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汽车行业内发生了一件大事非常值得各行业主体关注。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印发《二手车经销企业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称《意见稿》),涉及二手车交易的售前、售中、售后全场景应用。
在金融服务管理方面,《意见稿》对于提供消费贷款或融资租赁服务的二手车企业,提出较为严格的要求:1、要标明金融机构贷款产品主体、首付款金额、首付比例、年化利率(单利)、贷款期限、其他费用等要素;2、不得以金融机构名义、或以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为由收取费用;3、二手车企业应保障客户的自主选择权,不得强制捆绑销售、或向客户指定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可以看出,针对二手车企业在提供金融服务时的要求较为严格。
一直以来,国内的二手车金融市场,存在“高融、高返”的“畸形”现象。为了更快、更大规模地占据市场份额,部分金融机构通过“高融、高返”的政策吸引获客端或渠道端的产品推荐,这也将反向推动渠道和获客端隐瞒收费,或巧立名目增加融资金额。
金融机构一般通过二手车商获客,而二手车商会依据金融机构的返佣水平,对和合作的汽车金融机构或其代理商进行排序,不会给消费者以选择权,属于典型的卖方市场。
随着近年来新车成交价格持续下探,二手车的价格波动较大,导致二手车商的毛利率也逐渐下降。二手车商对金融利润的渴望,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资金方常规返佣”。为了卖车及获取高佣,通常会对加融款模糊处理,甚至不向消费者提及此笔费用。例如,客户借款10万元,加融后的实际借款金额为11万元。一旦消费者提前还款就会发现本金对不上,因此很多金融机构不允许用户提前还款,或者12个月内不允许提前还款。
在这个利益链条中,短期来看,位于汽车金融链条中间部分的融资租赁公司及二手车商扩大了自己的业务量,是受益者;但链条的头——资金提供方,银行承担了风险;链条的尾——消费者,他们是受害者,一旦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就会引发纠纷。
2021年度消费维权十大典型案例就与汽车金融服务费有关,比如江苏省连云港海州区某汽车经营服务部和金融公司串通提高贷款额度,侵害消费者权益。而2019年西安奔驰女车主事件近乎于强买强卖的金融服务,在全国引起大范围“关注”后,其它地方相继爆发关于汽车金融服务费的投诉,比如海南众多车主投诉遭违规收取金融服务费等费用。
针对行业内“高融、高返”及违规收取金融服务费等乱象,各地方政府出手整治。比如,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曾下发相关通知,要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机构大力规范汽车消费领域乱象。但这只是地方层面的政策,难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复制,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意见稿》的出台有望将二手车经销企业服务形成标准化。
可以预见的是,二手车金融消费贷款产品透明度会越来越高,规范性将进一步加强。行业各方主体应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卖车的人赚卖车的钱,金融的人赚风险的钱,中间服务的人赚服务的钱。如此这般,二手车金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