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公众号:将军箭(jiangjunjian31)。因头条审核制度,本文有所节删。如需阅读原文,请移步公众号。见谅!
大中祥符年间(约1008年-1016年),北宋皇宫(玉清昭应宫)失火。灾后重建的重任交给了参知政事丁谓。当时他面临着三件棘手的事:瓦砾(烧毁的断瓦残垣)、取土、杂材(砖石材料)都需要专人运输,工作量极大。
40岁出头的丁相公想出一个办法:
先挖掘出一条从皇宫到汴河的临时运河,把砖石用船运进来,就着挖出来的土修复皇宫;最后把断瓦残垣物件填充临时的河渠,成为一条新的大街。
由于这一创举,修复工程所花费的时间,从原计划的13年缩短到7年。丁谓以此为契机,后来做到了宰相。
这就是成语“一举三得”的由来。
当然,在史书上,对丁谓的个人评价是不太高的。因为他年少得志、构陷忠良,是心术不正的“宋代五鬼”之首。
巧合的是,我们今天话题的主角之一,万科新生代重磅人物刘肖,也是这么一个才思敏捷的人才。
❶ 万科内控坍塌,抖露出隐秘的内部利益输送链
(一)事发
11月8日,房产界的大众偶像、矗立的新闻制造机万科集团爆出惊人大瓜——万科人事工作小组宣布:42岁的万科副总裁、北京万科CEO刘肖,因北方区域事业集团的违规违纪问题,被连降两级,并扣减1000万元奖金。
这意味着,万科“头马计划”中被重点考察的“第三代核心人选”刘肖,已经基本告别接替王石、郁亮的美好愿景了。
姓名:刘肖‘
性别:男
年龄:42岁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大学(本科),哈佛大学(硕士)
事件:2021年11月,因涉嫌利益输送,违反内部控制规定,在“万科晋升锦标赛”中出局。
而万科通报稿中,对刘肖的“违规违纪问题”言辞闪烁,语焉不详。幸好在这个互联网足够发达的年代,我们侥幸拼凑出一鳞半爪,得以大概了解出其中隐藏的精准利益输送问题。
(二)秘辛
2014年,在万科战略投资部老总、哈佛同学兼麦肯锡同事孙嘉的推荐下,刘肖加入万科,并迅速成为战投部总经理。
彼时的战投部,是郁亮全面掌控万科后最依仗的部门。从战投部走出来的年轻才俊们(大多是70年)是接替王石老部下(多为60后)的最佳人选,同时也肩负着为话事人创收的重任。
房地产公司的创收,自然离不开专业领域。而越秀地产的老总张招兴曾经一不小心说了句大实话:
地产做到最后,就是做金融。
所以说起创收,出身麦肯锡的刘肖是见多识广的。
于是先着力打造一个以万科财务公司为平台,交叉持股、间接控制着的上百个资产管理公司,专门为中小型房地产商提供贷款。例如明面上做得比较大的青岛领博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这些公司,和房企本身并没有直接关系。但经天眼查穿透后,其实控人与万科高管是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由于宝万事件之后万科成为了一个经理人控制的房企,因此,这些皮包资管公司很可能与万科实控人有关。
而与此同时,这些壳公司的资金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对接着相应房企(例如万科)的沉淀资金(如预收款项)以及理财项目(例如其他房企面向员工的“xx宝”,或者干脆成立的“xx财富”、“xx金服”等公司)。
也就是说,名目繁多的资管公司是房企高层的表外业务代理人,而房企通过财务部门的控制,成为实际上的影子银行。
(三)实战
接下来就可以开始实际操作了。
2018年,万科北方区域事业集团唐山分公司(以下简称万科唐山)与唐山今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唐山今牛)合作,拿下了一个当地的房改项目,双方约定占比为51:49。
这是一个典型的项目前投,在房改项目中尤其普遍。底层逻辑是:
一方面,地方的小开发商手腕灵活,能拿到当地的大项目。但是,这种小公司的资质、资金不足,项目开发和融资都比较困难;
另一方面,万科啥都不缺就缺项目,于是就很有必要给当地房产商合作,不但承诺工程技术方的支持,还要提供关键资金。这时候,第三方公司——例如前面提到的皮包资管公司粉墨登场,给合作的小开发商提供融资,启动项目;
这么做下来有哪些好处呢?
