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有一组数据让地处贵州北部的遵义市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过去十年,作为贵州省“颈部城市”,省内GDP第二城的遵义市经济增长情况表现优异,GDP总量从720亿元增长到3483亿元,增速为383.75%;人均GDP从10435元增长到55411元,增速为431.01%;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总额从921亿元增长到5013亿元,增速为444.30%,三项指标均位居榜首。
经济发展一路“飙升”,遵义是怎么做到的?
苦练内功,发展短板成为提质潜力
作为革命老区,遵义有耀眼的红色底蕴,也有无奈的贫困“症结”,2014年建档立卡时,遵义市有贫困县8个、贫困村871个、贫困人口92.22万人,短板显而易见。
贫困成为一道阻力,紧紧钳住遵义经济发展的“七寸”,想要寻得生机,一场反贫困的攻坚战、歼灭战刻不容缓。
攻城拔寨首仗在赤水打响——赤水市作为贵州省2016年脱贫退出迎接国务院第三方评估的唯一县(市),当地群众首尝脱贫甜头。
遵义高铁新城一角(王忠枢 摄)
赤水元厚镇桂圆林村,85年前红军四渡赤水一渡渡口所在地。这个曾经的省级一类贫困村,出了名的“火烧梗”,吃水靠挑,灌溉靠天,粮食亩产200来斤,吃饭都不够。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修村道,铺管网,建水窖,布产业……三年时间,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全村仅桂圆种植面积就达6000亩,年产50万斤,收入400万元,村民们在同一片土地上过出了不一样的光景。
赤水率先脱贫之后,遵义拉开了脱贫攻坚的大阵仗。巨变,也在精心布局中提前到来。
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八要素”,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坚持“四新一高”产业发展思路,228个坝区创新发展辣椒、食用菌、蔬菜等“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产业,在山区大力发展茶叶、竹子、中药材、林下特色种养等产业,带动65万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875元。
2019年遵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2.5%
就业扶贫行动中,“订单式”“定向式”培训为农民职业培训45.7万人次,完成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19.5万人次,实现应培尽培。“沪遵劳务直通车”、扶贫车间扶贫基地、公益性岗位就业扶贫专岗等载体,累计促进36.2万贫困人口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更是让群众生活有了质的飞跃,225个安置点成为了4.6万户19.77万人的新家。
今年3月,随着正安在全省深度贫困县率先脱贫出列,遵义市贫困县全部出列。而在这个过程中,曾经的贫困群众已经找到了致富路径,成为遵义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新潜力。
城市建设一角(郑斌 摄)
有中生优,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素有“黔北粮仓”之称的遵义向来有着“大胃口”,不沉浸于小富即安的满足,始终在追求优势转为胜势的极致。
面对山多地少的地理条件,仅依靠农业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产业兴旺、生活富裕并非易事。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让一二三产同频共振,方能产生更大的带动效应、更高的经济效益。
遵义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在提高绿色食品生产能力和精深加工水平上做文章。特别是以酱香酒、辣椒制品、茶叶等为主导的食品加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产业链得到有效延伸。
仅白酒产业而言,今年,遵义白酒在疫情防控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下,仍实现逆势增长。上半年,97户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产量10.37万吨,实现产值525.05亿元,同比增长11.16%。
遵义南环高速三合互通(王忠枢 摄)
同时,遵义紧扣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将发展“路线图”“时间表”转变为“施工图”“日程表”,深入实施“千企引进”“千企改造”工程,引进亿元以上项目近400个,新增规模工业企业近200户,工业增加值总量稳居全省首位、增速保持前列。
工业园区循环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推进,综合承载力明显提升,全市80%的工业企业入驻园区集聚发展,17个重点园区全部纳入省“100个产业园区成长工程”。初步形成了以优质烟酒、基础能源、生态特色食品、先进装备制造等为主导的完备工业体系,产业结构更加优化,高质量发展进程明显加速。
按照“中部跨越、西部转型、东部崛起、北部突破”的新要求,遵义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加快“四大区域”板块错位协调发展。
目前,遵义市已实现了建制村、撤并建制村和30户以上的村民组100%通硬化路
——中部,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电子信息、大健康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特色食品、新型化工等产业风生水起;
——西部,名优白酒及配套产业、能源、煤化工、建材、中药材种植及加工、竹及竹加工、特色食品等产业如火如荼;
——东部,农产品精深加工、民族医药、新能源、轻纺、建材等产业已然崛起;
——北部,特色食品加工、中药材、健康养生、铝及铝加工、新能源等产业未来可期。
借力起航,“遵义名堂”越做越响亮
“公司共有3条流水线,每条流水线年产值在1个亿以上,争取3年内达到5亿产值。”近日,看到成批优质的火锅底料马不停蹄地配送到全球1500余家重庆刘一手火锅店及省内外大型商超,遵义大师汇火锅底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琦信心满满。
如今,遵义大师汇火锅底料有限公司携手遵义市播州区国际辣椒产业园里的其他几家公司,每年可向川渝地区输出4万吨火锅底料、4万吨牛油、2万吨植物油、2万吨糍粑辣椒,年产值达33.6亿元。
遵义辣椒在川渝地区变现成金,不仅是遵义好山好水孕育出的“好名堂”闯出好路子,更是遵义依托强大的“朋友圈”借力起航,让“遵义名堂”越做越响亮的强烈讯号。
道真洛龙食用菌丰收(遵义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每年夏季,约20万重庆人看中遵义乡村避暑游的“好名堂”,纷纷涌入桐梓避暑,不断“迁徙”的人群带来的不仅是人气,更是财气。仅该县的九坝镇山堡社区,暑季游客最多时超过4万人,全社区714户村民当中,近500户经营着乡村民宿,床位超过3万张。
输出和引入间,遵义“内力”虽不断增强,但借力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
作为连接黔中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圈的重要经济走廊,遵义抢抓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着力打造西部内陆开放高地,陆续建成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遵义综合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遵义软件园等开放平台,先后与国内外25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尤其是上海对口帮扶遵义以来,上海市的金融机构加大对遵义资金、技术、人才支持的力度。总部在上海的交通银行、浦发银行、中国太保、国泰君安等10余家金融机构为遵义投融资超过1000亿,为遵义扶贫开发、社会事业、产业发展、企业上市融资以及重大项目工程建设增强了信心与底气。
“全力以赴保目标,勇往直前争位次,心无旁骛抓落实,尽职尽责促发展。以一往无前、决战决胜的姿态跑出高速度、实现高质量,以一域之全胜保全局之全胜,以遵义的完美收官为全省作出更大贡献。”
归根到底,遵义“打法”简单直白,然而,这份“简单”背后的久久为功,驰而不息,最终形成一股强劲的发展疾风,从黔北大地呼啸而来。
来源:天眼新闻客户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遵义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