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股票上涨为什么会放量
股民们其实不懂为什么要放量,只知道底部放量就是好,放量就是资金入场。
其实,放量的背后是资金的意见分歧。
在撮合交易市场里,尤其是底部,只有卖的人多了,才能放量。
买的人再多,没有筹码涌出,也无法放出量能。
所以,底部放量,最重要的并不是资金入场,而是那些捂了很久的筹码,终于给点甜头,就大量抛售了。
主力资金,只有在底部收集到了足够多的筹码,才有可能会拉升。
是这么个逻辑,导致后期上涨的可能性。
但与此同时,底部出现特别大的资金分歧,本身也值得深思,为什么这个价格资金会大量抛售。
所以,底部放量是有讲究的,量能不能太大,温和放量才是最健康的。
针对底部放量的情况,简单做一些说明。
底部温和放量,价格稳中有升相对来说,这种情况是最好的。
所有的底部放量,带来的应该都是价格稳中有升。
价格涨一点,抛售的人就会多一点,量能就会放大一点。
主力真的想要底部筹码,原则上也不会拼命的拉升,因为筹码会越来越贵。
所以,底部的小阳线会比较多。
偶尔出现一些中阳,伴随量能放大,其实就是主力要把小阳线的跟风盘筹码拽回自己手里。
如果拿不到廉价的筹码,可能会出现中阴线洗盘,破坏底部形态,让持股的人,再次把筹码交出来。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股票在底部起起伏伏,其实就是资金在反复震仓,希望拿到更多的筹码。
底部筹码一定是从割肉盘出来,被跟风盘接走,再从跟风盘手里,交到主力资金手中。
主力吃光所有的割肉盘,是完全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在砸盘过程中,主力甚至要付出一些筹码作为代价。
所以,在底部出现温和放量,是相对比较健康的情况,也是最可以尝试介入的情况。
另外,底部启动的时候,要多注意中长期均线对于股价的影响,判断资金对于压力线的敏感程度。
在压力位置一定要放量才是健康的,因为那是资金分歧最大的位置。
底部放出巨量,价格大涨首先,底部放巨量,如果价格不涨,应该予以抛弃,因为这代表有大量资金在底部区域出逃。
这种情况不做太多分析了,因为放量滞涨本身就是问题。
我们讨论一下,如果底部出现了巨量,也出现了大阳线,甚至涨停的情况。
其实,这种情况也并不是最健康的。
之前提到了,放量就是资金意见的分歧。
底部出现巨量,代表资金意见分歧很大。
如果在底部起涨8-10%,就出现非常大的资金分歧,那么即便股价进一步反弹,空间也比较有限。
因为新进资金其实是没底的,也没有在底部收集到太多筹码。
底部放巨量,又出现大涨,多半是超跌反弹的资金抢筹,但如果不涨停,只能说明资金抢筹很犹豫,出逃割肉的资金也很多。
这种情况,之后可能还会出现新低。
即便不出现新低,股价仍然会有一个磨底的过程,可能是横盘,也可能是小幅波动。
如果底部出现连续放巨量拉升,也不要太乐观,多半是资金对倒的拉升。
一轮上涨后,大概率依然要探底。
一定要记住,底部巨量一定是分歧,并不是一件好事,都已经跌到底了,不应该出现那么大的分歧。
底部缩量,股价出现上涨。底部出现缩量的反弹,是弱势信号。
原因比较简单,市场参与度很低。
一只股票,如果资金判定它见底了,就会不断去买入,价格水涨船高,抛售的人就会多,就会放量。
即便动静不太大,也不会出现缩量的情况,缩量涨停除外。
缩量代表两点。
第一,买入资金不愿意拉太高去要筹码。
第二,大量持股者不愿意在底部割肉。
这种情况,是没法出现真正的底部的,至少资金也要反复试探底部区域的真实性。
