现在200多吨,每次都是成千上万两,最多的一次赏赐了55万两黄金6。官员权贵的藏金量也非常惊人。这一时期,社会上金币流通也十分广泛,丝绸之路的发达与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金币的发展。西汉时期黄金主要用作贮藏功能,以麟趾金、马蹄金为主要形态,流通中的黄金则以金版、金饼为主[7]。粗略估计,西汉时期整个国家的黄金储量约为500吨,在当时世界黄金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

秦汉以后,长期以铜币、银币为主体,黄金长期处于辅币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局动荡,黄金贮藏功能凸显。在唐宋两朝,由于经济的繁荣与国际都市的形成,国内、中外商贸贸易往来频繁,经济活跃、贸易量巨大,黄金货币再次出现了短暂的繁荣。之后的元、明、清,黄金使用量不大,逐渐退出了货币体系。

黄金在东方的发展路径与西方截然不同,始终没有在历史舞台上展现它耀眼的光芒。一方面中国古代黄金产量小;另一方面,中国一开始就走上了银本位的道路,黄金始终没有占据主导地位,黄金作为一种货币的货币属性的表现也没有西方社会那么强烈,在秦汉时期昙花一现,之后便慢慢沉寂。黄金的货币价值与投资价值在中国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因此,从历史中发现并重启黄金价值,在今天看来是对历史的反思、传承与开拓,也是对黄金本身与人类社会的进一步认识,促进人类与黄金关系的解构与重构。

(三)金本位的嬗变

1.金本位的产生与发展背景

金本位是一种以黄金为价值标准的货币制度。18、19世纪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和生产力迅猛发展的时期,国际贸易快速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催生了国际货币的兴起和发展,起初通用的货币是黄金和白银,但随着黄金的强势崛起,黄金在国际贸易与结算、国际支付、国际储备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逐渐超越白银成为主导的货币,白银退居辅币地位,金本位形成。

所谓金本位,就是以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或国际本位货币的一种国际货币制度。在金本位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他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决定[8]。金本位制是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形成于1687年年底,在后续的时代发展中又经历了演变和发展。形成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在金币本位制下,黄金具有货币的全部职能。黄金就是货币,在国际上承担着硬通货的角色,可以自由进出口、自由流通。金本位制具有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三大特点。

金本位最早在英国出现。英国于1816年最早实现金本位制,那时的形态是金币本位制。英国初期建立的金本位制实质上就是黄金于英镑固定形式的比价,以纸币英镑作为日常支付工具,黄金则是英镑纸币发行的基础。英镑纸币靠的不是信用背书,而是靠黄金为支撑。在英国之后,其他欧洲国家纷纷效仿,到19世纪后期,世界上主要的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据统计,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全世界已经有59个国家实行金本位制。

人类对黄金需求量的增加和黄金生产力的发展,助推人类社会进入金本位时期。货币金本位的建立,意味着黄金从神权、王权专有走向广阔的社会;从狭窄的宫廷范畴进入平常的经济生活;从特权华贵的象征变为资产雄厚的象征;黄金由普通的货币增添了黄金货币财富文化,成为货币财富的代表。

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金本位制的内容和特点:金币本位制

英国在1816年建立的货币制度就是金币本位制。它以英镑为中心,以黄金为基础。1867年前后的几年被认为是金本位的鼎盛时期,1867年黄金被确认为唯一的世界货币,其货币属性发展到最高峰,成为货币之王。在那个时期,黄金是各国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英镑则是国际最主要的清算手段,英镑与黄金共同成为当时重要的国际储备。加上英国当时具备的强大经济实力,以及伦敦黄金交易所提供的国际黄金交易平台,“伦敦金”逐渐成为通行于世界的黄金,伦敦金的定价和标准也被世界多国采纳。黄金和英镑成为国际通用货币,标志着当时金币本位达到了顶峰。

