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事件背景
1月10日,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发布行政处罚信息,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因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被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处以罚款1674万元,并责令限期改正。
1月10日,东亚银行相关负责人对此作出回应表示:“东亚中国一贯重视合规经营,对于上海人行在相关检查中所指出的问题高度重视,积极跟进,已根据监管要求悉数进行整改。东亚中国将不时审视营运,通过不断强化征信管理,进一步防范风险,保持稳健经营。”
02 还有哪些负面接踵而至?
监管处罚信息是对银行过往违规行为的公示,除金额较大或案由较为典型外,通常处罚本身不会引发广泛关注,但需防范媒体的关联解读,如本次媒体针对东亚银行的处罚报道,就关联报道了东亚银行三大负面信息:
(1)东亚银行(中国)在2021年5月因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贷款未记入房地产开发贷款科目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被银保监罚款1120万元。
(2)据银保监会官网披露的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显示,东亚银行的消费投诉量连续六个季度位居外资法人银行首位。
(3)东亚银行在2021年年末被剔出本地系统重要性认可机构名单,对此,东亚银行回应表示,东亚银行一直是香港同业中拥有最稳健资本基础的银行之一,同时亦会利用这次评估结果带来的弹性和契机,进一步运用资源以发展业务。
03 舆情为何引发关注?
一是因为东亚银行此项处罚为2022年首个“大额罚单”,容易被媒体冠以“开年大罚单”等进行解读,从而放大舆情影响力;
二是央行同批公布了多个大额罚单,均与信息采集有关联。在《征信业务管理办法》正式进入实施阶段的背景下,媒体容易借题发挥。
04 事件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从监管处罚、合规风险引发的舆情案例来看,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如舆情可控,密切关注,事后对冲。合规类舆情在舆论普遍认同金融监管持续趋严态势、对处罚力度已有一定预期的形势下,媒体一般不会做过度解读,如传播量保持较小范围,内容也未做过度引申,涉事主体一般不需要正面回应,但要密切关注舆情变化情况,并在后续进行正面宣传,形成舆情对冲。
二是如遇过度解读,端正态度、积极沟通。尤其是媒体将罚单与当前舆论热点相关联进行解读时,则需视情况进行回应。如某年A股大涨时,媒体有报道多家银行因资金流入股市被罚,相关银行辟谣称处罚是针对以往的违规行为,与此轮股市上涨无关。
三是表明决心,立即整改。如需正面回应时,针对监管处罚的事实要表明整改决心和态度。同时,加强风险排查,完善制度流程,宣传依法合规经营理念,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四是釜底抽薪,解决问题。严格执行监管政策、有效配合各项检查,在合规框架内开展业务,要密切关注后续监管细则的出台,及时获取最新政策变化与执行计划,加强主动风险管理,防范局部风险扩大至整体合规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