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期货跌股票反而涨(大宗商品期货下跌)

频道:商业观察 日期: 浏览:0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春节期间,景区游客爆满、电影院座无虚席、饭店门前排起长队……种种迹象表明, “人气”已经回归。

今年春节假期是实施“乙类乙管”后的第一个长假,民众累积的回乡过年、探亲访友、旅游观光等出行需求集中释放,跨区域人员流动增多。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预测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深圳、郑州、上海、长沙、三亚等城市旅游热度较高。

“人气”回归,消费复苏,大宗商品哪些板块最受益?

1月27日,携程发布《2023年春节旅游总结报告》。报告显示,作为疫情以来首个不用就地过年的春节,旅游市场交出三年以来最亮眼成绩单。携程平台上,春节期间国内外旅行订单皆迎来三年巅峰,旅游订单整体较虎年春节增长4倍。同时,作为跨境旅行放开后的首个长假,中国游客迅速走出国门享受海外中国年,春节期间出境游整体订单同比增长640%,内地旅客预订境外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倍,跨境机票订单增长4倍以上。

“人气”回归,消费复苏,大宗商品哪些板块最受益?

城市的烟火气渐浓,也映射出百姓消费的活跃度。期货日报记者观察到,郑州市各大商圈聚集了不少美食餐饮店,平日里也是年轻人休闲聚会的好去处。大年初三、大年初六,记者分别走访了正弘城和大卫城,这里各家商铺的客流人潮拥挤,居民消费热情正在回归。人流量多起来,信心强起来,店铺中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个个排队等候的场景,焕发出勃勃生机。

消费“回暖” “烟火气”旺

在光大期货宏观分析师于洁看来,“乙类乙管”的实施意味着取消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关于隔离和风险区的防控举措,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逐步回归正常。主要城市中,北京于12月17日“达峰”,广州和上海于12月21日达峰、杭州于12月22日达峰,三四线城市达峰时间相较一二线城市略晚。

随着北京、上海、深圳陆续“达峰”,预计1月上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也将进入疫后人员流动恢复阶段。百度搜索指数显示“出行”的搜索量大幅增加,创2019年7月以来新高,表明人们出行意愿明显改善。

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地铁客运总数和拥堵延迟指数均有明显回升,表明人们各种方式出行大幅复苏。

伴随防疫政策优化,出行需求意愿增长,消费复苏是大势所趋。2023年春节将出现近两年“本地过年”后的较大规模返乡客流,带动线下聚会场景修复。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显示,1月26日(春运第20天,农历正月初五)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4356.4万人次,环比增长23.4%,比2019年同期下降46.9%,比2022年同期增长85.9%。其中,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028.8万人次,环比增长19.7%,比2019年同期下降8.2%,比2022年同期增长54.3%。

公路发送旅客3072万人次,环比增长26.2%,比2019年同期下降54.3%,比2022年同期增长101.8%。水路发送旅客97.8万人次,环比增长8.2%,比2019年同期下降30.2%,比2022年同期增长98.9%。

民航发送旅客157.8万人次,环比增长8.4%,比2019年同期下降21.0%,比2022年同期增长58.3%。

据交通运输部预测,2023年春运客流总量预计较2022年增长99.5%,将恢复至2019年的70%。同时,相较于交通运输部部统计的公共交通出行的旅客发送情况,全国迁徙规模指数考虑了公路自驾出行情况,今年春运全国迁徙规模指数已超2019年同期水平,或进一步映射今年春运自驾短途出行人口规模恢复显著。

当前,返乡热潮带动旺季消费升温,有望为2023年消费复苏奠定良好开局。

在多数市场人士看来,2023年国内经济迎来改善。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20年翻一番”,测算出实现该目标GDP年均增速为4.7%。

“考虑到基数效应,我们预估2023年实际GDP增速为5%。节奏上,二季度低基数效应最强、增速最高。分项上,预计内需替代外需,消费、基建替代出口成为推动经济的主要力量。”于洁称。

