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促进信用卡发卡(招行信用卡 制卡)

频道:期货必读 日期: 浏览:0
一杯咖啡,和一种坚持



看那拐角的天空,

还有一道彩虹,

那就让我们再喝一杯咖啡,

让我们再尝一口派。

——1932年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著名的音乐家厄文·博林创作的一首歌曲,希望能够让失意的人振作起来。


公元六世纪,当埃塞俄比亚的牧羊人发现因为误食咖啡豆而欢快“起舞”的山羊时,一定很难想象,那颗小小的豆子会成为全世界价值最高的农产品之一,并在此后的几百年间衍生出一个全球性的庞大产业,影响深远。


从拉美咖啡种植园里被压迫的廉价劳工,到巴黎左岸咖啡馆里寻找灵感的文学巨匠;从美国内战“特供”给联邦军补充体力的咖啡豆,再到1698年聚集了上百名经纪人的伦敦乔纳森咖啡馆(后来成为了伦敦证券交易所)。


一杯咖啡不仅串起了全球贸易和商业版图,还有文化流转与消费变迁的脉络。


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咖啡市场的年规模将迈过万亿门槛。如今在中国,咖啡不仅是一种流行符号,也是深受大众喜爱的“日常消费品”,更是年轻人口中离不开的“早C晚A”(C代表咖啡,A代表酒精)。上海成为中国咖啡馆最密集的城市,繁华的南京西路上,每平方公里有大约57.9家咖啡馆,是全上海咖啡馆最密集的地方。通过一家家咖啡馆,历史与时尚,本土与世界,在此融合与连接。


其实,咖啡进入中国的时间并不算晚,但真正开始流行也不过30多年。


90年代之前,咖啡尚未在全国流行,国人对咖啡的关注主要聚焦在上海。上海咖啡厂生产的罐装咖啡占据了中国咖啡市场的绝大部分江山,这是一种227克一听的罐装咖啡,褐色的罐体闪着锃亮的光芒,磨成粉的咖啡被真空封罐,用薄薄的锡纸密封着,保存得相当好。解开锡纸,咖啡香味扑面而来,是老上海人再熟悉不过的味道。为了显示腔调,很多人即便喝完了也要把铁罐放在家中玻璃柜的显眼位置。后来,上咖厂甚至一度包揽了全国咖啡馆、宾馆的咖啡,成为了“国民记忆”。


80年代末的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前夜。在这段文艺复兴、经济苏醒的岁月里,各领域群雄并起,夜空中繁星如沸。


1987年,在首都北京的核心地带,一家来自美国卖炸鸡块的餐厅,居然一口气给“房东”交了10年的房租。后来几乎全北京的人都知道了,这家位于前门大街的餐厅叫——肯德基。


1987年,底层是80年代特有的朴实情感,而上面已经有商业时代的浮华。当然,所有这些变化都只是初显。1992年,国家领导人南巡带来的市场经济改革启动,释放了大城市的活力与人的创造力。而城镇化进程开始接棒工业化,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又一动力。随后中国经济迎来了长达数十年的高速发展。对于现代中国的崛起,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可以各自从不同角度去解释这一现象。但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是,那些大城市里的年轻人,连带他们的想象力和消费力,被释放出来了。城市里的面孔不再模糊,人们的衣着打扮,不再千篇一律。理解人的需求,尊重人的选择,经济才会向前发展。


今天回看,上海的咖啡、北京的炸鸡,他们都是历史播向未来的种子。那是一个从无到有的时代,那个时代的创业者大多都没有一个壮阔的开始。比如,1987年,在深圳蛇口,还有一家区域性的小银行成立。彼时,这家小银行只有1个营业网点、34名员工。


谁也没有想到,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上海的咖啡们、北京的炸鸡们、深圳的小银行们,身影将越来越清晰,中国大地上的商业气息将愈加浓厚和惊喜,物质财富的增长、新鲜事物的涌现,也在无声但强烈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一杯咖啡,让服务因您而变



1996年的沈阳,这里并非是中国经济最引人注目的城市。不过,当地人发现,在装修风格冷峻的银行里,居然可以喝到当时的小众“高端”饮品——咖啡。


在招商银行沈阳分行,市场价格昂贵的牛奶和当时还属时髦品的咖啡,被摆上了网点。沈阳一度出现了早上有人拿着油条来喝咖啡的情景。有些人即使不办业务,也会来蹭牛奶喝。


免费的不止是牛奶咖啡。比如,银行柜台的签字笔经常被顺走,但是在沈阳分行,专门定做了红木笔架,上面摆放着精美的钢笔。除此之外,银行还在大门前设立了免费使用的擦车工具箱(包含手套、刷子、海绵等),降低柜台高度,大厅里放置着可供随时取用的雨伞,遇到下雨天就免费提供给客户使用。


有员工担心地对时任沈阳分行行长的孙培泮说,这样值吗?


