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抗疫
兰州招行也针对个人和中小企业
推出了优惠措施
房贷、信用卡还款日期延后
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
提供专项贷款支持等
但骗子们趁火打劫
许多新骗术层出不穷
人在家中坐,骗局天上来
又是一年3·15消费者权益日
疫情期间
为了保护好您的生命财产安全
兰州招行整理如下防骗小锦囊
见招拆招,助你防骗
▼
不法分子常见诈骗手段
1.浑水摸鱼型诈骗
【骗术】疫情期间防护服、护目镜、口罩、体温计等防护医用品紧缺的情况下,不法分子浑水摸鱼实施诈骗,通过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渠道发布虚假广告,诱骗客户向其转账,待客户与其发生交易后,不法分子便向客户提供虚假订单或者直接将其拉黑删除。因受害者多为个人,防骗意识缺乏,被骗后一般只能自认倒霉。
【案例】2月16日,兰州市城关区某医疗器械公司员工陈先生在微信群中看到“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对外出售口罩的消息,经联系后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转账18000元用于购买10000只一次性医用口罩。2月18日,陈先生在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的官网上看到该公司辟谣信息:其公司对外出售口罩一事纯属谣言。陈先生便电话联系该公司客服,经核实后发现被骗,遂报警。
【支招】医疗防护物品一定要上正规平台或到正规药店购买,线上私人交易资金得不到安全保障。若确需通过线上私人交易进行购买,也应尽量通过正规渠道核实对方身份信息的真伪,绝不轻易转账汇款。一旦受骗,立即报警。
2.以假乱真型诈骗
【骗术】疫情期间,航班取消、火车停运、快递延误、企业延迟线下复工线上办公、学校延迟开学线上直播,不法分子混迹网络,设计虚假链接、短信,发布虚假信息,诱篇受害者点击链接,遂盗刷其资金。该诈骗手段为主动性诈骗,诈骗场景主要为火车票、机票退票、购物订单退款、学生培训费用等场景。
【案例】2020年2月11日,宁波的汤先生在微信群里收到了“班主任老师”发布的一个收费通知:“因为疫情影响,接教育部门通知,现开始数学辅导费。”紧接着,这个“老师”在群里发付款二维码。汤先生信以为真后,按照要求进行付款,直到汤先生联系学校确认时才发现自己被骗。
【支招】对不明原因发来的信息,收到信息第一时间致电至官方核实情况,不要拨打短信中的电话,更不能透露个人敏感信息。
3.无中生有型诈骗
【骗术】不法分子无中生有,冒充政府部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部门、药物研究机构等,谎称有防疫的“特效药物”,可为患者提供专属床位等,向目标受害者推销,诱篇受害者通过其设计好的钓鱼网站购买或者直接向其预转定金实施诈骗。更甚的,不法分子直接在火车站、汽车站等区域,威逼利诱外来人员进行所谓的体检,而后要求其缴纳高额的“体检费用”。
【案例】1月28日,陈先生听信骗子推销“新冠病毒特效预防药”,被骗走了9000元。事后察觉被骗,联系对方已经关机,于是报案。民警发现陈先生所购得的所谓“特效药”,只是用一个简陋的透明塑料袋装着,呈绿色,共计42颗,成分不明。嫌疑人被抓获后交代,该药片只是普通的保健药品。
【支招】国家相关机构针对疫情研发的所有药品均会在媒体公布,密切关注官方发布信息,不买特效神药,不信非专业机构信息。
4.虚假捐赠型诈骗
【骗术】疫情期间,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支援武汉地区,不法分子伺机搭建虚假捐赠网站,假借慈善结构的名义批量发送欺诈短信,公众因心系武汉,捐赠心切,不加分辨链接真假,直接发生捐赠行为,不法分子趁机窃取捐赠者信息,盗刷捐赠者卡内资金,造成捐赠者个人财务损失。
【案例】1月27日,蔡某使用其个人身份信息,注册了名为“武汉市慈善会”的微信公众号,并使用其下载、修改的武汉市慈善总会会徽对微信公众号进行修饰、伪装。该公众号开通后,陆续有多名群众通过网络搜索关注该公号,并通过对话功能咨询捐款事宜,共有112名群众“捐款”8800余元。2月6日,揭阳市检察院以涉嫌构成诈骗罪对犯罪嫌疑人蔡某批准逮捕。
【支招】不点击不明链接,下载APP需从官方渠道进行下载。如果想捐款捐物献爱心,应通过正规的官方渠道捐献爱心,对从网络上发布捐赠消息的个人和机构要注意进行身份核实,避免上当受骗。
5.高额回报诈骗
【骗术】不法分子假借银行理财经理名义,诱导客户募集资金投向医疗器械行业,半年后可获得高达20%的返利,由于该类诈骗多面向年龄较大的目标群体,受害者受高额回报的诱惑,加之对该类诈骗缺乏甄别能力,未及时和个人客户经理进行沟通就直接向不法分子转账,掉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案例】2月16日,一名70岁左右的老年客户到某行北京商务中心区金台路支行,希望办理一笔数十万元的汇款业务。据老人讲述,有人自称是某理财公司经理,现在正在募集资金,投向医疗器材生产行业,承诺半年后返利20%。这是一起典型的电信集资诈骗,在网点工作人员讲解劝说下,老人放弃汇款。
【支招】切勿给陌生人转账、汇款!如有转账需求,务必要核实清楚对方身份。
招商银行兰州分行温馨提示
1.牢记“第一关系人”原则
上述5类诈骗类型都有一个共性,受害者在收到不法分子诈骗信息的第一时间都未与直接关系人进行确认,未对信息的真假进行甄别,直接信以为真,造成经济损失。在诈骗面前,应牢牢记住第一关系人原则,无论何种信息,都应通过官方渠道进行确认。如:订单退款找客服,机票火车票直接拨打12306或者购买机票的官方电话进行确认,待确认无误后再进行后续操作。
2.切忌“病急乱投医”
疫情期间,医用防护用品短缺是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通过微信、朋友圈销售防护用品者也是一样,在市面医用防护用品短缺的情况下,他们当中大多数不是假冒伪劣就是纯粹诈骗型,所以即使医用防护用品非常短缺,也要认清形势,切忌“病急乱投医”,除非是自己非常熟悉和信任的朋友,否则坚决杜绝通过微信渠道购买医用防护用品。
3.打消“天上掉馅饼”侥幸心理
除保本保息的存款之外,产品一般不会承诺固定的高收益,不法分子在实施过程中,会优先通过高收益利诱客户,然后通过各种借口诱导受害者将资金转入其账户中。切忌“不劳而获”,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在遇到不法分子高收益利诱时,应第一时间联系自己银行的客户经理进行咨询,确认不法分子信息的真伪性,然后再做最终的决定。
4. 陌生来电别接,可疑链接别点
对于陌生来电、可疑短信、可疑链接及网络信息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坚决做到不乱点、不误点、不确认不点。如遇诈骗电话、短信,及时通过手机进行标记,如在QQ和微信等通讯工具遇到诈骗信息,直接进行举报,并将相关信息转发给家人和朋友,帮助更多身边人有效防骗。一旦被骗,要及时拨打110或者到就近公安机关报案。
锦囊在手,防骗不愁;
凝心聚力,远离骗局;
我们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