和“宋朝五鬼”的丁谓一样,金融奇才刘肖,最擅长的就是“一举三得”,或者说:
一鱼三吃。
第一吃,利用信息、渠道和权力差距,先吃利息。以唐山项目为例,项目启动需要的12亿元资金;万科出资1个亿,剩下11亿,以唐山今牛(占股49%)的名义,从第三方资管公司融资(实际利率大约为11.27%)。而这个与万科高层有神秘关系的、专职为小股东放贷的资管公司,空手套白狼就年均赚取几百万。
注意,这还仅仅是一个项目,如果多来几单,这收入不比薪金高?刘肖不愧是金融起家,曾经负责过万科链家合作项目的高管,对于金融中介属性的理解非常透彻——通过高利息提前输送了开发项目的利润。
第二吃,利用子虚乌有的合作伙伴,直接掏空房企的项目利润。重点来了!因为万科在全国大肆推广这种合作模式,不排除某些不需要小开发商参与也能拿下的项目,最终仍然以合作开发进行。也就是说,本来属于万科独资的项目,却通过名义上的第三方合作伙伴,活生生地挖走了一大块收益;而所谓的风险分担,其实都是万科在背负。
第三吃,利用关联公司,进行精准利益输送。前面说到,名目繁多的资管公司是房企高层的表外业务代理人。因此,哪位高层或者背后的大人物需要分润了,就让他/她/或者它?通过特定的资管公司参加指定项目,精确高效地完成利益输送。
只不过,长袖善舞的刘肖,偏偏遇到了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愣头青,把这破事给捅了出来。结果黯然退场。
(四)总结套路
① 第三方公司实际上就是壳公司,而它的资金来源,就是房企下属财富公司的理财产品。它一头以房企的名义从业主、员工、供应商伙伴及周边人等吸储,另一头以第三方公司的名义与房企合伙做项目生意。
② 项目完成后,房企部分赚到的钱走房企公开的账目,成千上万的人盯着财报,高层甚至大股东们最后只拿到小头;但以项目合作小股东身份赚到的钱,则是少部分股东及高管们的禁脔,几个核心人员合计合计,个个大称分金。
③ 有了这么来钱的手段,高层在房企中拿到的薪金、奖金甚至股权激励……感觉一瞬间,手里的馒头就不香了。
❷ 利益输送:解读房企高层反常行为的钥匙
在中国的房地产商,尤其是民营房企中,往往存在着一些看似反常的奇怪现象。而利益输送,则为解读这些行为提供了新思路。
例如,几乎所有民营房企都成立财富公司,或者面向员工、业主发行高息理财产品。是不是每个房企老板都把这部分资金用于公司核心业务(如楼盘开发、竞拍新地块)?房企项目真的能完全覆盖这部分资金的利息成本吗?
一个经济学常识是,当市场上所有的公司都在做着同一桩业务的时候,多数人是赚不到什么钱的;否则就会有更多的公司涌入这个市场,直到出现大面积亏损、最终实现动态平衡为止。
房企老板和高层热衷于此,有可能是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局部得失,而是放眼全局。把高价吸储的资金用于撬动定向利益输送链,为此可以放任财富公司甚至房企出现亏损。也就是说:
在某些房企老板眼里,员工、业主、供应商伙伴,甚至房企本身都可能成是被牺牲的“局部”,只要保证落到口袋里的阿堵物“硬硬的,还在”就行。
又比如房企老板淡定地看着企业走向破产,而自己无动于衷。他们明明有还债防止企业破产的机会,却把底线下沉至保交楼。
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楼盘交付,作为合作方的“小股东”拿到钱,利益输送就达成了——至于在房企中的薪酬,或者房企本身,那都不是大头。
再加上,房企破产后,刚好还可以杜绝低价抛售优质资产的悲剧;反正在公司制背景下,个人财富不受破产企业的影响。
简直完美。
❸ 绝非个案
公平地说,在中国的民营房企中,万科已经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了。现如今,“现代企业制度代言人”的万科都爆出这等疑似“掏空”的新闻,陷入旋涡中的恒大、富力、绿地、佳兆业…又该怎么说呢?
耐人寻味的是,前几年(2017-2018年)的时候,民营房企曾有过“地产反腐”的报道。例如某头部房企既有内部审计,又有外部力量介入,倒也揪出过不少实例。但随着调查深入到区域总裁级别之后: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有位退休的老同志意味深长地劝诫:
搞得人人自危,工作不好开展呐。而且,让外界觉得企业的风控做得很差,不利于公司形象和长远发展。
这话…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最后还要说一下表外运作高手、利益输送大户许家印及名下的恒大财富。
恒大集团的那位许老板有一个特点,就是学习能力超强。他向碧桂园杨老板学杠杆操作,学万科玩金融,都能做到极致,让别人高山仰止。
当然,许老板这样的首富,做人做事的标准是与众不同的。人家能做到首富,不只是“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更贪婪”,而是因为他锱铢必较不放过每一个与钱有关的机会。
例如恒大财富出现资金链困难时,许夫人就悄悄地提前兑付了2300万理财产品(参见恒大财富的生死劫:提前兑付的一片雪花,为何引发一场始料未及的雪崩?)。
一开始看到这新闻,我有点发懵:
都这么有钱了,为了这点小钱,至于公然做出如此没品的、注定会成为众矢之的的事情来吗?
但许老板夫妇就脸不红心不跳地做到了。
莫非,这就是我永远也成不了富豪的原因之一?
也许首富会心下哂笑:
最烦你们这种赚钱还要脸的。客官请自重,小女子卖身不卖艺!
更多内容请访问公众号将军箭(jiangjunjian31)。左走天堂,右走金盆,弓开弦断,一往无前。本号关注财经与民生,虽是自娱自乐,仍求立足干货!欢迎关注,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