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解放后,全面接管、建立健全各级人民政权,领导全市人民医治战争创伤、进行生产自救以及全力支援渡江战役,成为市军管会、市委、市政府面临的主要任务。
经过1个月的努力,蚌埠市的接管工作基本完成,社会秩序基本恢复。至9月,经济发展初见成效,全市生产在恢复中得到较快发展。
全面接管 稳定秩序
按照预定的部署,蚌埠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工作部门分别进入工作岗位,进行全面接管。
市政部,接管国民党蚌埠市党部、国民党蚌埠市政府、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部、绥靖区司令部、市立医院、红十字医院、军用飞机场、陆军西营房、中山公园、社会服务处、工兵学校三合里驻军处、青年馆、高等法院、地方法院及看守所、总工会、救济院等。同时,组成5个队分别接管东安区、西市区、小蚌埠区、国庆区、中山区区公所,各区共接收65个保。
公用事业部,接管市电信局、市邮政储金汇业局、安徽省公路局、皖北工程局、两家电力厂、航轮公司、福运公司、淮南铁路轮运站、船舶管理处、长淮轮业公票处、航运站等。
工商部,接管市国税局稽征二处、省自卫特捐征收处(粮食出口征收处)、市税捐稽征局、市关税局,国民党蚌埠市政府财政科、地政科,淮南煤矿营业部、安徽省企业公司、安昌公司(安徽省茶叶公司)、吉利茶叶食品公司、天成企业公司(大业银号)、鼎昌棉布绸缎局、南洋企业公司、蚌埠盐务分局、聚安盐栈、盐业公司、第一堆栈等。
金融部,接管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安徽省银行、上海银行、金城银行、蚌埠市银行、中实银行、国华银行、华侨兴业银行,裕民、安利、双盛、大隆、晋康、大业、万太长、信昌祥、德生样、德盛祥、至诚泰东兴等14家钱庄,第一、第二、第三、东区、国庆、市联社等6家信用合作社。
文教部,接管维多利大戏院、国民电影院、国民党党员俱乐部、南山歌舞厅,省立蚌中、省立女中、市立中学等3所公立中学和华大中学、江淮中学、崇正男中、崇正女中、万慈中学、太和联中、阜阳联中等7所私立中学以及51所小学。
铁道部,接管津浦铁路蚌埠至滁县段的15个车站,淮南铁路蚌埠至淮南、蚌埠至合肥段的所有车站,19个火车头和若干节车厢,7处铁路仓库、7家铁路修理厂以及扶轮小学等。
生产部,接管宝兴面粉厂、宝兴植物油厂、三星火油厂、农林部烟叶试验场、安徽第二农场、导淮委员会、淮河上游工程处、淮堤第三修防工程处、淮河水利工程局、农垦处、烟叶改良场、皖北企业公司等。
出版部,接管《皖北日报》社、《大中国》报社、《商报》社、《安徽新报》社及其印刷厂,民生通讯社、中流通讯社、津浦通讯社、中正图书馆、中国文化服务社蚌埠分社、二二五童子军教育用品社、大新书局、世界书局等。
军需部,接管火药库、军用被服厂、燃料库、交通器材等。其中,步枪134支、驳壳枪3支、手枪18支、子弹5万余发,发电机17台、引擎10部和磨粉机10台。
由于前期准备充分,以及广大市民的积极支持,经过1个月的努力,接管工作即基本完成,社会秩序基本稳定,恢复与重建工作也取得很大进展。
恢复生产 发展经济
解放前夕,蚌埠私营工商业有4867户,其中商业3983户,工业884户,是典型的消费型城市。工业中,除宝兴、信丰面粉厂外,多为手工作坊。蚌埠解放后,市委、市政府克服困难,为尽快恢复和发展生产进行了艰苦努力。
5月8日,市委召开全市党员干部扩大会议,要求“今后工作应以恢复与发展生产支援解放战争为首要任务”,提出行业“应以面粉、榨油、皮毛为主,铁工、卷烟为辅”,措施上“应加强公营企业的恢复与发展,使能在经济上担负起领导作用”,方向上“将个体的分散的手工业经济,用合作社方式引导和组织向集体化、近代化方向发展”。重点行业的培育和组织形式、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得蚌埠由消费型城市逐步开始向生产型城市转变。
由军管会接管或代管的宝兴、信丰面粉厂分别于3月9日和7月21日正式复工,它们在支援渡江战役、生产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宝兴面粉厂制定支前立功条例,把人员分为生产和支前两部分,分别为165人、200余人。生产职工自觉加班加点、改进操作规程,一位技师倡议的“我们在后方应该多出点力干,早一个钟头修好,使机器动起来,就多出100多包面”成为该厂职工的共识。在20天内,运粮1726吨,生产高梁面190吨、小麦面180吨、麸子200吨。
4月27日,为了庆祝南京解放,该厂职工自动发起献义务工1天,折合华中币6.6亿元。隶属于宝兴面粉厂的宝兴油厂,在停产11年后也于5月2日正式复工,通过技术改造,每天可加工黄豆10752公斤。
卷烟、制皂、纺织、火柴等行业为蚌埠解放初期的重要行业。经过广泛的社会动员,部分南逃的资本家陆续返回蚌埠进行复工。
3月,安徽省规模最大的烟厂蚌埠私营兄弟烟厂复工;4月,振兴、福民火柴厂复工。至5月,私营烟厂增至37家,蚌埠的卷烟业得到恢复性发展。至当年底,纺织、染织企业由120家增至201家,织造企业由13家增至24家,制米企业由7户增至26户。私营商业户数由解放时的3403户增至年底的3983户。
与此同时,商业、金融业,交通、航运、邮电业,农业等全面恢复和发展,国营工业、商业和供销社等相继建立。至此,全市经济初步走出解放初期百业凋零局面,得到全面的恢复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