孙培泮认为,人都好面子,多来几回就会办业务了。不怕顾客占便宜。“反正笔架和钢笔上都印着‘招商银行’‘一卡通’,拿回家也可以当免费广告。”


后来,时任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谈及招行时说过这样一段话。谈及银行的本质,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金融业,是要钱能生钱的,一息一厘都要算清楚。但是马蔚华说:“银行是什么?银行是个服务型机构,你要想在你的客户里建立信用,首先要叫他喜欢你,这一点招行做到了。”


一杯咖啡,和一种坚持


如果星巴克咖啡(公司)的创始人舒尔茨听到这个故事,不知道是否会在遥远的大洋彼岸,会心一笑。


星巴克这个名字并非来自舒尔茨,最初它只是美国西雅图的一家咖啡屋,原始所有者醉心于打磨咖啡技术,从未想过它可以走的更远。他们关心的是咖啡豆的味道,而不是喝咖啡的人。舒尔茨从意大利获得了启发,他发现意大利人的生活中,咖啡吧不等同于餐厅,“它是家庭前厅的一个延续。”舒尔茨意识到,咖啡的真正作用,在于“建立一种纽带关系,把喜欢咖啡的人们聚集在一起”。


一杯咖啡,和一种坚持

1999年,星巴克在中国大陆第一家门店开业


同样,一家银行如果只盯着用户的钱包,可能用户反而不那么容易打开钱包。而人与品牌之间的亲近感,可以让人放下许多包袱。


对于招行来说,发生在沈阳分行的小小举措,背后其实是一种新的理念的生长过程,那就是围绕客户构建一整套服务体系。难道其他同行不可以效仿去送牛奶咖啡吗?投入金钱和人力就可以解决。但那时市场经济刚刚起步,一家银行能想到以服务立足,抛出“银行是服务业”这个观念,实属难得。


事实上,在服务创新的背后,招行已经准备好了包括“一卡通”在内的一系列颠覆性产品。在孙培泮看来,这才是招行在打开局面后,真正能够立足于市场的原因。


1996年,招行率市场之先推出了“一卡通”,让国人开始逐步告别纸质存折时代。“一卡通”表面上是一次产品的迭代,背后仍旧是对用户心理需求的准确把握。为了让更多人能够接受这张薄薄的卡片,招行开通了很多实用的功能,比如IP电话功能,这让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倍感亲切,在那个手机还未普及的年代,IP电话前常常会排起长队。


既然银行也有服务业的属性,服务业意味着需要服务具体的人。正是因为这种意识像种子一样被种下,才有了今天金融业的“零售之王”。在当时,银行业对公业务才是主流,零售业务并不被重视。就像早年电脑巨头不曾想到,家庭PC机的市场才是蓝海。


所以,不管是“牛奶咖啡”还是“一卡通”,它们的出现都并非偶然,而是源自招行对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源自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


这一系列的创新和不同的服务理念,让招行完成了第一阶段的飞跃。到1998年底,招行已经设有13家分行、两家异地支行,在香港和海南设有代表处,网点总数166个,从一家区域性银行,真正发展成为了以深圳为中心,覆盖全国主要中心城市的全国性银行。



两个身影,和时代同频共振



招行的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时代红利下的一个缩影。当时,城镇化进程带来了人口红利和消费市场的繁荣。


人口红利首先扩大了城市的边界。今天的虹桥机场熙熙攘攘,多年前还是人迹罕至。就如今天北京的地标国贸写字楼,在1999年,星巴克中国大陆首店入驻这里时,国贸写字楼还是有些孤独的存在。当时,距离它不过一公里的八王坟长途汽车站都明显比国贸还要热闹些,无数外地务工人员扛着大包小包在此下车,等待他们的是,一辆辆面包车和夏天光着膀子吆喝揽客的司机们。


