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有作者原创,严禁转载。
今天是8月16日,今天做的事情不多。
上午10点多,一个朋友从外地回来,专程带着女儿过来找我聊天。
说实话,最近不想见人,想封闭自己。可是朋友专门过来找自己,怎么能拒绝呢?
我的项目是基于互联网的,如果网站做的顺利,现在正在一心一意的拓展项目。自己的坑,又碰到别人挖的坑,又让自己不能平静。
这个朋友是有想法的人,也想做成点事情。他说,两个女儿压力大。这个时候,我怼他说,你两个招商银行现在压力大,将来享福,我两个建设银行,现在压力大,将来依然压力大,命苦不能怨政府。
和朋友聊天,聊了很多。朋友说,创业比以前,是更难了。我说,创业从来都没有容易过。80年代的时候,商品短缺的年代,仍然是有人挣钱,有人赔钱。前几年,都说生意不好做了,可是业绩每年都攀升。
我认为,判断创业是更难了,还是更容易了,主要是基于竞争来判断。上世纪90年代,那个时候,只要敢于投钱做广告,就能催生名牌。最有名的,属于秦池酒业了。
现在属于信息爆炸时代,人的注意力分散了,时间也碎片化了,有钱谁还敢采用高举高打的方式做广告。除非在四线、五线城市,做区域市场,高举高打的方式做广告,仍然有一定效果。
一个方面,互联网的兴起,打破了时间空间边界,又有长尾的特点,利用互联网可以做到有钱也不一定能做到的事情。从这个方面说,更容易了,前提是要具备当下的竞争的工具。
另外一个方面,微信和自媒体的兴起,可以说就是为创业者准备的。定位好,围绕客户创作优质内容,做好客户运营,这些不是有钱就能做好的。
话有说回来了,在任何时代,具备当下竞争的工具,就能在竞争中取胜。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关键还是如何做?
90后,甚至00后都出道了,时代也变了。没有必要向以前那样做大众产品,可以做小众产品,也能成活并发展。
朋友说,快消品除外,少数品牌仍然保持良好,更多的品牌再分化,更新换代越来越快,越来越分化。现在到商场里,原来很多品牌都不见了。
的确如此,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品牌本身,而是以为品牌之外的因素。我以前认识福建的一个服装品牌的老板很有钱。他的员工说,老板你太有钱了。这个老板说,哪里有多少钱,还没上福布斯排行榜。浮躁之气,挣快钱的思维,让人哪里有心思沉下心来沉淀品牌呢。老板尚且如此了,员工更是如此了。员工的钱,跑不赢通胀,也跑不赢房价上涨,都想着创业当老板,哪能沉下心做事,去磨砺本事呢?
我给他说了前几天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就在10多天前,我招了一个人。当时,我们说到域名的事情,这个员工给我说了一个域名,说值钱100万。我听了以后,敏感的在电脑上敲下了这个域名,看到了这个域名下做的项目。我认真思考了一会,给他说,针对交易来说,目前有商品交易,服务交易,知识交易。信息交易还没有出现巨头,应该存在机会点。我对这位员工分析,这个项目如果这样做,那样做,是不是更好,说了一些思路。并且给他说,这个项目有一些法律方面的风险。
让我意外的是,过几天,我听另外一个人说,这个人写下了好几页创业计划书,已经开始找人融资了。听到这个消息,让我嘀笑皆非。
如果创业如此简单,满大街都是千万富翁了。100个人,同样的思路,开始做同样的事情,最后可能半个都不会留下。创业不是一个好点子,就能挣钱的,更多的是综合实力和意志的较量。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人浮躁了,人人都想做老板,其中也包括我。以前的老板许诺我3年给我多少钱,我放弃了,我也想着创造自己的一片天地。我不怪这个员工,不过我已经让他走了。
这个时候的我,非常理解以前的老板为什么得抑郁症了。
躺着赚钱的时候,早已经过去了,如履薄冰都不能保证会成功。我给朋友说,大众创业可以激发市场活力,对国家来说是好事情,但是对个人来说却未必。过去打仗的时候,牺牲了多少人,才成就胜利者。创业浪潮也是一样的,失败者是成功者的祭品。
话又说回来,只要真正论证好商业模式,把握好方向,站在用户的角度做好产品,控制好节奏,风险应该是可控的。
我给我的朋友说,创业最大的风险还是自己。当你有一个想法的时候,更多的时候不是综合分析和评估,SWTO都是狗屁了,而是找很多证据,证明自己想法的可行性,对那些对自己想法不利的证据会视而不见或者放在次要位置。这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