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
大家走在上海街头会发现,
街边出现了大量“进口食品折扣店”,
其价格和产品吸引了不少顾客。
不过,
不知消费者是否注意到,
这些“进口食品折扣店”里,
实际上没多少“进口食品”,
反而混进了许多不知名的国产食品陈列其中。
标着“外国产”的国货:
俄罗斯列巴浙江嘉兴造
折扣店不折扣,“进口食品”似乎成了抬高价格的幌子,许多国产食品更是直接披上“进口食品”的外衣,欺骗消费者。
在上海浦东新区东昌路500号的“进口食仓”(公司登记注册名为“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启少食品店”)内,一款“燕子即发酵母”包装袋上标注的制造商明明位于广西来宾,但商品标价签上的产地一栏却写了“法国”两个大字。
同时,店内的不少“进口”商品充斥类似的“障眼法”:
标签产地为俄罗斯的“俄罗斯列巴”,实际产地为浙江嘉兴;
标签产地为越南的“猫山王榴莲饼”,实际产地为广东韶关;
标签产地为日本的“北海道风味奶盖蛋糕”,实际产地为福建漳州。
有记者随机走访了几家“进口食品折扣店”发现,约有一半的所谓“进口食品”都是国内生产,却堂而皇之打着进口的旗号售卖。
“说谎”的货架标签,细心的消费者不难戳穿,于是一些国产食品打起了商品名的主意:
实际产地为福建泉州,
却叫“比利时松露巧克力”;
实际产地为安徽铜陵,
却叫“婴儿肥印度淡色艾尔啤酒”。
除了商品名带上外国,宣称产品有着海外“血统”也是常见的“包装”手段,比如在包装上印上“某国风味”“源自某国”等字眼,以及大量外文,消费者稍不留意,就容易被误导,误以为这些就是进口食品。
比一比,折扣价不便宜
“进口食品折扣店”之所以吸引消费者,除了琳琅满目的进口食品,更关键的在于店内商品标有“半价”、“特价”、“特卖”等醒目标识的“折扣价”。
然而,记者对部分宣称打折的所谓进口食品进行了比价后发现,折扣店的价格其实并不折扣。
250克装的“ILLY咖啡豆”在“进口食仓”标价79元,在天猫超市的售价仅52元;
左图:进口食品折扣店价格;右图:电商平台价格。
420克装的“健达牛奶谷物巧克力”,在福山路121号“百特进口食品折扣店”标价108元,在淘宝上仅68.8元;
左图:进口食品折扣店价格;右图:电商平台价格。
270毫升装的“星巴克咖啡拿铁”在“进口食仓”标价12.5元,在“爱诺斯进口食品折折仓”标价12元,在全家便利店标价11.9元,在天猫超市上买6瓶的“团购”单价仅为9.5元。
左图:进口食品折扣店价格;右图:电商平台价格。
记者在一家进口商品折扣店结账后,用手机搜索同款商品的价格,被店员发现后,立刻遭到阻拦。店员给出的理由竟然是“商品价格是商业机密,不允许消费者在店内比价”,一边称店内有监控一边把记者赶走。
更有甚者,为了防止消费者比价,索性把价格标签藏了起来。在威海路629弄“爱诺斯进口食品折折仓”和茂名北路146号“欢聚食品超市”里售卖的部分进口食品没有价格标签,只有结账时才能知道价格。商家给出的理由是:“货刚到,还没来得及贴标签。”
有商家直言开个店利润可观
一位老板告诉记者,付5万元加盟费即可开一家这样的“进口食品折扣店”。开在周边小区多的地段,不需要一年就可以回本,利润率最低30%。这位老板还透露,公司还可为加盟店派送“高利润”的临期产品,临期产品利润率更高,可达60%。
而位于上海静安区石门二路81号“百特食品进口折扣店”的店员则直言这类进口食品店没有门槛,他告诉记者,开这样的店不需要加盟,货源也不是垄断的,在一些国际食品城就能进到货,只要和供货商说自己开的是“进口食品折扣店”,对方自然会暗示你要不要“可以多赚”的货,也就是上述“鱼目混珠”的所谓“进口食品”。
记者在走访中还发现,一些进口食品的包装上没有任何中文,比如某款浓缩速溶无糖咖啡和某款巧克力,产品包装上全是日文。对于这类商品,消费者要谨慎购买。《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有中文标签,还应当有中文说明书。没有中文标签的进口预包装食品已涉嫌违法,可能是假货或走私商品,食品安全没有任何保障。
“进口食仓”的老板透露,在“进口食品折扣店”里售卖的商品分为“行货”(正规渠道进口,贴有标签)和“水货”(可能通过走私渠道流入国内,商品上无中文标签),水货进价是行货进价的80%,卖水货可以获取更大的利润,而且监管部门很难发现。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公开售卖“水货”,相关经营者的行为已涉嫌违反法律法规。
其实部分进口食品经营店出现的乱象,早在2016年,就有媒体报道过。
无中文标签无入境证明
进口食品乱象丛生
2016年3·15前夕,记者首先来到当时位于上海浙江路宁波路的一家进口超市,这里的进口食品种类繁多,不过仔细一看,一些食品的保质期只剩下20多天,而且没有中文标签和入境检验检疫证明。
记者拿着一件当年4月4日就到期的食品询问超市工作人员有没有报关手续,对方回答称:“我们店里没有,你打我们电话到公司好了。”
在上海武宁路附近的一家进口超市,同样存在无中文标签、无入境手续的进口食品。超市工作人员称,这些食品是从国外代购的,不需要入境手续。
而位于共和新路上的一家进口超市,大部分的进口酒类也没有中文标签。当听闻记者有意批发,工作人员竟表示,可以贴任意中文标签。
而记者告知对方私自贴标签,会不会被查出问题时,工作人员一口肯定道:“他们不懂的,他一查就看中文标签。”
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标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名称、地址等信息,不符合规定的,不得进口。对于类似上述的不合规进口食品,希望相关监管部门予以重视。
法官说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七条之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有中文标签;依法应当有说明书的,还应当有中文说明书。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本法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并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
食品安全无小事。广大经营者销售进口食品时要积极履行查验义务,不得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规定的食品,共同守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同时,消费者在购买进口食品时要提高自身鉴别能力,注意检查食品包装上是否张贴有中文标示、说明书等,如果不小心购买了三无产品,应保留相关证据,可以和销售者协商退款赔偿,或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无法妥善解决纠纷的,应及时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你有没有逛过类似的商店?
有买过类似“进口食品”吗?
你们对此怎么看?
综合看看新闻Knews、上观新闻、澎湃新闻等
来源: 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