事实上,2022年三季度后,随着海外需求回落滞后的传导以及全球供应链和生产的修复,中国出口增速出现快速下移的现象,已体现出了内需启动的迫切性。“随着我国防疫政策优化,社会经济活动逐渐回归正常化,2023年宏观经济的重要看点应是经济内外需的接力。”国投安信期货宏观分析师靳顺柔子称。

“预计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有望继续保持强劲,而下半年增长动力将转向消费,随着房地产政策累积效果显现,对经济增长的拖累将会明显减弱。”靳顺柔子称,考虑到防疫政策的优化与防疫经验的累积,2023年国内消费有望趋于修复,后续主要是跟踪对于“放开冲击”的适应速度,决定了消费服务的修复斜率,整体来看,消费在2023年下半年有望强劲反弹。此外,消费复苏的程度和可持续性也取决于劳动力市场、家庭收入的潜在改善。

消费改善对大宗商品市场情绪有所提振

2023年稳增长也被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消费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会议要求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从中长期来看,压制消费复苏的因素逐渐改善。

“当前,中国经济正逐步走出防疫政策优化的适应期,随着社交距离的缩短和人们出行需求的逐步释放,预计到二季度实体经济将重新焕发活力。”靳顺柔子表示。

在于洁看来,消费改善,对大宗商品整体的市场情绪会有所提振,品种上跟消费相关性较强的农产品、化工板块受益更大。

海通期货投资咨询部宏观分析师顾佳男认为,随着出行消费的改善,首当其冲的便是能源类消费的增长。当前海外总需求尤其是商品需求持续回落,若国内需求复苏,将会对能源类商品价格起到支撑作用。

记者了解到,在防疫政策重大调整后,春节前后为汽油需求较大的旺季,由于居民出行半径增加,燃油车跨区域流动性增强,汽油需求相对应增强。

“2023年疫情对经济影响将大幅削弱,宏观经济的复苏将提振国内成品油的消费。”顾佳男表示,在第一波感染达峰后,汽油需求的修复有较为明显的体现,国内成品油有汽油强于柴油的表现。

随着需求好转以及贸易商补库采购的增加,地炼市场价格快速上行。其中,地面交通出行恢复速度最快,汽油价格走势显著强于柴油。顾佳男认为,在供应端较为稳定的背景下,市场更为关注需求端的变化,预计价格走势也会随不同油品需求的修复而分化。

“后期来看,IEA预估防疫政策的重大调整将带动中国成品油需求增长81.8万桶/天,需求的修复预计主要在一季度末二季度初显现。同时,预计汽油和航煤恢复速度较快,柴油需求在地产利好释放的情况下增长。”顾佳男称。

同样,靳顺柔子也认为,随着疫情冲击高峰见顶回落,很多和出行消费相关的大宗商品将受到提振。

“首先,相对直接的是物流与交通拥堵指数的恢复,使得能源的消费受到提振。其次,随着消费服务增加和餐饮需求恢复,相关的油脂油料等农产品板块受到提振。最后,随着出行的增加,纺织服装等相关板块需求也有会有明显修复,这对于部分化工品板块同样带来提振。”她说。

中期来看,中国的“复苏交易”与美国的“衰退交易”并存,大宗商品整体趋势还将受到海外需求的影响。

“在美元流动性偏积极的环境下,大宗商品整体偏强且多头聚焦中国经济恢复的品种,而未来一旦去年四季度以来的美元流动性环境出现变化,则要注意风险的防范。”在靳顺柔子看来,全年来看,考虑到中国经济修复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循序渐进,整体上大宗商品或前低后高,和中国消费服务恢复较为密切的商品以多配为主。

本文源自期货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地址: http://www.lyw520.com/sygc/32840.html
文章来源: demi
大宗期货跌股票反而涨(大宗商品期货下跌)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