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黄华
编辑 | 谢欣
6月5日,港股上市公司三叶草生物公布了其在2022年内的重要管线进展情况。在持续推进新冠候选疫苗开发之际,公司也放弃了一些其他项目。
三叶草生物在公告中提及,其目前已暂停对SCB-313(TRAIL-三聚体肿瘤产品)、SCB-808和SCB-420(Fc融合蛋白项目)的继续投资;并且,为支持营运资金需求,公司已从招商银行获得为期一年的最高3亿美元借款。
三叶草生物目前在研的新冠疫苗包括新冠候选疫苗SCB-2019 (CpG 1018/铝佐剂,以下简称“新冠疫苗SCB-2019”)、SCB-2020S(野生型毒株和贝塔变异株嵌合型新冠候选疫苗,以下简称“新冠疫苗SCB-2020S”)等。公告称,对于SCB-2019,公司将同时推进异源加强针、同源加强针的临床研究及数据整理,并推动产品的国际化上市。异源加强针方面,公司拟于2022年6月在菲律宾启动一项临床试验,以评估SCB-2019作为加强针接种的效果;同源加强针方面,公司开展了接种第3剂新冠疫苗SCB-2019后的中和抗体免疫反应研究。
并且,对于SCB-2019,三叶草生物将与国家药监局(NMPA)、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支持疫苗的附条件申请所需数据保持沟通。此外,还拟于2022年5月在南非启动评估SCB-2020S的I期临床试验。当前,该公司的新冠候选疫苗还包括二价疫苗(野生型毒株和奥密克戎变异株联合配方候选疫苗)。
财务数据提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三叶草生物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27.674亿元,相较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5.162亿元有较大增长。但是,三叶草生物目前仍无已上市产品,缺乏自身造血能力,现金增长主要由于2021年3月公司的C轮融资和2021年11月的公司首次公开发售的所得款项。
而在过去一年内,三叶草生物支出的现金约人民币9亿元。若按照此支出速度及2021年底公司账上的27亿元现金估算,在不考虑其他新增融资的情况下,三叶草生物可能在3年内花完这笔钱;若再加上招商银行的3亿美元(合约20亿元人民币)借款,该公司可在5年内花完现金。
对于任何一家雄心勃勃的生物创新药企业而言,若生存期仅在3-5年之限,显然是不能接受的。由此,三叶草生物只得借钱“开源”,砍项目“节流”。
并且,三叶草生物喊停的项目还是其上市之初被赋予重望的项目。
其中,SCB-313是该公司上市之初肿瘤管线的重要产品。它一种创新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三聚体融合蛋白,靶向外源性凋亡通路。彼时,该项目在中国和澳大利亚开展5项治疗腔内恶性肿瘤的临床试验。
在2021年12月,三叶草生物还和亚盛医药达成临床合作,拟共同推进IAP拮抗剂APG-1387联合重组人TRAIL-三聚体融合蛋白SCB-313治疗腹膜癌的临床开发。另外,据招股书介绍,SCB-808是三叶草生物Fc融合管线中进展最快的项目之一;彼时,其在中国开展关键性3期临床,用于治疗风湿性疾病的适应症。而如今,这些项目都被喊停。
2021年下半年开始,许多创新药企出现上市后破发、股价大跌的现象,加之此前预想的新药落地速度和回报达不到预期,创新药企业融资端紧缩、现金流趋紧。
据行业自媒体药时代今年4月统计,生物创新药企业中,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再鼎医药、君实生物、微芯生物、康方生物、复宏汉霖、荣昌生物、乐普生物、康宁杰瑞、基石药业截止2021年末的现金储备能够负担研发支出的时间均不足5年;其中,君实生物、微芯生物、复宏汉霖、乐普生物均不足2年;歌礼制药、康诺亚、诺诚健华、康希诺、科济药业则比较富裕,其还至少能够“烧钱”约6年及以上。
其中,百济神州在手的现金总数额达44亿美元(合约人民币294亿元)为各家最多,但其一年的研发支出可达15亿美元;信达生物总现金超80亿元人民币,但其2021年财务数据显示,其研发支出约25亿元;再鼎医药总现金超60亿元人民币,但其年研发支出约38亿元人民币。由此,这些公司的现金储备虽然数额不小,但在巨大的研发投入之下,其资金也显得捉襟见肘。
因此,梳理可发现,国内头部创新药企通过增发、二次上市、发债等形式,在过去两三年内的融资节奏基本上至少为两年一融,甚至是一年一融。
目前,已经有一些企业的在手现金接近见底。据Choice金融终端,截至2021年末,微芯生物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亿元,乐普生物仅有2亿元,东曜药业仅有1.52亿元。由此,这些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尤为迫切。就在6月1日,东曜药业公告称,其前两大股东以溢价认购股份的方式向其“补血”4.7亿港元(合约4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