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印象里,英镑非常“值钱”,一英镑能够兑换十几块钱人民币,此外像是美元、欧元等等,似乎都很值钱,发达国家一块钱,等于咱们好几块钱。
但日本的钱是个例外,虽然日本也是发达国家,可日元似乎很不值钱,在汇率变化值钱,一百日元兑换咱们的钱,也就七块钱上下。
小学时看日本动漫里的人物,小学的时候每天就有几十日元甚至更多的零花钱,那时候觉得日本真有钱,可后来知道了是日元,又觉得好像也没多少钱。
明明是发达国家,为什么日本的钱就没有西方发达国家的钱值钱呢?
首先有个概念上的错误,日元的面值虽然巨大,但并不能宽泛地用“值不值钱”来形容,不同国家的钱币在兑换的时候,汇率是不一样的,这非常正常。
日元的面值如此巨大,汇率这么低,其实都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事实上在近代时期,日元并没有如今这么“不值钱”,19世纪末期,日本利用从《马关条约》中获得的巨额赔款,进行了大规模的币制改革,当时一日元兑换0.75克黄金。
那时候全球的黄金与英镑挂钩,日本也采取了金本位,当时日元购买力非常大。
要知道那时候,日本一年的国家收入也就七八千万日元,不像现在动辄几十万亿日元。
这就跟咱们老一辈总说,他们小时候,几块钱就能上学,几块钱就能吃一顿大席,大多数的生活日用品几毛钱就能搞定,这并不是夸张,是事实,因为那时候货币购买力很高。
那为何后来的钱变得“不值钱”了呢?主要就是因为通货膨胀。
日本二战时期发动了大规模对外战争,害人害己,不仅将其他国家弄得千疮百孔,日本本土也满目狼藉,战争时期,日本陷入了巨大的经济危机之中,财力不济。
为了缓解压力,日本用了最危险的办法,那就是印钞票。
市场上一定数量的货币,对应着一定的商品交易需求,一旦流通的货币超过了实际需求,就会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这也就是所谓的通货膨胀。
二战结束前夕,日元已经贬值很多,1944年0.3美元就能兑换1日元。
战后初期,日本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创,物资紧缺,经济陷入崩溃边缘。
一开始,日本的物资非常短缺,大多数都需要依赖美国援助,所以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多,当时日本许多地方,甚至重新兴起了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
原本美国没想着扶持日本,所以也是各种打压,日本继续饮鸩止渴,还在不断印钱,战后到1949年这短短几年,日本物价暴涨,几乎所有的东西,价格都涨了百倍。
以前卖100日元的东西,后来需要一万日元了,而那时候日元最大面额就是100。
以前只要一张百元大钞,现在需要十张,这还是比较便宜的东西,还有许多大额消费,那需要携带的钱的数量,就突然增加了很多。
当时的日本,根本无法平抑物价,所以只能发行大面额钞票来解决问题。
1949年,日本废止回收旧币,发行新的日元,最大面额变成了一千日元。
不久之后,东亚大陆风云变幻,美国对日本的态度,从原先的救助,变成了积极扶持,尤其朝鲜战争爆发之后,日本作为美国的后勤保障基地,得到了发展机会。
五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崛起,美国将大量产业转移到了日本。
因为战争,经济几乎毁于一旦的日本,这一时期突然高速发展了起来,一时之间日本因为市场上交易量猛增,货币出现短缺,于是日本开始铆足了劲印钱。
五十年代,日本再次发行新币,出现了面额五千日元与一万日元的纸币。
直到七十年代,日本经济真正繁荣起来之后,趋向于稳定,日元的汇率也不再大幅波动,加上后来信用卡等金融手段出现,日元的面值算是正式确定了下来。
其实类似的事情,咱们国内也发生过,国内第二套人民币刚开始的最大面额是五元,之后增加了十元面额的纸币,而此前第一套人民币,最大面额是五万元。
这主要是建国前,咱们经历了长期的战争,加上民国方面滥发金圆券,导致国内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通胀,物价非常不稳定,直到五十年代,才逐渐恢复正常。
既然咱们可以压缩币值,那日本可以吗?当然可以,只不过可能会非常麻烦。
鸠山由纪夫做首相的时候,日本内阁就曾提出重新发行日元,缩小日元的面额,但遭到了广泛反对最终不了了之。
首先现在的日元,除了一万、五千、两千与一千面额的纸币,还有五百、一百、五十、十元与一元的硬币,十元跟一元的硬币,日本人平时基本用不上。
一旦缩小日元的面额,就会带来一个生活上的麻烦:找零产生的大量小额零钱。
不管是对于买方还是卖方来说,找零、带零钱、凑整都是很麻烦的事情,而且可能会导致很多商品因为凑整而涨价。
其次那就是会计计算方面,学过会计的人都知道,对账的时候不怕差了几十万,就怕差了几块钱,会计计算,真的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非常细致麻烦。
如今信息化时代,经济规模巨大,又不是几十年前,改变任何东西,牵扯的问题都很大。
如果日元随便缩小面额,日本国内的会计事务所估计全都要忙到崩溃,日本人早就已经习惯了使用大面额日元,随便改动也不会带来实际利益,实在是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