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 期货公司(楚雄有限公司)

频道:百科知识 日期: 浏览:0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报告出品方/作者:广发证券,陈子坤,纪成炜)

一、组件龙头回 A 启航,融资扩产加强一体化优势

(一)十六载厚积薄发,光伏组件老将历久弥新

世界级老牌光伏组件供应商,销售网络遍布全球,拥有“硅料加工—硅片—电 池片—组件”垂直一体化产能。公司成立于2006年,伴随着国家《可再生能源法》 的颁布诞生,2009年6月收购浙江太阳谷能源,进入电池和组件领域,这也是“晶科 系”产业链布局进程中的关键性一步。2010年成功在纽交所上市,近年组件出货稳 居全球前列,根据GlobalData,公司2016-2019年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根据IHS Markit,2020年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二,截止2021年累积出货突破80GW。渠道方面, 公司着眼建立全球化、本地化营销网络,在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组建了本地专业销 售团队,拥有12个全球化生产基地。产能方面,截至2021年底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 分别达32.5/24/45GW。N型技术方面,连续四次刷新N型电池效率世界纪录,并率先 投产8GW高效TOPCon电池产线,规模量产效率达24.5%,Tiger Neo系列N型组件 产能将于22Q1正式量产,预计2022年产能将达10GW。随着公司成功登陆科创板, 募投扩产有望开启新一轮成长历程,穿越技术变革,成为N型时代光伏一体龙头。

公司控股股东晶科能源控股持股比例高达73.28%,实控人为公司创始人李仙德、 陈康平、李仙华。根据招股说明书,公司控股股东为晶科能源投资,持股比例为 58.62%,晶科能源控股通过持有晶科能源投资100%股权成为公司间接控股股东, 其已于2010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JKS。截至2021年6月30日, 李仙德、陈康平及李仙华等创始人作为核心管理团队,分别通过Cypress Hope Limited、Charming Grade Limited及Talent Galaxy Limited间接持有Brilliant Win Holdings Limited、Yale Pride Limited及Peaky Investments Limited100%股权分别 持有晶科能源控股 8.69%、6.29%及 3.18%的表决权,合计间接持有晶科能源控股 18.16%的表决权,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并通过上饶润嘉等平台间接持股。根据 晶科科技招股书,李仙华与李仙德为兄弟关系,陈康平与李仙德的配偶为兄妹关系。 员工股权激励方面,上饶佳瑞作为公司员工持股平台,并在上市战略配售中通过资 管计划进行股权激励,覆盖数百名核心技术及销售人员,有效激发员工积极性。

光伏组件行业之晶科能源研究报告:领跑TOPCon征新程


管理团队历经挑战,高瞻远瞩砥砺前行。公司核心管理人员深耕光伏行业多年, 产业背景深厚,有效保障公司决策合理高效。在公司成立至今已有十六载,历经全 球金融危机、欧美双反、“531”危机,中美201关税等行业危机,得益于管理团队 前瞻力、预判力及高效执行力,公司及时抓住发展机遇,稳步成长,在光伏多晶主导 时代,公司前瞻性地储备大量单晶技术,是当时少有的坚定看好单晶的多晶厂商, 2016年公司开启单晶转型,2019年成功完成技术路线转型。2020年公司准确预测越 南光伏市场爆发,提前半年在越南市场布局销售团队,实现2.2GW销售量,均体现 了公司研发及营销团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二)回 A 补齐电池短板,加强一体化成本优势

各环节产能常年满产满销,电池片产能存在瓶颈,对外采购增加成本。基于渠 道及品牌显著优势,公司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利用率及组件产销率总体较高。2020 年组件产能利用率85.89%,同比下降主要系新冠疫情影响。2021年1-6月组件产能 利用率为60.45%,主要系上游硅料等原辅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组件利润空间压缩, 公司策略性减少低价组件订单的获取与执行所致。公司布局“垂直一体化”产能,前端 生产环节产能协调匹配是稳定输出组件产品重要保证,但电池片产能常年低于硅片 和组件产能,供应紧张、产能利用率持续处于较高水平,需要对外采购电池片以保 证大量的组件订单。截至2021年底公司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分别达32.5/24/45GW, 一体化程度仅为53%。由于融资渠道有限,业务发展主要依赖前期股东投入资本、 自身积累以及银行贷款等资金来源,随着经营规模日益扩大及产业链布局逐步延长, 资金短缺已经成为限制业务,规模扩大、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主要瓶颈之一。

