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小微商家脱困,正成为全社会持续努力的焦点。
8月1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数据:今年上半年,超96万户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获减免房租383亿元。
同日,支付宝也公布数据:过去一年多来,已为小微商家累计减免经营成本近80亿元,超2200万商家及小微经营者受惠国家降费政策。
种种举措减轻了小微的经营压力,但在“数实融合”的趋势中,如何帮助其加快数字化转型,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更为关键。
8月22日,重庆举办的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全面展示了支付宝、大雁系统等平台助力小微商家的探索。
重庆智博会,蚂蚁集团展示助力小微实体进展
1个月前的全球数字大会,美团展示了24小智慧药房、百川零售管理系统等帮助小店增收增效的工具。
数字化浪潮滚滚向前,作为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服务业小微商家更不该被落下。疫情以来,无数的小店通过数字化工具奋力求生,也让城市更有烟火气。
小微拼了,却不该独行,如何陪伴他们打好这场“数字突围战”,是全社会特别是互联网平台更需承担的责任。
1.数字化回归实体,才能更好帮小微
今年7月,深圳一家汤粉店的老板李刚在网上公布账单:疫情以来,自家的小店开了又关、关了又开,2年多下来亏了十几万。
经营艰难,夫妻俩却不想放弃:“这是家传的手艺,我们想把手艺传给下一代”。
在成都,7月,成华区加强社会面管控,所有餐饮场所暂停堂食。在成华区有12家店的烘焙品牌爱达乐,面临一个紧急的难题:作为民生保供单位,怎么更好把货送出去?
上海的醒象咖啡,要解决的问题虽小,却也让人揪心:6月恢复营业后,因为顾客都带口罩,店里的两个聋哑咖啡师没法看清唇语,与客人交流遭遇困难。
上海醒象咖啡的“无声咖啡师”
河北石家庄第四医院,负责经营食堂的老徐也犯起了愁:疫情管控期间医院封闭管理,食堂没法开张,外卖也送不进来,病人怎么办?
他们所面对的,正是无数小微的艰难的现状。
据统计,我国市场主体已达1.5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03亿户,九成集中在服务业,以餐饮住宿、批发零售和居民服务等业态为主。
这些藏于民间的小店,构成了中国经济的底盘。疫情的冲击与消费的低迷,让他们步履蹒跚。
然而,这些小店却拒绝“躺平”,每天努力地多卖一碗粉,多做一笔生意,如烧不尽的野草一般,彰显了中国草根经济的韧性和生命力。
数字化,则成为小微突围转型的一条必由之路。
李刚托人帮忙,学起了怎么用外卖软件。捣鼓了大半个小时,把手机APP连上打印机,打印出小票的一瞬间,夫妻俩都挺开心。
成都疫情防控期间,爱达乐在支付宝和微信平台上线了小程序外卖,全城配送免费。其负责人说,做自营外卖的好处是:佣金低,沉淀在小程序的用户,复购率也更高。
在上海,醒象咖啡也收到了支付宝寄来的定制IoT设备。设备有语音翻译功能,能把顾客的语音转为文字。这样店里的“无声咖啡师”,就又能和顾客聊天了。
有时客人离开时,还会特意在IoT设备上说上一句:“谢谢你,咖啡很好喝。”
支付宝“蓝风铃无障碍计划”
为聋哑人就业的小店提供语音翻译IoT设备
河北石家庄第四医院里,老徐也试水了扫码点餐业务,为360张病床的病人提供服务。
病人大多是产妇,支付宝后台提供的分析数据,还能让老徐更了解产妇需求,推出了“减脂餐”、“减压餐”等更多品类的餐食,备受顾客欢迎。
疫情让小微加速迈进数字化。SaaS服务商企迈科技的创始人王友运回忆:2020年初以来,他们所服务的线下商家,几乎每年都以250%的速度增长。
但在他看来,数字化不是无所不能,更应该“回归实体”——过去小店做数字化,都往线上走,都着急做外卖;但疫情让所有人明白,利用数字化帮小店做好一碗堂食,显得更为重要。
“比如更好用的扫码点餐系统,能让小店的客单价提高几块钱,翻台率更高些;通过小程序会员,把附近3公里的人群都变成小店的回头客。”
王友运说,帮实体小店做好生意,是数字化最该做好的“小事”。
2.数字化工具,不该是大企业专属
