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针未尖
看新闻可以赚现金,刷视频可以拿红包,甚至聊天打字、走路跑步也可以赚钱……现在,一批声称使用就能赚钱的手机APP,频繁在网络上打广告,吸引大量用户下载安装。记者调查发现,此类APP多数涉嫌夸大宣传,承诺的高额回报往往无法兑现,鼓励用户拉人头发展下线的模式,引发质疑。
在手机应用市场,打着赚钱噱头的APP几乎随处可见,且覆盖领域广,包括新闻阅读、影音播放、健康运动、小说阅览、手机输入法等。因为时间自由,再加上广告宣称“简单轻松”,赚钱APP受到不少用户青睐。然而事实证明,这类APP往往并不能让用户实现“有手机就能赚钱”甚至于“躺着就能赚钱”,赚钱APP并没有给我们掉下馅饼,而是挖了一个个陷阱。即便有赚钱可能,也是在完成各种前提任务,比如签到、分享、做任务、收徒等,耗时耗力之后才会获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收益,提现门槛还比较高,可谓得不偿失。
耗时耗力却几无收获倒在其次,更大的问题还在于,随意注册使用赚钱APP,存在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赚钱APP在注册时,基本要求用户填写真实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因为涉及利益与提现,还要绑定银行账号、微信号等。一些赚钱APP为消除用户担心泄露个人信息的疑虑,还宣称自身和某某互联网企业达成了合作。在很多软件都进行了实名认证的当下,不少用户觉得再多几个实名认证也无大碍,然而,当他们一脚踏进赚钱APP的圈套,兼职、推荐刷单、网贷等骚扰电话就开始找上门来,让人不堪其烦。
正如法律人士所说,赚钱APP基本上涉嫌虚假宣传,以所谓的赚钱奖励诱人下载,以及向周围亲属朋友分享,吸引大量手机用户加入,刺激流量扩张,再通过流量变现获利。同时,巨大的流量还可以用来吸引融资、提高企业估值,而用户则相当于“被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有的赚钱APP要求用户缴纳押金作保证且难以退款,则涉嫌诈骗;有的赚钱APP要求用户以收徒等方式作推广,师傅、徒弟、徒孙构成上下层级,师傅能从徒弟、徒孙处获得收益,这就涉嫌“拉人头”式的传销了。
故而,面对赚钱APP利诱,用户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上却会有陷阱。问题的关键也许不在于那些宣称“看视频能赚钱”“跑步也赚钱”“看小说赚钱”的APP的忽悠话术有多高明,而在于一些用户太功利,一个个功利性APP,恰巧碰上了一个个功利性用户,又怎么会没有市场?因此,在披露赚钱APP真相之余,舆论要提醒用户不要轻信此类APP“轻松赚钱”的广告,以免上当受骗。那些从中赚到钱的故事或许就是他们做的利诱文章,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当用户可以赚到钱,APP运营者又从哪里赚大钱?
在提醒用户远离赚钱APP时,各地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相关APP不规范行为的处罚力度,倒逼平台加强广告审核,规范自身行为。比如,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前不久约谈了曾宣称“看新闻能赚钱”的几款资讯类平台,要求相关企业加强广告发布前审查把关,杜绝发布虚假违法广告。此外,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还要加强对这类平台的运营资金监管,防止平台出现“跑路”现象,损害用户权益。(针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