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晚上,一个精神小伙叫了一辆滴滴,准备回家。
上车后,这个滴滴司机却开始热情地推销起了「 万顺叫车 」:“ 注册个新平台嘛,多个打车选择。”
他想想也有道理,就扫码了。
司机顺杆儿往上爬,接着说:“ 你现在进入小程序下个单呗,不用支付,就帮我刷刷单就好了。”
然后,填写手机号、索要验证码等操作,终于让小伙起了疑心,当场拒绝。
这是差评君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个网友的真实经历。
看得我满头黑人问号。。。2020 年了,我只知道有些电商平台在刷单,怎么网约车也搞刷单啊?
这笔费用谁来出?刷完又有啥好处?
出于好奇,我上「 黑猫投诉 」搜索了一下万顺叫车,结果非常的 Amazing 啊 。
里面有十几个司机发起投诉,因为万顺叫车「 诱导欺骗 」、「 拉下线赚取加盟费 」,并且涉事金额都不小。
甚至还有个投诉者说,“ 驾龄只有一年,目前才 19 岁。”
听他们的描述,好像事情颇为严重,已经到了诈骗和诱导的程度。
我赶紧找了其中的一位投诉者,想要了解万顺叫车背后的刷单秘密。
他跟我说,一开始知道万顺,是因为它抽成很低。
从滴滴接单的话,每一笔交易,平台都会拿走 23% ,而万顺只收 12% 。这就意味着,一笔 100 元的订单,用万顺接单的话,自己就能多拿 11 元。
我去查了一下,网上确实有大量的公关新闻稿,宣传万顺的低抽成。
看这标题写的,差评君都自叹不如。。。▼
过了几天,他的同行朋友又推荐了一个新的业务:缴纳包干费,免去平台分成。
乖乖,这下更好了,按月或者年购买 VIP 套餐,就再也不用交保护费了,跑得越多拿得越多。
他起初还很犹豫,结果对方再三劝说,甚至还拿出了万顺官网的宣传图,以此证明活动的可靠性。
最终一句:“ 一天只要 13 块,你一单不被抽成,不就回本了吗!” 成功让他按下了支付键。
之后他才知道,自己的这单缴费,可以给推荐人 5% 的分成,难怪朋友会如此积极地推荐。。。
而且这个包干费,平台几乎没有审核,来了就是客,想交就能交。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位司机说,“ 推荐人明知我是外地牌照,也知道我没有网约车资格证、道路运输证 ”,却还是让他入伙,交了包干费的钱。甚至有人使用虚假驾驶证,也成功完成了注册缴费。
这就相当于:甭管你现在是啥资质,只要你愿意交钱,我们都能成为一家人。
到这一步,就已经开始有点传销那味儿了。。。
让我没想到的是,万顺的诚意还远不止于此。
你要是想的话,不仅可以免掉平台费,还能从一位司机,摇身一变成为上市公司的合伙人,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而万顺有多喜欢合伙人这个概念呢?
他们会在官网明显的位置宣传:
甚至还会为此申请专利!
要这么说来的话,我初中班主任选拔班干部的体系,没准也能注册个专利出来 。
在官网上,万顺还特意放了一条宣传视频,专门来解释这个东西如何运行。
简而言之就是:来当我们合伙人!
只要你赚够绩效分,那么我们一上市,你就可以得到期权!
至于怎么快速赚绩效?推广车主!推广乘客!不停接单!这应该就是文章开头,那个司机让乘客注册下单的动机了。
不得不说,这个商业模式看起来妙啊~
好像司机们轻轻松松,每天在平台上接单送客,就能拿到期权,一脚踏入上市公司的大门。
然而现实就像一曲雪花飘飘,充满了北风萧萧。。。因为万顺的市场份额实在太小了。
大量乘客还是选择滴滴等知名度较高的软件出行,导致平台单量很少,有时候一天一单都接不到。
司机如果想要提高绩效,只能另辟蹊径。
所以一些司机为了刷单,开始诓骗乘客。
有位知乎网友,在珠海叫了个高德打车。司机突然提起万顺叫车,并希望可以留下手机号给个好评。
好心加上迷糊,他就把手机号和收到的验证码一起报给了司机,随后收到短信,被要求支付这笔不存在的路费。
这也让我更加好奇了:都已经难到需要诓骗乘客了,为啥还有司机热衷于推广万顺?
或许是因为万顺的饼画的太香了吧。
在宣传视频中,旁白慷慨激昂地讲着品牌愿景:“ 万顺合伙人制,是草根创业典范。让从业者免费当合伙人,让低收入群体有机会实现创业梦想!”
片尾一句“ 万顺叫车,公共交通出行行业合伙人制的独角兽 ” 更是把观众的情绪推到了高潮。
要不是我还没拿到驾照,看完这个宣传片,真的热血沸腾到想要当场充值。
这也难怪为什么那么多司机,心甘情愿在各类平台上,为万顺摇旗呐喊。
还有大量 QQ 群,集结车主共同努力,一起跑车刷分,做更有尊严的股东。
万顺用这两招,就成功地把司机们,都绑在了自家这艘小船上。
然而,大洋彼岸的纳斯达克,究竟是触手可及的金山银山,还是一场海市蜃楼般的骗局?
从目前来看,上市大概率只是万顺画的一张大饼。
年年上市无望,无数交了钱的司机四处留言,期盼 IPO 的名单里出现万顺的名字。
再者,就算它真的有上市的可能,兑现期权也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
赠送价值 10 万元的期权,往好里解读,是可以免费拿到股份。
往差里解读,可能只是得到「 低价购买股份的资格 」。
差评君接着查下去,发现这不是第一次有人扒万顺叫车了。2018 年 9 月,蓝鲸财经就对此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调查。
当时仅仅上线一年的万顺自称 “ 市值达 200 亿,网约车日订单量为 65 万单, 7 月份累计营业流水规模达 22.7 亿元,注册司机超过 100 万名。”
然而蓝鲸财经查阅交通部数据发现,万顺的实际月订单量仅仅为 1.4 万单左右。甚至在工商系统中,它 2017 年的负债总额近 8000 万元。
直到现在,天眼查上大量的相关新闻,都是在报道它 “ 疑似另类传销 ”。
如此看来,似乎 “ 12% ” 的低抽成只是一把钩子,把司机们钩过来之后,再收一笔包干费,将韭菜们连根拔起。
我联系的那位,当初被万顺叫车情怀打动的投诉者。
如今接不到单,退不回钱,甚至很难注销车主账户。
只能在对话框中留下一句无奈的:“ 追不回那就算了。”
而更多的投诉者,因为忙于开车跑单,甚至没有时间接听我的电话。
他们匆忙地驾车出发,来不及细读条款,来不及追查维权,甚至来不及认真思考,这张海市蜃楼般的大饼,到底真的存在吗?
或许万顺是一家不忘初心、帮助司机的好企业,只是缺乏与之匹配的推广能力;又或许它是一个喜欢承诺的渣男,靠幻想和吹水把司机们拉下了水。
当然,我们希望它是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