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视觉中国
不同于前几年如日中天的“酱酒热”,2021年以来,“酱酒热遇冷”、“酱酒热退烧”等话题不断,在此背景下,资本持续涌进酱酒赛道是否为好时机值得深思。
日前,酱酒厂商真工酒业宣布完成约6亿元的首轮融资,日初资本战略投资。真工酱酒方面表示,相关资金将用于保障投粮酿酒扩大基酒储备、加速产能扩建、赋能销售以及建设品牌等方面。
白酒行业人士对钛媒体APP分析认为,2016年开始,酱酒进入快速的爆发期,经过多年时间的增长,实际上酱酒无论是从产业规模、品牌结构,还是市场容量都达到一定量级,在该背景下,酱酒增速放缓是必然趋势。此时入局酱酒是否为好时机,仍需要时间的验证。
年仅“一岁”的真工,定位于“酱酒中的剑南春”能否突围?
“目前酱酒的大众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属于市场培育期。”一位白酒行业人士对钛媒体APP坦言。这一观点可从数据中得以佐证,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在整个中国白酒市场中,酱酒品类营收达1900亿元,实现利润780亿元,仅凭8%的产能便贡献了白酒行业45.8%的利润率。据《2022酱香酒趋势报告》,7%的高端酱酒用户贡献了39%销售额。显然,酱酒普遍高端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酱酒普遍高端化”的背景下,定位于“酱酒中的剑南春”、聚焦于300-500元的价格段的真工酱酒,显然意在布局酱酒的大众市场。此外,该价格段布局的名酒品牌不在少数,成立于2021年、年仅1岁的真工酒业要在这个“将深厚的历史文化视作含金量”的白酒行业中立足,其未来或仍是未知数。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贵州茅台旗下部分系列酒、习酒旗下部分产品、金沙酒业等均定位在300-500元的价格段。对比来看,真工酒业相较于茅台、习酒等产品显然不具备品牌竞争优势,更不具备深厚的品牌文化底蕴。
品牌上不占据优势的真工酒业,在扩产方面却卯足了劲。据了解,真工酱酒当前年产能达3000吨,拥有过万吨的老酒储备。今年5月份,真工酒业与仁怀市政府签署投资框架协议,计划于“十四五”期间在仁怀投资建设1.2万吨优质大曲酱香制酒、3万吨制曲、6万吨储酒的核心基地。
未来,市场步伐能否跟上扩产的节奏或也是年轻的真工酱酒面临的问题之一,目前真工酒业方面暂未公布其市场销售数据。而竞争对手销售规模优势显现,据公开数据,2021年茅台、习酒、郎酒、国台、金沙、珍酒的营收分别为1095亿元、156亿元、150亿元、100亿元、61亿元、50亿元。
就年轻酱酒品牌如何发展,白酒营销专家蔡学飞也对钛媒体APP表示:“对于产区类的酱酒品牌,还是应该从品质出发,依托产区做好自己的品质品牌,逐渐的获得消费市场与口碑;另一方面,对于创新品牌、时尚品牌的酱酒品牌,个人认为除了做好品质,可能还要在模式、文化、消费者推广等方面展开,利用新技术新渠道,比如像直播,酒庄,体验式营销,等新模式来进行拓展,实现快速发展。”
日初资本频频出手,半年内三次“染酱”投机还是投资?
日初资本投资真工酒业,这已是其今年以来第三次投资酱酒。此前,日初资本已先后完成对酒类品牌运营服务商宝酿集团、头部酱酒品牌国台酒业的投资,投资金额分别为6亿元、数亿元,投资时间分别在今年6月、7月。值得注意的是,宝酿集团也有在酱酒领域布局。
日初资本如此频繁地投资酱酒,该投资作风即便在酱酒最热的时候也十分罕见,对于外界的揣测与质疑,日初资本合伙人丁锐仅表示:“白酒是一个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变化及投资趋势的行业,是日初资本重点布局的行业。”
那么此时投资酱酒是否为好时机?“投资酱酒需长期主义”已然是行业普遍观点。酒水行业分析师欧阳千里对钛媒体APP分析认为:“于真心想做酒的大玩家而言,投资酱酒依旧是好时机。对于中小玩家而言,投资酱酒的最好时机早已消失。”
蔡学飞也对钛媒体APP表示:“目前来看,资金依然不断涌入酱酒行业,但这次涌入,更多是对一些以贵州为代表的、以赤水河为代表的产区类头部酒企的涌入,这适应了整个中国酒类的这种名酒化时代发展的集中程度。行业的集约化发展,资金也助推着行业进进入了规模性竞争阶段。”
酱酒热遇冷背后,开瓶率、库存、疯狂扩产等隐忧
开瓶率下滑、投机库存的增加等潜在的隐忧也值得注意。一位白酒行业分析师表示,从2016年底白酒行业复苏以来,整个酱酒主流产品的价格实际增长了数倍,但实际开瓶率在往下走低。在酱酒价格繁荣背后亦有隐忧,那就是投机库存的增加。
2021年至今,酱酒盘整期仍在持续。上述分析师表示,此前的酱酒高增长,更多是来源于行业景气时招商带来汇量增长,比如招一批商出一些库存,再许以高额的渠道利润,导致以前的经销商库存和社会库存是有所积累的。
此外,未来酱酒产能的释放,也或将给终端的消化带来一定风险。白酒营销专家杨承平对钛媒体APP预判道:“就目前的(产能规划)数据来看,预计未来5年、最多不会超过8年时间,彼时的产能将达到百万千升,也就相较于现有产能增长了近一倍,这是比较吓人的。”据《2021-2022中国酱酒产业发展报告》,2021年,中国酱酒产能约60万千升。
“今年头部酱酒企业的扩产明显提速,超过2万吨的投产量已经达到了7家企业,超过或接近5万吨的有3家企业,就是茅台、郎酒、习酒。”一位白酒行业研究人士表示。此外,处于深度调整期的酱酒赛道,市场上也不乏价格“泡沫”挤掉过程中,未来盈利率可能面临下滑风险等,以及当前购买的溢价率是否较高等问题均值得关注。
(首发钛媒体APP,作者|张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