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市(茶市一鸣饭店)

频道:股市消息 日期: 浏览:0

3月2日下午,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梅岭,连绵起伏的茶山一片新绿,47岁的王缝友头戴遮阳帽、腰挎茶篓,双手娴熟地采摘着鲜芽。她身后的竹篓里,一芽芽鲜叶散发出淡淡的茶香,茶篓里的叶子转身将变成钱,王缝友心里乐滋滋的……

茶叶也有“经纪人”!泸州有个茶市,天黑才开,现金交易

长时间采摘,茶农王缝友的双手已渗满了茶青

不远处的绍坝场上,黄强在门市里做着准备工作——铺好花胶布,摆好磅秤,拿出计算器。桌上两个旧鞋盒,里面一扎扎崭新的百元、拾元、一元面值的钱整齐地码着。黄强估摸着,今天的鲜叶收购,这些钱差不多够了。

太阳渐渐落山,余晖洒在茶山上、场坝里。茶山上,采茶的人手脚越发快起来,想赶在天黑前多采点;场坝里,各家门市也亮起了灯,收购的商贩们坐在门口,等着茶农们上门。

茶叶也有“经纪人”!泸州有个茶市,天黑才开,现金交易

茶叶也有“经纪人”!泸州有个茶市,天黑才开,现金交易

待到最后一缕太阳余晖离去,茶农们背着一天劳作的收获走向各家茶叶收购点,白天安静的场坝热闹起来。一个从傍晚开始,只交易采摘下来的新鲜茶叶的集市,始于上年腊月下旬,一直要到新年四五月。

茶叶也有“经纪人”!泸州有个茶市,天黑才开,现金交易

【集市】天黑才开,现金交易

绍坝是梅岭村的一个小地名,当地村民赶绍坝场的习惯一直被延续下来。

绍坝茶叶交易市场兴起的时间有六七年了,是纳溪茶产业形成集聚效应后,当地茶农与商家们的一种自发交易行为。“白天茶农们要忙着采茶,只有天黑了才下山卖茶,茶叶不能过夜,所以就集中在晚上开市。”护国镇梅岭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朱春说,今年第一批春茶在2月4日就开采了。夜市没有固定时间,茶农们都是摸着天黑才来,每晚6:30后,才慢慢进入高潮,持续到晚上10点过。到了晚上12点,街上会排满货车,当天收的鲜叶被送到名山、峨眉、夹江等茶厂加工。

“你看我这个茶出好多钱?”晚上7:00,茶农阮翠蓉背着刚摘下来的鲜叶来到谢勇的门市,她把背篓放在磅秤上,等待谢勇出价。

茶叶也有“经纪人”!泸州有个茶市,天黑才开,现金交易

茶商谢勇根据鲜叶的品质给出合理的价格

谢勇从背篓里抓出一小撮放在手心里,在很多人看来长得都“差不多”的鲜叶,在谢勇这一抓一看间,茶叶便分出了“三六九等”。

在护国镇土生土长的谢勇跟茶打了20多年交道,练就了这“火眼金睛”,谁家茶园好,谁家鲜叶优,谁的采摘功夫好,谢勇都“门清”。

“就是采功差了点,如果再短点,就可以做毛峰料,长了只有拿去做香茶料。”谢勇根据茶叶的厚薄、采摘长短、标准匀整,给出了18元的价格。

阮翠蓉没有还价,立马过称、数钱。她习惯把茶叶背到谢勇的门市,两人打交道好多年了。茶农与茶商的交易不像其他商品,茶农对于自家茶叶的好坏很清楚,收购商给出的价格是否合理,他们心里有数。

茶叶也有“经纪人”!泸州有个茶市,天黑才开,现金交易

采茶工们把掉在地上的茶叶拾起来秤重

实际上,绍坝场上20多家茶叶收购点,给出的价格差别大概就是一块多钱。尽管差别不大,但出价高的门市总能吸引更多茶农。随着时间的推移,背着茶叶到各个收购点的农户越来越多。而此时的绍坝场上,却远没有茶园的路口热闹。在通往茶山的各个路口,到处可见一些开着三轮摩托、小货车的人,等待茶农采茶归来,看茶叶、开价、讨价还价、过秤、成交……他们将收来的茶叶打包整理好,再送到绍坝集市卖给茶叶收购点,赚取中间差价。

