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是世界上非常独特的一个经济体。它是一个自由港,是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也是金融服务中心、信息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它经济中的50%以上的产值不是由生产部门所创造的,而是由服务部门所创造的。它是中介的中心,是中国和世界交往的桥梁,它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有资料显示,内地60%的出口都是通过香港完成的,1/3的外汇收入也主要来自于香港,而香港投放到内地的资金则占到全国海外直接投资的56%.
香港这样一个高度外向型的经济体,需要一个稳定的汇率制度,它的繁荣发展要求它能够尽可能地保持汇率的稳定。在1983年以前,香港几乎尝试了世界上所有的汇率制度,但都没有能够达到稳定的目的。特别是1978年后的几年,香港一度处在汇率的大幅度波动中,外贸赤字和通货膨胀逐年上升,银行挤兑风潮此起彼伏。1983年年初,7家金融公司破产倒闭,而9月24日中英谈判的破裂更导致港汇急挫,甚至一度达到1美元兑10元港币的历史水平,大量资金逃离香港。就在这样一个社会经济背景下,港英当局开始寻找对策。最后,接受了英国经济学家格林伍德的建议,为香港构架了一个全新的货币体系。这就是至今实行了近二十年的联系汇率制度。
联系汇率制度是港币与美元挂钩的制度。它是一种特殊的货币发行机制,它的发行主体是商业银行(发钞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当局持有外汇基金,其他金融机构所需要的港币资金,需要到市场上用美元购买。联系汇率制度的主要内容为:发钞银行在增发港币时,一律以1美元合7.8元港币的比价,向外汇基金存足相同等额的美元现钞。港币现钞从流通中回流后,发钞行可以用相同的比价向外汇基金换回美元。联系汇率制度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稳定的机制;当市场汇率上升到7.9时,所有发钞行都有诱因向外汇基金以7.8的汇率赎回美元,再以7.9的汇率在市场上抛出,致使市场汇率向官方汇率趋同。反之,当市场汇率下降到7.7时,发钞行都愿意以7.7的汇价购买市场美元,再以7.8的价格出售给外汇基金,市场汇率和官方汇率因发钞行的套利行为而趋于一致。
实行联系汇率制度后,港币的汇率一直保持在USD,/HKD≈7.8的水平上,并经受住了1987年股市狂潮、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特别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考验。有资料表明,香港20世纪90年代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率比以前稳定,60%的原因是由于采用了联系汇率制度。香港作为成功实行联系汇率制度的唯一地区,受到了国际上的诸多关注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