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翔峰
2019年是期货行业的丰硕之年,期货品种期权产品不断丰富,以上期所为例,12月20日挂牌的黄金期权成为国内第一个贵金属商品期权,此前上期所还推出了20号胶期货和天胶期权等品种。
在期货市场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作为重要的一线监管主体,上期所不断梳理业务规则体系,完善监管依据,丰富监管手段,为充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市场提供更为坚实的制度基础,确保将相关制度规则各项要求落实到交易所一线监管的各个环节。
增加一线监管制度供给
11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公告称,为适应期货市场发展和监管实践新情况,加强期货交易所一线监管,完善期货交易所监管规则,证监会对《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下称《办法》)进行了修订,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证监会指出,此次《办法》的修订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合理定位。主要明确证监会对期货交易所的监管要求,强化对期货交易所的履职问责,对期货交易所的自律管理提出原则性要求。二是注重总结实践经验。认真梳理和提炼总结期货交易所内部治理和一线监管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并将其上升为规章层面。三是突出问题导向。重点解决期货交易所发挥一线监管职责中面临的制度供给不足问题。
中国期货研究院院长王红英表示,在赋予交易所更多监管职能后,市场监管效率会得到提高。这有利于更好地维护期货市场安全、高效运行,保障正常交易秩序。
“期货市场发展一直以来存在制度不健全、传统法律法规难以满足创新业务的需求,为了促进创新业务发展,部分业务实际开展过程中没有法律来定性是否合规。期货交易所作为市场重要主体之一,最先面对或发现这样的问题,期货交易所发挥一线监管职责是最便利的监管方法。”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程小勇表示。
丰富一线监管手段
“最近一两年期货交易所在落实证监会关于内幕交易、关联账户和操作市场方面的监管发挥积极作用,几乎每个月都有交易所对违规交易者发出警示函等处罚措施,进一步提高了期货市场定价效率。”程小勇说。
在落实一线监管实践中,上期所根据市场变化,不断丰富完善监管手段。以对违规交易查处情况的公示为例,2019年上期所多次实名公布违规交易客户。
“长期以来,交易所始终以为维护市场公平公正交易为要任,推进监管措施优化,加大对违规交易行为惩戒力度。实名公布违规交易客户,表明交易所严抓狠打违规交易的决心,同时借此提升对市场潜在违规交易行为的警示作用,使监管信息公开成为行之有效的措施。”上期所相关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此次变化的出发点是希望能够借此加强投资者教育,警示违规客户,提升违规成本,有效遏制违规交易。
在日常交易行为监管中,上期所对涉嫌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编造并传播虚假信息等违法行为进行重点监控,一旦发现违法线索立即移交证监会。同时,对明确规定的各类违规行为进行自律监管。近年来,通过实控账户影响期货结算价、以“委托理财”名义“对敲”转移他人资金、利用职务便利进行利益输送等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所抬头,上期所也进一步加强了监管力度。
科技助力效率提升
中国期货市场建立在高度信息化和电子化的基础上,交易、结算、风控等一系列业务都要依托计算机系统来完成,6月13日开始执行的穿透式监管体现了监管部门拥抱新技术的态度,借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监管和市场推进将更加高效。
上期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日常监管中,上期所充分利用科技监管手段,对一些新型的诸如涉嫌虚假申报、编造及传播虚假信息、技术滥用等严重破坏期货市场交易秩序的交易行为,加强与国内国际同行协作,增强自律管理措施的威慑力,提升监管效能。
上期所依托自主研发的实时监控系统、历史数据分析系统及引进国际领先的监控系统,从维护期货市场价格的正常形成机制出发,以挖掘和使用数据为抓手,狠抓数据监管、穿透式监管、交易行为监管,最大化发挥科技监管的效能。
比如,穿透式监管方面,从采集的交易终端信息出发,结合客户交易行为,对全市场、品种、会员、客户群体、客户各个层面的异动逐层下钻分析,寻找市场异动的来源,并能有效识别客户真实身份和交易意图,强化实控账户管理、防范市场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