3.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金本位的内容和特点: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最大的特点就是金币的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入及输出。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准备战争,加紧对国内外黄金大量掠夺的同时大量发行银行券。金币本位制受到严重破坏。各国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即告终止[9]。这是金币本位制终结和向其他形态转型的直接原因、表面原因。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货币纸质化的趋势在推动传统金本位(金币本位)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什么会出现货币纸质化的趋势,以及这种趋势为什么会加强,有的人认为是由于黄金供应量不足,人们为节省黄金使用而做的转变;有的人认为是为了追求使用的便捷性,传统的金币虽然也有小巧、方便携带的特点,但是若金币数量众多,需要使用大量金币购买大宗商品时,数量、质量较大的金币便成为累赘,既不方便携带,又不方便保管和存放。

在这种情况下,金币本位制开始向金块本位制转变。以黄金作为纸币的发行基础,但只能兑金锭。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是指国内不铸造、不流通金币,只发行代表一定重量黄金的银行券或纸币来流通,而银行券、纸币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和金币,只能按一定条件向发行银行兑换金块[10]。在这样的环境中,黄金(金币)自由兑换、自由流通的特性消失殆尽,也失去了黄金跨境自由的追索权,各国、各地区的银行券或纸币只能在该国或该区域内使用,能在全球流通的也只是少数具有国际货币职能的纸币,如英镑和美元。

在金块本位制下,货币仍然具有含金量,黄金只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金,集中放在中央银行,国家不再铸造金币和实行黄金流通。虽然银行券或纸币按一定比例可以兑换黄金,但是由于各国对这一比例的确定或多或少存在高估或低估,且各国货币币值本身不稳定,导致国际汇率变化无常,给国家贸易和国际经济造成诸多不便,增加了国际交流与贸易中的风险。在金块本位制中,失去“自由”的黄金已经不能发挥自动调节货币供求和稳定汇率的作用了,金块本位缺乏稳定性,变成一种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度。

金汇兑本位是与金块本位制在同一时期内并存的一种货币制度。20世纪20年代,除了英国、法国、荷兰、西班牙这几个黄金储备较多的国家使用金块本位制外,其他国家实行的则是金汇兑本位制。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将自己的黄金和外汇存入实行金块本位制的国家,本国货币与金块本位制国家货币挂钩形成固定汇率,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如使用黄金,必须按照法定汇率先将本国货币兑换成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然后用该国货币兑换黄金。本国国内交易全部使用纸币,虽然本国的纸币也有法定金含量,但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兑换黄金。这个时候,黄金虽然还是纸币的发行基础,但是金币已基本退出了货币流通领域。

金汇兑本位制是一种间接的金本位制度,通过与其他金币本位和金块本位的国家货币保持固定比价,构造一种带有附属性质的货币制度。它无疑会削弱货币黄金的作用。当以黄金为基础发行的纸币的流通量超过了流通对货币的需求量,就会引起货币贬值;同样,如果国家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大量发行纸币,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另外,实行金汇兑的国家把自己的货币与黄金储量大国关联,其对外贸易和金融政策等必然会受到货币相关联国家的货币政策的影响,容易处于被动地位。这反映出金汇兑本位制下国家货币的不稳定性和汇率大幅波动的弊端。由此可见,无论是金块本位制,还是金汇兑本位制,其实都是残缺的、不成熟的金本位的演变形态,终究无法在历史和人类社会中存在太久。在1929—1933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过后,金汇兑本位制逐渐落幕。

4.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金本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英国在战后经济实力严重削减,已无力维持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和金汇兑体系。美国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战后经济一跃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一枝独秀。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外贸易总量迅速提升,出口远远大于进口,美元逐渐覆盖了全球,流转到世界各地。另外,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积累了足够多的黄金,成为当时黄金储存量最多的国家,而英国达不到这个条件,在一系列博弈中处于弱势。1944年,44个国家在美国布雷顿森林签订协议,确立美元国际货币中心的地位,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建立。黄金和美元挂钩(1盎司黄金=35美元),各国货币再和美元挂钩,美国是终端的最后黄金兑换人,承担着国际贸易最后的兑换责任。黄金货币之王的地位帮助美元超越英镑成为新的世界货币。