绍坝的夜市,至今沿用最古老的传统交易方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茶农与采茶工人之间的结算从茶卖出去那一刻结束,茶卖了立马结算工钱,现金拿到手让茶农心里踏实。谢勇的合伙人黄强上午睡觉,中午到银行取钱,晚上收茶,这样的生活节奏已经成为他这几个月的日常。

“这几个月也是我们一年里最赚钱的时候,大家都卯足劲收茶、卖茶。”3月2日,黄强去银行取了20多万元。但他说,这并不算多,前段时间收独芽,单价高得多。最多的时候,一天发出了38万元现金。“不要小看我们这个茶叶市场,每天的现金流量都有三四百万元。”

【茶农】白天采茶,晚上卖茶

“你也辛苦了,多给你2元,明天一早又来摘茶。”傍晚,李发群从茶农阮翠蓉手中接过103元工钱,背着空竹篓笑呵呵地朝家里走去。

茶叶也有“经纪人”!泸州有个茶市,天黑才开,现金交易

采茶工们领到当天的工钱,很开心

这是李发群一天的劳作所得。采茶是个辛苦活,请人采茶,工钱对半分,这是梅岭茶山的茶农与采工之间多年形成的默契。

立春后,气温持续升高,茶叶长得快,如果不及时采摘,芽长成叶子品质就大打折扣。单靠茶农自己,是无法及时完成采摘的,几乎每户茶农都会请工人帮忙。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绿意盎然的茶园时,王缝友和她请来的三个采茶工人就背着茶篓,开启了一天的采茶生活。

“采茶得用双手采摘,速度才能快。眼睛要尖,轻轻掐住芽尖往上提,才能不采到老叶子……”还没到晌午,王缝友身后的竹篓就装了半兜鲜嫩的茶叶。

这段时间,王缝友一家四口齐上阵,连73岁的老母亲也不例外。看见满园翠绿鲜叶,王缝友既高兴又着急,“越嫩越值价,今年收购价格挺不错,第一批采的单芽卖到了80元一斤。急的是采摘人手不足,嫩叶长得快,价格也会随之降下来。”为了抓紧采茶,今年春节王缝友一家只休息了除夕和正月初一两天。除了自家6亩地的茶要采,母亲家的8亩茶园也到了第三批采摘时间。王缝友越发忙碌起来,长时间的采摘,茶青已经渗透到王缝友双手手指缝、指甲里,黑黢黢的看不到皮肤颜色。

【茶叶经纪人】傍晚收茶,凌晨送走

在绍坝场上,茶叶收购点就有20余家,他们基本都是护国本地人,门市是自有或短租的,楼下收茶楼上住人。这些收购茶叶的人被当地人称为“茶叶经济人”。

朱诚明的收购点就在自家一楼,除了收购别人的茶叶,他还要照顾自家的100亩茶园。上午他会去茶园看看,组织工人采茶,晚上专心在店里收茶卖茶。每年朱诚明自家茶园采摘下来的第一批早茶,他都舍不得卖,而是送到茶厂加工成干茶,卖给熟客。“头批茶最好,炒成干茶比卖鲜叶更划算。”

20余家收购点,大家每天的“收获”都不一样,像黄强、杨启再这些,算得上是“大户”:别家的门市里收来的茶叶只能一小堆一小堆地零星铺着,他们的店里早就已经铺满了。

茶叶也有“经纪人”!泸州有个茶市,天黑才开,现金交易

夜幕初上,杨启再的收购点已经堆满了鲜叶

晚上7点,杨启再门市里的茶叶已经在地上铺了厚厚一层,他不停地用塑料椽子小心翻动茶叶。“现在正是乌牛早和福选9号大量上市的时间,除了各个品种要分开单独放,茶叶翻凉也有讲究,操作不当,温度一高,烧坏了全都要不得了。”杨启再承包了1000亩茶园,家里请了数十名采摘工采茶。除了茶山,他还有自己的茶叶加工厂,每天仅是自家茶园摘下来的2000多斤鲜叶远远不够,还要大量收购其他茶农的茶,多的时候一天可以收购10万斤鲜叶“。春茶多数卖给外地茶企,剩下的自己加工成干茶卖。”