光伏组件行业之晶科能源研究报告:领跑TOPCon征新程


融资上市补足电池片产能短板,加码N型技术起航。2020年9月,美股上市公司 晶科能源发布公告,宣布其正在考虑进行内部重组,未来三年内使其主要子公司江 西晶科在上交所科创板实现上市,由此进入中国资本市场。2020年1月,由国内第三 方投资者,公司创始人李仙德、陈康平和李仙华及高级管理人员等,向公司投资31 亿元收购其26.7%股权,使其达到科创板上市融资资格。2021年11月公司IPO注册获 批,拟募资60亿元,其中40亿用于年产7.5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电池组件建设项 目,5亿用于海宁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5亿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年产7.5GW高 效电池项目将应用公司开发的最新N型高效电池技术,5GW高效电池组件产能将应 用切半、多主栅、叠焊等制造技术。2022年2月公司成功于科创板上市,发行价格为 5元/股,实际募资100亿元,此次回A上市将补充公司现金流,保障项目落地实施, 推动新型技术生产成本降低及良品率的提升,巩固公司N型电池领先优势,补齐电池 片产能短板,提升一体化率以优化成本,满足光伏旺盛装机需求。预计2022年底硅 片/电池/组件产能将分别达到40/40/50GW,一体化率达80%。

(三)经营稳健重视研发,费用端仍具优化空间

光伏组件贡献主要营收,出货增加推动营收规模扩大。公司伴随光伏装机需求 共同成长,光伏组件业务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贡献90%以上营收,出货量从2013年 的9.09GW增加至2020年的18.8GW,营收从2013年的76.34亿元提升至2020年的 336.6亿元,期间CAGR达20.4%。2021年以来面临硅料翻倍涨价,公司通过与客户 议价、商谈延长交货时间以及策略性减少低价组件订单获取与执行,减少业绩波动,2021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42.74亿元,同比+0.76%,归母净利润达7.21亿元,同 比仅下降4.39%。根据公司业绩快报,公司预计2021年实现营收405亿元,同比增长 20%,预计全年组件外销22-23GW。

光伏组件行业之晶科能源研究报告:领跑TOPCon征新程


业绩受硅料价格影响波动,一体化抗风险能力较强。公司归母净利润从2013年 的4.49亿提升至2020年的10.42亿,期间CAGR达11.1%,期间受硅料原材料价格影 响出现波动,其中2017年归母净利润大幅下滑主要系硅料价格升高,而组件价格向 下游涨价存在一定滞后性,公司采用OEM满足“630”抢装激增需求所致;2018年 营收及业绩回落主要系受“531政策”影响;2019年由于原材料硅料价格走低,归母 净利润大幅上涨404.52%至13.81亿元,2020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4.57%,主要 系硅料价格在2020年7月后持续上行并呈现加速上涨态势,同时美国市场单双面组 件需求转换以及公司升级改造淘汰部分落后产能等原因所致。2021年以来硅料价格 仍持续上涨,2021年6月公司硅料采购均价为166.95元/kg,较2020年7月最低点 47.21元/kg上涨253.63%,公司作为光伏一体化公司,通过适当增加毛利率提升的硅 片和电池片的对外销售等,2021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达7.21亿元,同比下降4.39%。 根据公司业绩快报,2021年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7.8%。

