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5月5日,共有61家信托公司的2021年年报已披露完毕。信托圈内人对已披露的信托公司年报数据进行了整理,重点对信托公司主动管理型信托资产进行了分析。
61家信托公司信托资产总规模信托资产规模合计19.84万亿,同比增长1.22%。万亿以上信托公司4家,分别是建信信托(1.70万亿)、华润信托(1.31万亿)、外贸信托(1.11万亿)、光大信托(1.07万亿)。中信信托(0.98万亿)跌破万亿,排名第5。排名第6-12名的分别是五矿信托(0.82万亿)、华能信托(0.81万亿)、中航信托(0.67万亿)、英大信托(0.67万亿)、中融信托(0.64万亿)、上海信托(0.63万亿)、交银信托(0.59万亿)。以上12家信托公司合计10.97万亿,占比55.28%,剩余49家信托公司合计0.87亿,占比44.72%。22家信托公司增长,39家信托公司下降。增长的信托公司有20家分布在排名前37名,排名后24名的信托公司中有22家下降,仅国联信托(32.46%)和山西信托(57.93%)出现增长。信托公司之间呈现严重分化,头部信托的优势差距进一步扩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出现两极分化的强者恒强格局。
61家信托公司主动管理型信托资产规模合计11.73万亿,同比增长12.45%。排名前10的分别是外贸信托(0.92万亿)、华润信托(0.88万亿)、光大信托(0.77万亿)、五矿信托(0.72万亿)、中信信托(0.72万亿)、中融信托(0.82万亿)、中航信托(0.54万亿)、建信信托(0.50万亿)、平安信托(0.37万亿)、江苏信托(0.35万亿)。32家信托公司增长,增幅50%以上的信托公司有9家,分别是国民信托(153.00%)、中原信托(91.22%)、外贸信托(78.42%)、云南信托(76.85%)、华宸信托(73.06%)、西藏信托(72.20%)、华润信托(62.67%)、江苏信托(55.54%)、建信信托(52.48%);29家信托公司下降,降幅20%以上的信托公司有10家,分别是天津信托(-43.72%)、民生信托(-38.76%)、英大信托(-33.35%)、中海信托(-25.24%)、华宝信托(-24.34%)、万向信托(-23.26%)、粤财信托(-21.85%)、华融信托(-21.28%)、渤海信托(-20.48%)、华澳信托(-20.09%)。
61家信托公司信托资产中,主动管理类资产占比59.10%,较2020年的比重上升5.90个百分点。主动管理类信托资产占比80%以上的信托公司有11家,分别是民生信托(97.15%)、中融信托(96.76%)、华宸信托(93.19%)、江苏信托(90.39%)、东莞信托(90.12%)、五矿信托(87.71%)、安信信托(87.68%)、中原信托(86.37%)、外贸信托(83.26%)、中航信托(81.16%)、浙金信托(80.23%)。主动管理类信托资产占比较低的信托公司为万向信托(35.40%)、金谷信托(34.85)、山西信托(30.88%)、上海信托(30.77%)、建信信托(29.53)、兴业信托(28.78%)、国联信托(27.84%)、北方信托(27.48%)、中海信托(26.01%)、英大信托(1.46%)。值得关注的是,英大信托仅为1.46%,而且还在进一步下降。
防控金融风险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头戏,监管层对信托业开展“两压一降”工作,即压降信托“通道”业务规模,逐步压缩违规融资类业务规模,加大对表内外风险资产的处置。从2021年数据来看,主动管理类资产规模总量和占比都有显著上升,“去通道”取得实质效果。
特别声明:
1、以上内容由信托圈内人整理,来源于公开年报或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
2、由于7家信托公司暂未披露,仅展示已公开的61家信托公司情况。
3、信托圈内人整理以上数据仅用于研究使用,不构成投资依据。据此使用产生的风险,信托圈内人不承担任何责任。
4、引用本数据结果,须注明来源——信托圈内人。如对数据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我们。
微信搜索并关注信托圈内人,获取更多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