(四)“去金本位”后黄金何去何从

1.特里芬难题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黄金的变化

美元作为世界货币体系的主导,难以支撑这一体系的发展,这场游戏最后以1972年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画上句号。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其中,内因就是存在于这一体系中的体系和制度自身难以为继的问题;外因包括国际政治、金融因素等。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锚定物,其他国家的货币没有锚,都和美元挂钩,但是美元自己主导世界货币体系,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什么是特里芬难题?即币值稳定与货币供给之间的矛盾。简单来说,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复苏和战后国家的重建和发展,世界贸易逐步增加,国际支付清算的需求急剧增加,国际支付清算需要大量美金。二是随着其他国家(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储备的美元越来越多,美元大量流出,而美元直接对应黄金,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美国贸易逆差扩大、黄金储备的减少,再加上石油危机,美国无法按照原定的价格兑换黄金,美国的黄金储备越来越少。一旦美国的黄金不足以支付其他国家的兑换需求,全球范围内的挤兑危机就可能爆发。

1972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元与黄金脱钩,黄金不再是货币发行的基础,纸币也不再具有含金量。黄金不再作为货币价值评价定值的标准,货币体系从此“去金本位”,黄金也实现了由货币到“非货币”的转变。

去金本位后,美元迅速建立了货币霸权地位。黄金价值受到新古典经济学派的排挤和贬低,各国也不愿储备黄金,加之人们对黄金的使用急剧减少,黄金价格在20世纪70年代急剧下跌,到了历史最低水平。当时有学者认为黄金已经过时,浪费资源去挖掘和储存黄金不再重要。在新古典经济理论和学者、舆论的作用下,黄金更倾向于被认为是一种商品而非货币。黄金商品论的思想逐渐在全球流传开来,对我国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从新中国成立时起,我国就实行黄金非货币化政策,人民币也与黄金脱钩,在此基础上实行黄金管制。其中虽然有意识形态的因素,但也反映了去金本位后黄金地位的变化。

“去金本位”后,黄金的货币属性消失,储藏功能大大凸显。黄金并没有因非货币化而失去自身的价值。20世纪70年代去金本位后,各国央行并没有放弃黄金的储存,相反,国家层面的黄金储备有增无减。到2013年,全球官方黄金储备达3.25万吨,占近十年全球外汇储备的比重年平均的10%,经济发达的国家更高。由此可看出,黄金仍然是国家财富储备的选择。从民间来看,全球有近八成的黄金在民众手中,总量接近14.36万吨。而每年仅有不到1%的民间存金进入市场,剩余的黄金都处于静态存储状态。因此,“去金本位”后,黄金主要成为一种财富储藏的手段。

2.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和汇率体系下黄金的作用和价值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1976年通过的《牙买加协定》确立了浮动汇率的货币体系,货币不再与某一国货币挂钩,而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多边自由支付。新的牙买加体系下,货币没有固定的汇率与对价,是动态变化的。它给予各国货币自由性的同时,也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混乱。

牙买加体系下的汇率制度主要有两种: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固定汇率主要是一些国家使自己的货币与外国货币或一篮子货币保持固定比较关系,这些外国货币或一篮子货币本身价值是浮动的,所以这样的固定汇率制度实质上也是动态中的固定,在动中求静。浮动汇率制不设定参照,一国汇率直接由自由市场的供求决定,但不是完全放任不管,政府或多或少会进行干预。

在这样宽松的货币体系和汇率体系中,货币(纸币)的不稳定性和汇率波动性大的特点使一些人重新把目光转向黄金,黄金的避险功能凸显。在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下,为了促进国际金融的稳定,黄金作为一种硬通货重新被大多数人关注,黄金储藏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另外,把黄金作为一种金融产品投资也成为新的市场热点。黄金的财富价值属性、投资价值属性逐渐增加,并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二、黄金的历史周期律

(一)价格周期

黄金自成为货币以来,长期是官方定价,或者交易所定价,并保持固定价格以维持物价、经济的稳定。如英国政府1717年确定的价格为3英镑17先令10.5便士兑一盎司黄金,1919年英国伦敦金第一笔金价是4英镑8先令9便士一盎司,美国1945年确立金本位时的1盎司黄金可兑换35美元的价格。在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前,历史上黄金的价格基本由官方确定,或者由交易所通过做市商做市确定(伦敦金与五大金行定价机制)。无论中外,每个国家、每个朝代开国之初或改革之时,都会确定黄金的价格,以及制定一套黄金与银币、铜币等货币的兑换比例[11]。在金价官定的背景下,黄金在一个国家内、一定时期内的价格是固定的,也是唯一的。

