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瓷质细菌炸弹是日军在中国战场上使用的,由飞机运载和空投。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研究生物武器的国家增加,战剂种类增多,生产规模扩大,经常使用飞机投放带菌媒介物,以扩大攻击范围。当时,日军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生物武器工厂,在南京、广州设立研究机构,先后在湖南、浙江、内蒙古、山东等地使用细菌武器,造成鼠疫流行,中国军民因此死亡上千人。
这只细菌炸弹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移交军事博物馆。
1969年3月,中国边防军被迫对入侵珍宝岛的苏联军队进行自卫反击,打退以坦克和装甲车引导的步兵的多次进攻,缴获这辆T-62主战坦克。该型坦克于1961年投入生产,1962年定型并服役,由哈尔科夫坦克制造厂制造。这辆坦克由沈阳军区移交军事博物馆。
1947年1月鲁南战役,我山东、华中野战军一举歼灭美械装备的国民党整编第二十六师和第一快速纵队,缴获了这辆轻型坦克。该坦克随后编入华东野战军坦克部队,先后参加了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在济南战役永固门战斗中,沈许驾驶这辆坦克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战后,这辆坦克被授予“功勋坦克”称号,沈许被誉为“铁人英雄”。1959年,该坦克被移交军事博物馆。
这封毛泽东的指示电手稿,书写于20世纪40年代初生产的特制稿件纸上,长42.2厘米,宽30厘米,纸色旧而泛黄。手稿内容如下:“粟谭并告陈、张邓:(一)占领南通海门部队应秋毫无犯,不搬走任何工厂,不没收任何商店,也不筹款,扩大政治影响;(二)入城后可张贴下列标语:反对内战,实现和平,反对独裁,实现民主,反对媚外,实现独立。实行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一切决议,召集第二次政治协商会议解决一切问题,取消特务机关。言论集会自由及其他地方性要求;(三)学生工人有愿入解放区工作者可大批招收,但不要勉强。中央未号。”
手稿左上角所标注的该电发报时间为1946年8月20日,是毛泽东为部队占领江苏海门而致时任华中野战军司令粟裕、政委谭震林,华中军区司令张鼎丞、政委邓子恢和山东军区司令兼政委陈毅的指示电手稿。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该手稿虽未载入公开发行的《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等著作中,但其极具历史文献属性,是一份珍贵的红色文物。
叶挺,广东惠阳人,原名叶为询,字希夷。1919年加入国民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5月率部为北伐军先锋,击溃吴佩孚主力,被誉为“北伐名将”。1927年参与领导南昌起义,任前敌总指挥、第十一军军长。这把刀是叶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使用的,1926年初东征胜利后,叶挺回家探亲,将此刀留在家中,由其亲属黄春保管,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二军征集并移交广州军区。
1959年,由广州军区移交军事博物馆。
这只铜墨盒由李克农、叶剑英、徐冰赠送给董必武。盒盖上镌刻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盒盖的右上角刻有“必武同志留念”,左下角刻有“李克农、叶剑英、徐冰敬赠”字样。
李克农、叶剑英、徐冰和董必武长期在一起工作,深知董必武喜爱书法。1946年他们三人在北平军调部工作时,联名为董必武定制了这只铜墨盒,托人带到南京梅园新村赠送给董必武。董必武十分爱惜,国共南京谈判期间一直使用它。这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厚的革命情谊。这只铜墨盒由董必武之女董良翚捐赠,藏于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
该信是张治中为保释前安徽省主席张义纯而写给陈毅的信,用蓝色钢笔书写在印有“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政治部解放官兵训练总团”的信笺上。陈毅时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等职。张治中(1890-1969),1949年4月任南京政府和平谈判团首席代表,赴北平进行和谈。和谈破裂后,张治中留居北平,后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渡江战役后,张义纯在浙江开化溃退途中投诚,后羁押在解放官兵集中训练团里。张治中与张义纯是安徽肥东同乡,二人是湖北武昌陆军小学同学。
1959年,由南京军区政治部移交军事博物馆。
1920年至1924年间,周恩来先后赴法国、德国勤工俭学。留学期间,周恩来与张世炎等组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并担任中共旅欧组织领导人。1924年秋,周恩来返回中国。临行前,周恩来把这台相机送给了在德国国际通讯社工作的谢唯进。此相机后由谢唯进及其家人保存。
1984年,成都军区党史征集办公室从谢唯进养女谢进珍处征集,移交军事博物馆。
李维汉(1896-1984),湖南长沙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李维汉率湖南代表团出席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并担任大会政治委员会委员。这个柳皮箱,是李维汉30年代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时使用过的(或者是李维汉40年代在上海、南京谈判期间购买的)。箱子以柳条为主,深绿色的铁条皮包边,箱子除拎把和一个锁扣经过修理外,其余都非常完好。
该箱由李维汉的小儿子李铁林(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原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捐赠。
1974年4月的一天,江西瑞金红林山区村民在开山启石时,在一块大石底下,发现了一枚铜质的红星奖章。这枚红星奖章虽然经过风雨,仍然通体明亮,图案、花纹清楚如初。这不是一枚寻常的红星奖章,他是毛泽覃烈士留在瑞金红土地的唯一遗物。
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烈士的英名,瑞金人民在瑞金城塑立了毛泽覃烈士全身铜像,邓小平同志亲自为之题写了“毛泽覃同志纪念碑”八个大字。毛泽覃当年牺牲的地方,被命名为“红林”,红林所在的安治乡,改名为泽覃乡。这枚几十年之后才发现的红星奖章,如今,陈列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内,向人民展示一位革命烈士的生命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