数据显示,在1999 年,北上广深常住人口总计 4137.46 万人,但是到了 2017 年,这四个一线城市加起来增加了 60%的人口。从全中国的范围来看,城镇化进程都是不可阻挡的。1999 年中国城镇人口只有 4.36 亿人,2017 年城镇人口为 8.17 亿。有 3.7 亿中国人在过去 20 年里,来到城市工作生活。


北大徐远教授指出,中国经济的上半场是工业化,下半场就是城市化。“未来中国人口将主要往城市聚集,这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源动力。当前我们讨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不应该只看具体产业的支持和扶持政策,城市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底层支撑。因为发展城市就是创造一个市场,创造一个生态,让新技术在市场和生态里面生长。我们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基础,并拥有大量的人才储备,只要往这个方向发展,未来一定可期。”


只不过,每个时代的“未来”,都需要耐心等待。


彼时,星巴克已经清晰地嗅到未来中国消费市场的模样。自1999年在北京开出第一家门店后,星巴克整整在中国大陆市场等了9年,才等到公司走过盈亏平衡点。在此期间,它一直在积极地开拓市场。


星巴克带给中国年轻人的不仅是咖啡,还有第三空间。只不过第三空间的需求,不像欧美国家以生活社区为中心,而是围绕商务和职场空间展开。它敏锐地捕捉到,性格整体内敛的国人,迫切地需要在大城市快节奏生活中找到一个栖息之所。


另一个“预见者”则是招商银行。当千禧年过后,中国如愿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招行又在一个新战场迅速布局,发行信用卡。


一杯咖啡,和一种坚持


那时中国的商业银行还很稚嫩,当时有一家权威的国际咨询机构在《经济日报》发表文章,说中国搞人民币的信用卡是没有前途的,因为中国人传统上喜欢储蓄,不喜欢消费,特别是不愿意透支。


次年(2002年)12月3日,招行信用卡在北京嘉里中心举行首发仪式,“免抵押、免担保,一卡双币、通行全球”,中国首张国际标准信用卡正式发行。


事实证明,入世不仅是向世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同时也向国人打开了世界的大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看更远的世界。2003年7月,招行与中国国航联袂打造具有里程积分功能的“国航知音信用卡”。这是国内首张联名信用卡,开启了信用卡跨界联名、合作共赢的新模式。这一年,招行信用卡发卡超过60万张,一举刷新亚太地区信用卡发卡新纪录。


首发6年后,招行信用卡累计发卡超过3000万张,成为国内的领先者。


尽管此时,星巴克与招行还没有产生交集,但是他们眼中看到的,是相同的一代人,有着相似的价值观和消费理念。更重要的是,这两家公司,都在认真地研究着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他们眼中有的不仅是数字和ID,还有这个世界的五彩斑斓以及永不停止的时间之河。



连接趋势,和年轻人在一起



时间来到2011年,招行信用卡的客户发现,600信用卡积分居然可以免费兑换一杯星巴克中杯咖啡了。


彼时星巴克的中国大陆门店已经达到400多家。这个成绩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一方面,它已经是中国白领心目中的咖啡连锁代名词;另一方面,从门店发展速度来看,又不能和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快餐连锁相提并论。和吃汉堡炸鸡相比,去咖啡馆喝咖啡,还是有一点门槛的。


招行信用卡敏锐地注意到,来到大城市扎根的不只是务工人员,还有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他们在写字楼里打拼数年,逐渐成为我们今天口中的白领阶层,带着电脑、坐在星巴克里喝着咖啡边工作边社交,逐渐成为常态。他们也逐渐习惯了在这个庞大的城市里穿梭,接受这里成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这些人对生活有憧憬、有热情,他们有扩大自己生活和社交圈的诉求。他们很多是星巴克的用户或潜在用户,同样也是招行信用卡的,只不过,需要一种连接方式。


研究消费需求的魅力就在于,很多时候,它都是人性水面下的冰山,不让它浮出水平面,你永远不知道,原来它已经沉睡了那么久。现在回头看,这是一次双赢。招行信用卡获得了更多优质客群;同时,也给星巴克带去了很多年轻的新客户。