1971年以前,世界黄金价格基本保持在35美元/盎司,持续了26年之久。1971年世界货币体系去黄金化,美元与黄金脱钩,黄金没有了束缚,再没有固定其价格的外力限制,供求成为影响黄金价格的主要内在因素。此外,国际性事件、黑天鹅事件等的爆发也会引起黄金价格的大幅波动。自1971年起,世界黄金价格就从35美元/盎司开始上扬,并与石油、战争、国家政策等外部因素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

在上述时段中,黄金价格从1968年的35美元/盎司到目前的1272美元/盎司,经历了波澜壮阔的起伏。从过去50年黄金价格变动趋势中寻找周期,抛开技术分析层面的波浪周期理论与道氏理论等微观层面的技术分析,从宏观来看,从货币去黄金化之后,黄金价格总体上呈上扬趋势,并在过去50年间上涨了1200多美元/盎司,不难看出,1871年以前,黄金价格是被低估的。

去货币化之后的黄金受随机事件的影响较大。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黑天鹅事件频发,甚至出现了黑天鹅潮[12]。除黑天鹅事件外,灰犀牛危机也不断上演[13]。每次黑天鹅事件与灰犀牛事件的出现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金价上扬。黄金的避险功能在此完全被体现出来。

(二)价值兴衰周期

黄金的价值即其对人类的有用程度与满足度。黄金产生之时本是自然界的一种稀有金属,后期与神权、王权、财富、信用挂钩,被人类社会赋予了一系列价值。黄金的价值有不同的类型,按照不同的用途,可分为货币价值、装饰价值、文化价值、工业价值、保值避险价值、投资价值等。这些价值并不同时存在,而是与时间、地域相关。在特定时期一种或两种价值占主导,其他价值尚未出现或处于附属地位;同样,在不同的国家、族群,黄金的价值表现也有所不同。

黄金价值在人类社会早期表现出来的价值相似,出发点相同或相近。在人类文明早期,黄金主要与神权和王权挂钩,用于图腾或祭祀,或镶嵌于宫殿器皿、帝王服饰,彰显至高无上与独一无二。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交易的逐渐频繁,黄金逐渐被用于流通,成为一般等价物,具备货币属性。随着宗教的产生与传播,黄金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宗教,为宗教教义与精神增添了神秘色彩。再后来,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与黄金的传播,黄金走向“大众化”,成为民众追求美感与装饰的饰品。纵观历史进程,黄金从一开始的高高在上逐渐变得“平民化”,当然,这不是由于黄金自身价值的改变,而是人类社会与群体的演变。

黄金从少数人占有到大众化、平民化经历了漫长的时期,这是世界黄金发展的一般历程。但在这条主线中,中西方黄金发展出现分歧。作为货币,黄金在中国秦汉时期出现一时的繁荣,之后逐渐走向没落,一直处于辅币地位;西方黄金货币从萌芽到发展再到金本位,黄金登上货币之王的宝座。作为饰品,西方文艺复兴后宣扬个人主义,中国直到封建社会瓦解之后才走向民族觉醒,西方黄金饰品大众化的进程比中国开启得早。作为保值避险与投资品,西方金融市场与黄金市场的形成比中国早,中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这两大市场才逐步形成,欧洲、美国黄金交易所与相关黄金交易更成熟,也较早掌握了黄金定价权。

由于不同的民俗、文化与宗教等因素的影响,黄金在不同地域受到的待遇也有所不同。当今传统金饰大国有印度、沙特、阿联酋、中国、土耳其等。印度、中东地区国家使用黄金饰品有着深厚的宗教与民族传统,中国、美国等国消费黄金主要是长久形成的消费习惯与文化习惯。

(三)产业进化周期

黄金从远古走来,就是一部精彩纷呈的产业进化史。经过4000多年的发展,到今天,黄金产业实现了从粗放到精细,从人工到机器再到智能化,从单纯需求链到供求连与价值链并存,从区域到全国到世界,从批发零售到产业一体化,从分散到产业聚集,从实体到电子商务等。