另外,股价的上涨,是迟早要进入密集成交区的,大量的被套筹码会在成交区里涌出。
缩量的反弹,是不敢去触及这一区域的,因为底部筹码不够,资金不会傻到去抢腰部筹码。
这也就无形中限制了反弹的空间。
下跌途中的缩量,是正常现象,因为被套的资金越来越多,锁仓的就越来越多,反弹途中的放量也是理所应当,因为获利盘越来越多,抛售意愿就越来越强。
凡事不按套路出牌,一定有问题,要多加留意。
底部区域,阳线放量,阴线缩量这种情况其实也很常见。
底部区域的反弹,出现了阳线放量,阴线缩量的情况,而且阴线量能,往往只有阳线的50-60%。
这种情况同样不太理想。
资金在反弹中逢高派发,在调整过程中,却没有吸纳筹码的意图,大概率是借反弹出货。
底部区域里,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及时逢高派发。
资金持续流入的个股,在底部的阴线中,也会不断吸筹,所以量能不会萎缩。
只有阳线放量的,多半是在对倒拉升,资金不敢多做停留。
并不是我们意会中的底部,就一定是市场最真实的底部,股民抄底的结果,往往是在山腰,而山腰正是资金逃命的地方。
资金的逃命,并不是夺路而逃,因为多杀多的结果不仅是低价,还会导致雪崩。
当市场有反弹的机会,资金借助大盘的反弹,构建所谓的底部,让别人来参与,自己金蝉脱壳,才是明智之举。
这一类伪底部的特征,就是反弹后期,量能开始逐步萎缩。
因为资金已经撤退的差不多了,即便再有筹码涌出,它也不在乐意去扫货了。
量能一停,反弹就停,也就更别提什么反转了。
最后,再叮嘱几句。
底部都是走出来的,也是放量买出来的。
市场的本质,是在某一个价位的时候,买入的资金足够多,多到远大于卖出的筹码,底部就构建出来了。
量能是分歧,上涨下跌就是在消灭分歧。
股票放量就是分歧,股票的前进和后退,就是不断的消灭分歧,然后再产生下一个分歧,任何价位都会有人买,也有人卖。
只有持续有人参与,股票才有上涨动能。
股票是存在资金的流动性溢价的,有量就有价,资金更愿意扎堆人多的地方,因为赚钱的概率更高,股票从交易角度来看,是一场资金游戏。
任何时候预判要有依据,尽量减少臆测。
不要去猜资金的意图,要尽量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主力资金,你在这个位置抄底,你怎么做,来预判量能的有效性。
股市靠什么涨起来呢
一般说股市上涨,指的都是股市指数上涨,股市指数是由不同股票组合基于不同权重计算得出来的。现有股市有4000只股票,多少股票上涨才整体上涨呢?如果4000只股票中有3800只上涨股市就是上涨吗?老股民都知道,如果剩下的200只都是权重比较大的,那也不会。所以股市上涨,是综合性的判断。和股票的指数的组合有关系。上证50指数就是上证市场50只权重比较大的股票,他们如果上涨对股票指数拉升作用很大,但是如果只靠他们拉升,其他的股票都不涨也不能称之为行情。所以股市上涨,既要有权重的带动,有要有数量上的保证。但是股市上涨的前提,必须是股票上涨。
那么股票价格上涨推动的是什么呢?
股票上涨的根本动力,就是资金推动,有钱能使鬼推磨。但是有钱,就粗暴的推动股价上涨,大家并不知道为什么,也不会跟着去买的,因为搞不清楚为什么上涨,大家就不进去。如果大家都不进去,主力怎么完成出货呢?所以必须要有故事,故事跟业绩有关系,和重组有关系,和华为有关系,和5G有关系,和所有你认为是对的有关系,只要你认同逻辑就可以了。如果一个股票的上涨,没有故事,什么都不说,说明,他现在还不想你买入进去。等哪一天他们需要你买入进去的时候,他们就天天吵吵着这个好那个好的。
如何推动股价上涨呢?
一个股票流通市值50个亿,需要多少钱?