正是因为时刻观测着新一代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变化,一方面,在咖啡领域招行信用卡持续保持着和星巴克的深入合作,移动互联网兴起后甚至成为唯一一家让星巴克接受O2O扫码支付的银行信用卡。后来又说服星巴克与掌上生活App打通会员体系。另一方面,招行信用卡对咖啡产业的探索仍在继续,伴随着中国咖啡市场的超高速爆发,不管是当年与星巴克并称咖啡三巨头的太平洋咖啡、Costa,还是后来的国内连锁咖啡代表品牌瑞幸、Manner,精品咖啡Peet’s,甚至是连锁快餐品牌麦当劳麦咖啡、肯德基K咖啡,招行都与其有着紧密的合作与连接。


这一路的积累,也给了招行信用卡得以一呼百应的底气。2023年4月8日,招行在300余个城市,联合1.5万+咖啡商户,共同开启一场遍及全国的“咖啡风暴”。这场以咖啡为主题的盛会,不仅是对1996年“牛奶咖啡”的经典致敬,更是一种提示,原来每一个新的事物、想法、观念的生根发芽、成长壮大,都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和超越当下的洞察力。


一杯咖啡,和一种坚持


就这样,一眼看着客户,一眼看着时代的前进方向,招行有了今天的行业地位,和与时代同频的能力。


拥有一张信用卡,在星巴克喝咖啡,对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已经变得稀松平常。大家习以为常的服务背后,是星巴克在中国大陆的门店已经超过6000家,是招行依托全国1800个网点以及两大App,所提供的线上线下的无差别服务。



结语



2002年,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造访人民大会堂,他在那场公开演讲中说,“三十年前,我第一次来北京的时候,街上看不到小汽车。今天,行驶在长安街上、站在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我看到了中国三十年的巨变。”


基辛格没有预料到,之后的20年,中国又迎来了一轮高速增长周期,中国城乡发展、家庭结构、房屋户型和年轻一代生活理念步入了变化最为迅猛的岁月。但在20年前,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正如20年前,招商银行将发展零售业务正式写入银行的发展战略,时任行长马蔚华提出口号:“不做批发业务现在没饭吃,不做零售业务将来没饭吃。”彼时的人们很难预见到它的意义。


在穿越时代洪流与周期考验的36年里,在咖啡从小众符号走向大众消费的过程中,招行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初心、“因您而变”的服务文化、“拼搏奉献”的创业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从1个网点、1亿资本金、34名员工发展成为排名全球前列的大银行,一路披荆斩棘终成“零售之王”。


招行的成功,在于时代红利,在于坚持、在于预见,更在于一卡通、一网通,在于信用卡,在于积分换星巴克,在于购买iPhone24期免息,在于掌上生活App这张移动互联船票…….但其本质,是抓住了中国加入WTO的时代机遇,抓住了中国城镇化工业化的浪潮,抓住了伴随中国经济增长成长起来的一代年轻消费者。


很多人像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一样,可能在招行申请了第一张信用卡,用积分兑换过几杯咖啡,用免息分期买了一台iPhone。然后,开始在招行慢慢积累储蓄,打理自己的资产。


无数张类似的面孔组合起来,组成了一家商业银行的成功,和一个经济体向前奔跑的身影。


2019年,一位古稀老人来到招行深圳分行中央商务支行,为因工伤而变成植物人的儿子的诉讼官司打印流水,以争取补偿。招行深圳分行员工第一时间为老人开辟了绿色通道。事后,老人拉着支行行长的手再三道谢,说自己是招行20多年的忠实客户,“感谢你们一直没有变。”


改变是一种能力,但不变是一种坚守。诚如招行董事长缪建民所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一杯咖啡,和一种坚持


参考资料

[1] 霍华德-舒尔茨,一路向前

[2] 霍华德-舒尔茨,将心注入

[3] 徐远,中国城市化接力工业化

[4] 唐云路,星巴克入华20年,它赶上中国的八大增长趋势

[5] “零售之王”正在成为一家名字叫做银行的金融科技公司


视觉设计:疏睿

责任编辑:李墨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地址: http://www.lyw520.com/qihuobidu/42090.html
文章来源: demi
招行促进信用卡发卡(招行信用卡 制卡)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