海外贡献九成以上营收,短期面临海运费上涨压力。公司坚持全球化经营的战 略,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广泛的销售网络,扩大全球化市场空间,拓展利润来源, 2018-2021年上半年,公司境外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76.50%、83.50%、82.51%和 85.92%。分地区看,北美市场空间广阔,公司与多家美国大型客户长期合作,2020 年北美地区营收同比增33.5%至100.76亿元,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预计北美市场 销量有望进一步增长;亚太地区中,公司在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积累稳定客 户,2020年亚太地区营收同比增31%至95.21亿元;欧洲集中式电站受土地因素等影 响,发展空间有限。因此公司积极转变销售策略,大力拓展经销客户(终端为分布式 光伏电站用户),已基本完成当地市场客户类型转型。由于公司海外销售占比提高, 2021 年上半年受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火爆,SCFI 运价指数(上海出口集装箱 运价指数)由2021年初的2,870.34提升至2021年6月的3,785.40,从而导致公司运输 费及占营收比例上升幅度较大,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运输费用 分别为8.28亿元、12.88亿元、14.62亿元和8.19亿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3.38%、 4.37%、4.34%和 5.21%。

光伏组件行业之晶科能源研究报告:领跑TOPCon征新程


期间费用率稳中有降,新收入准则带动销售费用率下降。公司期间费用率稳中 有降,2021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2.43%/3.43%/2.15%/2.88%,合计10.89%,其中公司销售费用率近两年下降幅度较 大,主要系执行新收入准则,将销售相关运费列入合同履约成本计入营业成本所致。

始终围绕技术投入研发,创新塑造核心竞争力。公司围绕光伏技术进行自主创 新,不断提高核心技术竞争力,研发费用率维持在2%以上,年均研发费用接近7亿 元,整体略高于可比公司,拥有1100余名研发人员,具有丰富光伏产品研发经验, 能够充分把握客户和市场前沿动态,在硅棒/硅锭、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制造方面掌 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累计取得境内外发明专利149项,其中形成核心技 术发明专利100项,形成主营业务收入发明专利104项,形成核心技术与主营业务收 入的发明专利96项,充分展示公司长期积淀创新能力。硅片方面,公司推进大尺寸 化升级方向,从158mm硅片逐步升级到166mm和182mm硅片;电池片领域,2017 年起公司加速布局高效单晶技术,开发了PERC和N型TOPCon电池片;在组件产品 上,公司综合运用双玻、透明背板、半片、叠焊、多主栅等工艺技术,迭代开发了多 种不同功率、适用不同场景的组件系列产品。2018年公司推出使用158.75mm尺寸 电池片的400W级高功率Cheetah组件,是行业由多晶向单晶转型的经典产品;2019 年Swan系列产品首次应用双面玻璃或透明背板技术;2020年Tiger系列产品搭载自 主开发的叠焊技术。

加快投产致使短期管理费用增加,伴随产能爬坡逐步改善。公司2021年前三季 度管理费用率出现明显提升,主要系公司新建楚雄电池片项目、马来西亚新一期组 件项目、四川新一期 拉棒项目陆续投产,公司为新项目招募的相关人员在正式投产前的工资薪酬及其他相关费用计入管理费用,导致管理费用较上期增加约7,000万元, 同时员工社保缴纳金额及高管员工数量的增加导致管理费用较上期增加约2,000万 元,随着后续新建产能爬坡投产,相关费用将计入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存在改善空 间。

光伏组件行业之晶科能源研究报告:领跑TOPCon征新程


回A上市弥补融资劣势,有望带来财务费用优化空间。财务费用方面,由于母公 司在美股融资能力较弱,依赖债务融资导致财务费用较高,2021H1财务费用为4.37 亿元,其中利息支出3.37亿元,公司成功于科创板上市,融资渠道的拓宽有望降低融 资成本,进而优化财务费用;此外,由于公司上半年境外收入占比接近86%,受汇率 波动影响,汇兑损失较高也使得财务费用率有所上涨。(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二、光伏长坡厚雪,组件龙头迎来量利齐升拐点

(一)光伏赛道确定性成长,压力测试提升产值中枢

全球双碳能源转型大势已定,光伏赛道兼备确定性及成长性。全球碳中和已成 共识,根据能源与气候智库(ECIU)统计,截止2021年10月全球已有132个国家和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2020年我国提出将力争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 和”的能源转型新目标,并明确在碳达峰期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 到25%左右,2021年又进一步明确“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目 前光伏发电已成为全球最经济的电力能源,有望成为全球新增电力装机主力。我们 根据周孝信院士基于双碳背景下的电力发展情景估算指引,设定“非化石能源在一次 能源消费中的占比” 作为能源转型进度核心指标,测算得到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 机量有望达到454GW。