2020年2月,新冠疫情刚暴发,企迈就推出了小程序外卖免费使用服务,并承诺1天快速上线。
这两年多来,他们将自己定位为“数字摆渡人”,为了帮线下小店度过难关,不断推出各种新产品新功能——
推出无接触点餐及取餐,保障用餐安全;上线疫情安心卡,门店每日的健康打卡记录自动同步到点单页面,让顾客更放心。
此后,伴随着线下经营成为持久战,企迈则将开发重点,转移到了提供更多元的场景解决方案:卡券平台、数据分析、会员营销、客户管理系统…
越来越多的线下餐饮商家,用上扫码点餐小程序
近年来,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的持续开放,以及低代码等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浪潮正从大企业推进到小微企业。
以小程序为例,通过SaaS服务商提供的模板,小店主通过“拖拉拽”的方式,就能快速完成“数字店铺”的建设。
今年3月,上海因疫情暂停堂食期间,企迈为一些餐饮商家紧急开发团购小程序,也仅花了3天时间。
这意味着,小微商家的数字化转型门槛极大降低,只需承担较低的成本,就能搭上数字化快车。
以另一家SaaS服务商西安合璧信息科技为例——他们帮客户在支付宝上用小程序开个“数字瑜伽小店”,价格最低可到300元。
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报告指出,79%的中小企业,仍处于数字化转型初步探索阶段。数字化工具,本不应该是大企业专属,更应让小微企业用得起且用得好。
无疑,要加快这一进程,需要全社会的合力,更需要诸多互联网科技企业的积极承担与踏实行动。
如今,支付宝已开放1300多个技术接口和插件,并联合平台1.1万家的数字化服务商,帮助小微做好数字化经营;7月的合作伙伴大会上,更是宣布将投入100亿资金资源,支持商家和服务商。
腾讯同样将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升级作为战略重点——宣布投入100亿资源,打造100个中小企业专属SaaS产品及方案;在全国建设10个县域云启基地,通过设立低代码产业服务中心等,扶持当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种种行动背后,折射出愈发清晰的一种共识:过去,正因为连接无数的“小”,才成就了平台的“大”。
面向未来,互联网企业更要潜心深耕,通过持续服务小微,才能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3.科技助力小微,互联网向实而生
当流量红利逐渐消失,互联网发展进入新阶段,重申服务小微企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特别是当深入产业、深入实体经济,成为互联网步入长跑赛道后的关键目标,如何让数字技术惠及产业链条末端的小微,是个艰难且漫长的旅程。
值得肯定的是,一些微小的故事里,能窥见互联网企业正积极求解的新方向:
江西新余的果农彭青青,过去在柑橘丰收时,总会面临资金周转的困境。
现在,通过网商银行的“大山雀”卫星遥感风控系统,她在手机上圈出自家的果园,通过技术解析卫星图片,预测产量,很快获得了22万元贷款。
江西果农彭青青
互联网的版权保护,也一直是个难题,数字化证据难以采证且容易被篡改。
蚂蚁集团旗下的蚂蚁链,则选择通过技术帮助中小内容创作者——通过区块链+AI技术的融合,让每一个原创都能获得尊重和价值,用1块钱也能保护版权。
阿里巴巴也正通过物联网、遥感AI等技术,在安徽建设砀山梨未来果园,目前已有300亩梨园基本实现数字化。
腾讯则尝试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工业生产智能化——过去,工厂质检难度大,耗时长,在AI帮助下,人工需要1分钟才能完成的质检,就能压缩到几秒钟。
不可否认,“数实融合”正从一道选答题,变成全社会都需直面的必答题。
众多的互联网企业,更需要走向一条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的发展之路——向实而生,把根扎在田野、工厂和街头,并且始终不忘服务那些微小的个体。
因为只有这样,中国的互联网,才能长成根基更稳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