如果你都想到这一步了,说明你离股市的距离就更近了。
如果流通市值50个亿,你准备50个亿,那就算了把,有50个亿的人谁来去炒股。这个股票的上市公司都没有那么多钱,你用这么多钱去炒他,肯定是你有问题了。
一般上市公司的流通盘中有50%左右都是不动的,所以25亿市值最大的流通市值。
如果上面再有12.5亿被套住了,那么你面对的流通市值也就是12.5亿。
如果再有5个亿被质押了,恭喜你,流通市值就剩下7.5亿了。
这7.5亿的筹码一般会分布在一个很大的价格区间之内,比如10元—5元,按照平均分布,5元的位置的筹码也就是1.5亿。
如果你控制30%的流通盘,应该就可以决定他在5元到-6元的涨跌了。
当然你还要准备一些涨停板技能。因为这样会让你更省钱。
所以,你需要了解和学习更多,才知道股市的真谛。
能把文章看到这里的,基本上收获都是很大了。
谢谢点赞和关注,以后再聊。
股票的基础指标都有哪些
PE
市价盈利比率,简称市盈率,PE=每股股价/每股盈利,用来评估股价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标之一。一般来说,15倍以下的市盈率即为价值低估。
PE分两种,静态和动态之分,因为上市公司年报每年三四月份才公布上年的盈利情况,而静态的PE是拿现在的股价除以去年的盈利,所以会有所滞后。
PE-TTM滚动市盈率,也称为动态PE,这是拿股价÷过去四个季度的每股盈利,毕竟季报每个季度就会有更新,所以时效性比静态的PE强。
PE-TTM(扣非)扣非的意思,就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目的是扣除与企业经营无关的一切收入与开支,得出能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盈利状况的利润。
一般非经常性损益包括:出售子公司股权、政府相关部门的补贴收入,财务利息收入等。
PE-TTM分位点分位点的意思,就是当前数值在历史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例如一只指数目前的PE-TTM(10年)分位点为10%,也就是说在过去10年的时间里,只有1/10的时间比现在更便宜。
这是一个利用历史数据观察周期的重要度量指标。
PB市净率,PB=每股股价/每股净资产,比率越低,说明股价的安全边际越高,对于弱周期性行业,市盈率(PE)比市净率(PB)更重要,但对于强周期性行业,用市净率(PB)更为合适。
PB(不含商誉)商誉是什么?商誉是公司收购企业又或者资产重组时,所支付金额与被收购企业的账面价值差额,这个差额就叫做商誉。
举个例子,甲公司用20亿收购乙公司,但乙公司账面价值有15亿,多出来的5亿就会计入到商誉里面(正常情况下,想收购一家好公司必须是溢价收购,不然人家也不会卖)。
对企业来说,商誉算是账面资产,但当企业破产清算时,商誉是无法卖钱的,但设置市净率的初心,就是想以清算价来和企业市值作比较,所以不含商誉的PB,理论上更谨慎。
PB分位点和PE分位点一样,指代当前数值在历史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PS-TTM动态市销率,PS=每股股价/每股销售额,也可以视作为总市值/主营业务收入,对于成熟期的企业,通常使用市盈率(PE)来估值,而对于尚未盈利的高成长性企业,则使用市销率(PS)来估值,但大多用于同行业对比。
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PEG=市盈率/(企业年盈利增长率*100),用盈利增长比率来弥补PE对企业动态成长性估计的不足,对追求利润暴涨的成长型企业,PEG会比PE更客观。
PEG尤其适用于成长型的标的评估,对于周期性、非成长型的标的来说,PEG就不太适合了。
ROE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净资产,净资产是股东投入的那部分钱,又叫所有者权益,所以ROE可以理解就是股东投入的钱,带给股东多大的权益。
GM毛利率,毛利率=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而毛利就是业务收入与业务成本的差额。
很多人会分不清净利润和毛利的区别在哪里,这里引入一条公式:净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减值损失-“三费”,净利是除去你所有的成本后赚的钱,而毛利只是一种账面利润。
自由现金流在企业支付必要的运营成本费用,“运营资本”(比如购买存货、支付员工工资和偿付应付账款)和资本性支出(比如建造厂房、购买机器设备)后所剩余的现金流,这就是自由现金流。
因为净利润和税后利润等,都没能准确地指出企业可支配的现金到底有多少。
举个例子,企业年前要大量囤货应对后期旺季需求,这个时候企业通常是要预先支付大量的资金,随后才能逐步销售并确认成本的。现金的流出和利润表中销售成本的确认往往不同步,这就会失真。
股息率股息率是股息与股价之间的比率,而股息就是股票的利息,股息与红利的区别在于:股息的利率是固定的,而红利的数额是不确定的,它通常会伴随着上市公司每年可分配盈利的多少而上下浮动。
而且股息和分红派发的周期不同,股息可分期多次派发。
市值市值等于每股股价*发行总股数,他们计算出来的总和就是公司市值总和。
流通市值上市公司的股份结构里面分国有股、法人股和个人股,目前只有个人股是可以上市流通的,既然是市值,这部分流通的股票股价*股份总数,就等于流通市值。
所以当流通市值上涨的时候,也就是市场的存量资金在增加,有大量的资金等待进入市场,反之亦然。
归属母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是指全部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当中包括母公司和下属子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之和。
而母公司净利润,是单指母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不包括其他子公司。
这篇文章我觉得可以当工具收藏来用,第一次看肯定记不住的,必定需要多看几次。尤其是这些基础的量化指标。
一开始做的时候想拿百度的解释来看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全部不能用,都是一些复制粘贴的货,把一些能简单说清楚的事搞得长篇大论、冗余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