黄金产业,从上游的勘探、开采、选矿,到中游的冶炼,再到下游的加工销售环节,一步步从粗放走到精细,又分化出很多细分产业。古代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黄金年产量很低,古埃及时期(公元前2000年)全球黄金年产量在2吨左右,公元前100年,世界黄金年产量达到1000吨左右[14],且开采的黄金以表层自然金、沙金为主。现在,黄金的采选有一整套完整的流程和技术。得益于历史上两次工业革命与正在进行的科技革命,黄金的采选、冶炼、加工等环节的机械化、智能化程度提升,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产业精度、品质与效率都大大提高。

古代黄金产量小且相对固定,人们对黄金的使用主要体现在需求方面,需求链较为发达。现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与科技水平大幅提高,黄金供应链发展起来,黄金实现国内国外多主线、多渠道、实时大量供应。同时,黄金的需求也进一步扩大。以中国为例,由于中国的巨大体量与消费习惯,2007年成为黄金第一大生产国,2009年成为黄金第一大消费国,年均消费黄金1000多吨(不包括央行储备),其中500多吨需要进口。黄金不断增长的供给与需求相结合,产生了巨大的价值,并形成价值链。价值链纵向上把黄金采选冶炼企业与黄金商铺连接起来,横向上把一家家黄金商铺、不同黄金品牌、不同区域的黄金产业,甚至国内外黄金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条错综复杂的价值链。通过技术、文化、品牌等因素的叠加,黄金价值链不断升值,不断增加附加值,也不断地在发现与创造价值。黄金产业尤其是黄金加工销售环节由过去的分散走向集中,产业聚集区开始出现并走向成熟。以深圳罗湖区水贝为例,在这个方圆0.5千米的区域内,聚集了各类黄金珠宝企业3600余家,个体工商户5000余家,2014年产品批发量占全国接近70%。也就是说,国内的黄金珠宝饰品70%是在深圳水贝生产加工的。在产业集聚的力量下,黄金产业从个体走向集体,从区域走向全国,从全国走向全世界。下游一些加工销售企业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正努力打通上、下游环节,实现产业链的一体化,周大生、周大福等一些大品牌已经开始布局行动。另外,在批发销售环节,黄金产业正积极地在线上布局,扩展线上网络空间与用户群体,抓住快消时代人们的消费心理与习惯的变化,线上线下、跨境电商同步展开,探索“互联网+黄金”新模式,黄金产业进一步成熟。

三、黄金产业结构的阶段性变迁

(一)农耕文明

农耕文明时期的黄金产业比较原始和粗放。大致有三个文明点,一个是古埃及尼罗河流域的黄金产业,一个是地中海、两河流域的黄金产业,另一个则是中国黄河、长江流域的黄金产业。农耕文明时期,世界总体生产力普遍薄弱,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代表,西方则以城邦经济为代表。在小农经济为主的中国古代,黄金官营,金价官定。整套上、下游流程,黄金勘探、开采、冶炼、加工、制币、销售环节都牢牢掌控在官方手中,商人与百姓不可参与。黄金货币在整个小农经济时代一直保持较高的地位,王公贵族使用较多,黄金饰品也主要集中在上层社会。宗教寺庙使用黄金也需要申请从国库分拨。皇帝作为九五之尊,身穿金袍、头戴金冠、使用金器,掌握开采、收集、赏赐、分发黄金的大权。由于小农经济社会黄金产业主要掌握在官方、帝王手中,未形成完整的黄金生产交易流通链条,黄金产业处于原始粗放阶段。

城邦经济与小农经济有类似之处,不同的是,黄金产业相对发达、广泛。在古吕底亚国与古希腊,开采出的黄金用于铸币制造、宗教祭祀、国库储藏。在城邦经济中,商业贸易较繁荣,黄金铸币在商品交换中使用广泛。黄金产业有一套相对完整的生产体系与流通体系。但无论从铸金币形态还是成色,从黄金冶炼与加工技术,以及黄金饰品形态品质上看,这一产业无论是外在还是内涵都相对粗放。