不远处,黄强的门市里也收获颇丰,不断有茶农背着茶叶进店。“让自家的茶不吃亏,能卖上个好价钱”,是黄强做茶生意的初衷。黄强家有60多亩茶园,他之前一直在北京做工程,茶园没怎么管理。七八年前春节回家,得知好朋友谢勇做茶叶生意有赚头,但需要大额的资金,两人便搭手一起干。黄强负责收,谢勇负责卖。

相较于黄强坐店收茶,谢勇的活路更辛苦一些。每天晚上10点过,当天的茶叶收购便基本结束。此时,谢勇要做好准备出发——将茶叶装车,连夜送往名山、峨眉、夹江等地的茶叶加工厂,交完茶后又立即返回。

虽然辛苦,但这个茶叶夜市让茶农们的心稳了下来。“原来要么是茶贩子来压价收走我们的好茶叶,要么我们花路费花时间拿到外面去卖,有时还担心采摘的鲜叶卖不出去。”黄强说,由于纳溪当地只有几家茶厂,生产能力有限,无法消化这么多茶叶。自从形成了茶叶集市,茶商们把梅岭乃至整个纳溪的茶叶外运,对当地茶叶价格的稳定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小茶叶 变成致富“金叶子”】

朱春告诉记者,茶叶集市形成以来,吸收当地劳动力、增加茶农收入的效果更是逐年显现。小小一片茶叶,成了村民致富增收的“金叶子”。

“这段时间,我有空就帮茶园采茶,一天能挣100多元。”3月2日下午,李发群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一边向记者介绍,立春后、清明前,正是纳溪特早茶采摘旺季,在茶山忙活的不一定是茶农,像她这样在茶园务工的村民还有很多。按照目前18元一斤的鲜茶收购价,采茶一天的工钱少说也有100多元,多的时候可以达到200多元。

茶农们采下的鲜叶,除了自己背到收购点去卖,也会有收购者沿着茶山挨家挨户去收。

梅岭茶市兴起后,原来的“茶串串”经培训后变成了茶叶经纪人,经过这几年不断地摸索,形成了“茶农-茶叶经纪人-茶叶加工企业-茶叶营销网点”的茶叶购销网络。

纳溪区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余莲说,纳溪茶叶基地在全国享有名气。早春开采季,全国各大品牌,像龙井、黄山毛峰等都来抢原料,早春鲜叶有百分之六七十都销往外地。“我们不仅把纳溪茶叶卖到了全国各地,还漂洋过海卖到了国外。”

说起自己的茶叶经纪人生涯,谢勇很平淡。“从最初一年挣2000元,到现在几十万元,全得益于家乡茶业的发展。”经过多年浸润,谢勇已成为一个地道的“茶叶专家”。

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富了一方百姓。朱春介绍,梅岭村是纳溪特早茶的核心产区,现有规模化种植面积5万余亩,中小型茶叶加工作坊30余家,大型茶企4家。目前,梅岭村正在加快茶产业资源整合,在绍坝规划修建的鲜叶交易市场将在今年内建成,届时所有茶企和茶叶经纪人可全部入驻,集中交易。这样一来,不仅减少了茶农销售茶叶的舟车劳顿,节约了成本,更是让茶农掌握了茶叶鲜叶销售的主动权。

得知“家门口”要建一个大型茶叶交易市场,谢勇满心喜悦。作为一个茶叶经纪人,他意识到,这不仅将使生意更好做,还将对本地的茶叶产品带来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

茶产业的发展,不仅让茶农荷包鼓起来,还带动梅岭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经营管理方式,2020年,梅岭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00万元,增加全村群众的经济收入。就在记者与朱春交谈的时间,已经有几家单位打电话准备周末到梅岭村搞团建活动。

从科学种茶、春茶采摘、茶叶收购到茶旅融合,茶产业发展的红利还触及周边的行政村,当地百姓“足不出户”,在家门口也有活干、有收入,让发展成果实现了人人“共享”。

(川江都市报记者 方霞 周菁 燕伟民 摄影报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地址: http://www.lyw520.com/gushixiaoxi/18117.html
文章来源: lisa
茶市(茶市一鸣饭店)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关键词: 人采茶 茶卖 去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