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政府开始逐步发还文革期间抄家物资。1980年,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经过调查,发现杜芸芸是一笔10万元遗产的唯一合法继承人。当时的她已是苏州丝绸印花厂的一名普通女工。1980年年底,上海的法官专程到苏州告知杜芸芸:她是这笔巨额遗产的合法继承人。这笔遗产找上门来了,杜芸芸却说:“我要把这笔钱献给国家。因为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1981年3月25日,她赴上海办理了公证手续,主动把遗产上缴国家。当时她每月的工资只有20多元。杜芸芸说:“国家搞四化需要钱财,我既然有这样的机会,就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她上缴巨额遗产,成为轰动全国的新闻人物,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关于金钱观和价值观的大讨论。她曾当选为共青团中央委员。
当时的10万元无疑是一笔巨款,换算到今天的购买力,可能超过1000万。
1982年,基建工程兵第301团7连担负杜芸芸所在的苏州丝绸印花厂的建设任务。部队经常请杜芸芸走进军营,与干部战士座谈,交流心得体会,鼓励和教育大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有理想,奋发向上的有为青年。《基建工程兵》报等军内外媒体刊发了基建工程兵31支队政治部宣传科新闻报道员杨洪祥对杜芸芸先进事迹的多篇采访报道,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
杜芸芸成为了全国知名的人物,被树立为当时的青年楷模,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座谈会,并受到了邓小平、邓颖超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
1984年,北京电影制片厂以杜芸芸事迹为原型,摄制了电影《清水湾,淡水湾》。杜芸芸的捐款,当时一度在全国引发了关于金钱观和价值观的大讨论。
图为杜芸芸受到邓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领导亲切接见并合影。
图为杜芸芸与301团7连战士座谈。 摄影 杨洪祥
图为杜芸芸给301团7连战士作“当好义务兵”报告。摄影 杨洪祥
图为杜芸芸与301团干部战士合影,后一为杨洪祥。
如今的杜芸芸已经退休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