(二)工业文明

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传统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开始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带来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这种变革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包括黄金产业。随着生产力的大幅提高,黄金勘探、开采效率提高,成本降低,大量黄金被开采出来,进入流通环节,满足资本家的需求。此外,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原始积累中,欧洲国家一方面在国内通过“圈地运动”获得大量廉价劳动力,另一方面在国外积极扩张,进行疯狂的资源、资金掠夺,黄金尤其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掠夺的对象。殖民主义兴起、资本主义瓜分资源,对黄金的需求量大增。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黄金产量的大增,相应黄金加工、制造、销售等产业也迅速发展,黄金店铺增加,佩戴黄金饰品的人,尤其青年、中年女性增多。英国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经济与政治实力提升,成为“日不落帝国”,就黄金交易来说,随着黄金大量搜刮与流入,英国成为当时资本主义国家中黄金储量最多的国家,于1804年取代荷兰阿姆斯特丹成为世界黄金交易中心,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黄金产业链逐步完善,并在某些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传统的黄金产业在第二次(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第三次工业(20世纪四五十年代)革命走向成熟。内燃机的发明让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与互联网的出现让人类进入“机联网”时代。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升,黄金产量大大增加。黄金在流通、储备、支付、清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工业革命成功推动黄金登上货币王座,并促成1867年金本位制确立。此外,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世界货币体系同样把黄金放在顶端位置,实行固定价格的金本位。在黄金金融属性方面,1919年伦敦金正式诞生,每天进行上午、下午两次定价。从此,伦敦金成为世界主要黄金交易价格的依据,伦敦黄金场外交易市场发展成为位列世界前列的黄金市场。以现货实物黄金交易为基础,黄金的金融投资属性发展起来,并衍生了一系列新型交易方法与模式,如黄金延期交割、黄金掉期、黄金衍生品交易等。

纵观三次工业革命,黄金消费与饰品需求进一步增加,一些黄金店铺与金饰品牌开始崭露头角。追溯世界著名的黄金珠宝品牌的诞生时间,会发现:蒂芙尼(Tiffany)诞生于1837年的美国纽约,卡地亚(Cartier)诞生于1847年的法国巴黎;宝嘉丽(Bvlgari)诞生于1884年的意大利;御木本(Mikimoto)诞生于1893年的日本,迪奥(Dior)诞生于1946年的法国巴黎。从那时起,一系列品牌黄金饰品的强势崛起,带动黄金走向世界,黄金中蕴含的饰品属性、文化属性开始被深度挖掘。同时,纽约黄金市场的建立,与伦敦金一起拉动了全球黄金交易与黄金投资,吸引了众多机构与个人的参与。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传统黄金产业构架发展完善。现代黄金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三)信息网络文明

黄金市场的金融性并不源于黄金的金属性,所以不能因黄金市场的金融性而得出黄金是具有金融属性的特殊商品这个理论概括。那么,当代黄金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前提是当代黄金已经实现了“非货币化”,且人类社会迈过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和数字经济已经到来,各种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科技、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力。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创造了一个与物理实体空间相区别的虚拟空间,但这个虚拟空间不是独立且被隔离的,它和现实空间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黄金产业链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线上的黄金以更多元的方式、多元化的概念存在,其交易种类、交易方式和交易手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黄金和黄金产业加速蜕变,黄金的货币属性淡化,增加了更多的社会属性,并获取了新的语境,包括财富语境、金融投资语境、“互联网+”的语境等。

移动互联网时代黄金的蜕变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上至理念下至具体经营活动都发生了变革。例如,在黄金理念方面,黄金的价值属性又被人们开发出一些,有人主张让货币体系重回金本位;有人主张用黄金做投资;也有人结合区块链技术做黄金数字货币;还有共享黄金、黄金金融等新理念、新模式。黄金的作用不再局限于储藏、饰品,打破了藏金于民的局面,让更多黄金在市场中流动,遏制黄金边缘化的趋势,重新激发黄金的生命力,唤醒黄金活力。这是在思维理念层面的变革。

在黄金下游的经营层面,这样的蜕变也时刻在发生。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完善和发展,以及互联网、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生态成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黄金下游的经营活动需要纵向、横向地与其他环节联系,共同打造黄金生态。经营层面出现的显著变化就是一些线下的金铺转移到了线上;出现了一些黄金投资公司,推出有创新的黄金产品。例如,微黄金、黄金管家、黄金钱包、黄金红包等。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发现黄金新的交易模式和盈利模式,黄金越来越多元化,有了更多的角色。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和移动互联网时代,黄金本身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互联网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而经济金融全球化促进资本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相应地,黄金也具有全球性,是流通于世界的硬通货,这一特点是适应全球化的趋势的。但黄金未来路在何方,黄金的哪些价值值得人们再次发现,值得去探索、实践。

