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阴脾经
循行部位及分布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末端(隐白),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过大趾本节后第1跖趾关节后面,上行至内踝的前面,再上腿肚,沿着胫骨后面,交出足厥阴经的前面,经膝股部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于脾脏,联络胃,通过横膈上行,夹咽部两旁,连系舌根,分散于舌下。
足太阴脾经穴,归属足太阴脾经的腧穴,共21个穴位,始于隐白,止于大包。
分支
胃部支脉:向上通过横膈,流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主治病症
脾经失调主要与运化功能失调有关。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对于维持消化功能及将食物化为气血起着重要的作用。
若脾经出现问题,会出现腹胀、便溏、下痢、胃脘痛、嗳气、身重无力等。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脾虚会导致记忆力下降。这段时间是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也是护脾最好的时间段。
原穴/输穴:太白穴——足太阴脾经
【取穴】在足背最高处,当姆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取穴方法】仰卧或坐位,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调理手法】
① 艾灸:
点燃艾条,对准穴位灸,距离皮肤2~3厘米,艾灸5~7分钟,
以皮肤感觉热而不烫为宜。
功效:艾灸冲阳穴,让足阳明胃经气血运行顺畅进而达到暖胃、护胃的功效。
② 按摩:
以拇指尖稍微向上(足背处)按压30秒,连续点按5次以上;
或握空拳,以拳头下缘肌肉敲打本穴数分钟,左右穴都做。
功效:可以调理和改善食欲不振、腹泻等肠胃疾病,并且还有助于调适心情,缓解压力。
络穴:丰隆穴——足阳明胃经
【取穴】丰隆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丰隆穴在趾长伸肌外侧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脉分支;当腓浅神经处。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
【取穴方法】正坐屈膝位。先确定腘横纹与外踝尖连线中点水平线,从胫骨前缘沿该水平线向外2横指,在腓骨略前方肌肉丰满处,按压有沉重感,即为此穴。
【功能主治】
①头痛、眩晕。
②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
③癫狂。
④下肢痿痹。
【调理手法】
丰隆穴的穴肉厚而硬,点揉时可用按摩棒,或用食指节重按才行。找穴要耐心些,可在经穴四周上下左右点按试探,取最敏感的点。当有痰吐不出的时候,丰隆穴会变得比平时敏感许多。
有人觉得嗜睡可能是由于天气原因、或者自身疲倦,困了自然多睡一会,殊不知,嗜睡是可能引起疾病的,糖尿病、脑血栓很多都会接踵而至。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可以用中医按摩的方法对付嗜睡,那就是按摩“丰隆穴”。
①按揉法。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按压(中指用力)穴位,有酸痛感;每天早晚各按 揉一次,每次5-10分钟。可借助三角雀点按。
②灸法:艾条灸10~20分钟,每日一次,3-5天为一疗程。
输穴:陷谷穴——足阳明胃经
【取穴】位于人体的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取穴方法】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第二、三跖趾关节后方,二、三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取穴。
【功能主治】输送胃经气血。腹痛胀满、肠鸣泄痢、面目浮肿、目赤痛、疝气、热病、足背肿痛等。
【调理手法】
①灸法:可灸。艾条垂直于穴位所在平面,灸至皮肤表面微红,自觉热透于肌肉即可。艾条灸5-10分钟,艾炷灸3-5壮。
②手法:以大拇指点按此穴,若觉疼痛,将其揉至不痛即可,长期按揉,有助于乳腺结节消散。
功效:揉此穴亦有助于脾胃消化,也可退热。
【案例分享】在妊娠后期会出现下肢浮肿。轻度浮肿一般是每天下午较为明显,夜里卧床休息后,早晨就消失了,这是正常现象。
对于下肢浮肿的孕妇,可让其采用平卧或下肢略为抬高的体位,然后从足背开始,沿小腿向大腿方向推拿,力度要轻柔,手法以按、压、推、拿、轻捏交替混合使用。
在按压推揉的过程中,要以陷谷穴为重点。陷谷穴位于脚背上第二三趾骨结合部前方的凹陷处。按压此穴,对颜面浮肿、水肿、足背肿痛都有很好的疗效。
未来可期,时光荏苒。小药郎会一直陪着你学习中医,医路有你们相伴,我会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