(四)数字文明

数字经济时代,每个人都是算法,每个人的生活都以算法组成,都可以算法来搭建,甚至人类情感也是一种算法。就像尤瓦尔说的那样“情感并不是只能用来写诗谱曲的神秘精神现象,而是对所有哺乳动物生存和繁衍至为关键的生物算法[15]”“实际上,算法指进行计算、解决问题、做出决定的一套有条理的步骤,它并不是某次计算,而是计算时采用的方法。”算法的运行离不开数据,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大量的数据。在数据大爆炸的今天,数据在另一个维度刻画着人类的生活,数据权利成为每个人最重要的权利。黄金产业每天也生成、存储着海量的数据,无论是开采,还是加工,还是客户信息,都构成了庞大的数据库。在数字经济时代,运用数据分析黄金产业结构与产业发展策略将事半功倍。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能帮助黄金上下游产业、黄金店铺精准加工、精准定位、精准营销、精准获得客户资源。通过大数据,黄金企业可以更精准地把握最近几年全球黄金产量分布情况、行业发展趋势、黄金消费集中地区、消费群体变化趋势、消费心理变化等信息,做黄金投资、黄金金融的机构与个人也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量化投资,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中锁定确定性。“大数据+黄金”基于人工智能与区块链、分布式账本等技术,大数据为黄金产业赋权,再发现黄金价值,将为黄金产业带来新革命,标志着“互联网黄金3.0”时代即将到来。

除了黄金产业的大数据,实物黄金本身也可以被数字化,形成数字黄金。数字代表权利,数字黄金代表黄金权利[16]。或许一种全新的黄金资产记账方法或者算法能实现黄金数字化,就像区块链与数字货币那样。另外,黄金数字份额化之后也可以用数字表示,并可在生活中广泛运用。人们不用持有实物黄金,数字黄金可以标示黄金资产,附加生息、担保、借贷功能;数字黄金也可以与人们的重要信息关联起来,如生日、身份证号、工商登记、房产登记等,利用黄金本身的信用起到标记作用与公示公信作用。

[1]刘山恩.黄金之惑——对几个黄金现实问题的理性追索[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63-70.

[2]Peter L.Bernstein.The Power of Gold:The History of an Obsession.,Wiley,2004.

[3]彼得·L.伯恩斯坦.黄金简史[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4.

[4]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107.

[5]彼得·L.伯恩斯坦.黄金简史[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24-36.

[6]王学文.黄金诱惑——揭开黄金神秘面纱[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2:36-42.

[7]西汉的黄金币赏析[EB/OL].[2017-9-4].http://www.cnarts.net/cweb/news/read.asp?id=395260.

[8]金本位制[EB/OL].[2018-2-2].http://www.zdcj.net/cidian-737.html.(又见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7%91%E6%9C%AC%E4%BD%8D)

[9]Barry Eichengreen.Gold Fetters[M].British Library,Historical Print Editions,345-347.

[10]金块本位制[EB/OL].[2017-10-30].http://wiki.mbalib.com/wiki/%E9%87%91%E5%E5%9D%97%E6%9C%AC%E4%BD%8D%E5%88%B6.

[11]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欧洲西班牙黄金与白银的兑换比率是1:12.5到1:14,同时期中国金银比率是1:5.5到1:7。参见彼得·L.伯恩斯坦.黄金简史[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54-60.

[12][美]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M].万丹,刘宁,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36-38.

[13][美]米歇尔·渥克.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M].王丽云,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5-11.

[14]李鹏.黄金的历史[M].黑龙江:哈尔冰出版社,2017:23-28.

[15]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M].林俊宏,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89-95.

[16]Gautham.“数字黄金”比特币并非是一种黄金标准[EB/OL].[2016-4-12].http://www.8btc.com/bitcoin-and-gold-standard.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地址: http://www.lyw520.com/sygc/42337.html
文章来源: demi
黄金货币历史(黄金货币的发展历程)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