各国顶层政策接连出台,指引光伏装机目标。中国已构建碳达峰碳中和 “1+N"政策体系,在风光基地、整县推进、碳减排支持工具及电价市场化等多重利 好下,预计2022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超80GW,同比+46%;美国自2021年2月重 返巴黎协定后出台《Solar Futures Study》,目标2035/2050年光伏发电占比达 40%、45%;欧盟通过《欧洲气候法》,将2050年“气候中和”目标纳入欧盟法 律。印度根据《印度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未来》,计划到2022年/2030年安装 175GW/450GW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日本发布《第六版能源基本计划》,将2030 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所占比例从此前22%至24%提高到36%至38%;德国通过《可再 生能源法案》,拟将光伏发电量提高近1倍至100GW;韩国宣布《可再生能源计 划》,目标在2030/2040年可再生能源的电力供应占比升至20%/35%。

光伏组件行业之晶科能源研究报告:领跑TOPCon征新程


压力测试提升组件价格弹性,光伏制造长期产值中枢上移。尽管21年受硅料供 应紧缺,光伏主产业链持续涨价,但国内分布式及海外市场价格容忍度较高,成为 光伏新增装机增长主力,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达55GW,根据CPIA,预计2021年全球 光伏新增装机达170GW,同比+31%以上,组件含税价格约1.80元/W,同比+18%, 组件行业首次出现量价齐升,2021年全球组件产值有望达到3257亿元,同比+54%, 扭转2010-2020年产值未增长局面,2010-202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从17.49GW增 长至130GW,但组件含税价格从13元/W降至1.57元/W,导致2020年全球组件产值 为2279亿元,与2010年基本持平。展望未来,21年经过价格压力测试后,组件价格 及需求弹性进一步提高,若假设2021-2025年组件价格复合增速为-5%,实现双碳目 标要求2025年光伏新增装机达454GW,预计2025年光伏组件产值7085亿元,较 2021年增长118%,行业长期产值天花板进一步被打开,在光伏实现平价上网后,补 贴退坡影响不复存在,不再需要组件大幅降价来刺激终端装机需求,组件降价压力 大幅减弱,由N型技术、大尺寸化及颗粒硅等技术创新带来的降本红利将更多留存于 制造环节,产值及利润扩容将推动光伏板块估值水平提升。

(二)组件环节集中度提升,硅料放量带来业绩弹性

21年硅料供应紧缺,产业链利润向上游集中,22年产能释放推动利润向下游转 移。根据硅业协会,2021年硅料产能为62万吨,按单W组件硅耗2.9g,对应212GW, 根据SOLARZOOM统计,2021年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分别为468GW、416GW、 402GW,均远超硅料产能。由于硅料作为光伏主产业链产能最紧张环节,在盈利分 配中处于强势地位,参考SOLARZOOM价格统计,根据我们测算,截至2021年1月 底,硅料、硅片、电池、组件毛利润分别为0.41、0.21、-0.11、0.09元/W。根据硅 业协会统计,预计2022年全球多晶硅产能将增加至100-120万吨,相对确定的新增产 能合计高达35万吨/年,能在2022年投产项目约20万吨,随着2022年上游硅料新增 产能逐步释放,供应链紧张程度缓解后价格有望下降。

光伏组件行业之晶科能源研究报告:领跑TOPCon征新程


组价环节格局优化,公司有望受益一体化盈利修复及出货量超预期带来的业绩 弹性。盈利修复方面:2021年组件环节集中度明显提升,根据CPIA统计,组件CR5 同比提升8个pct达到63%,考虑龙头企业成本相近,通过价格竞争抢占份额成本较 高,因此将享受产业链利润向下游转移的留存空间。此外,考虑组件交付期货属性, 价格将晚于硅料下降,也有望带来盈利修复空间。出货量方面:根据硅业协会,预计 2022年全球多晶硅产量约89万吨,按单W组件硅耗2.9g、容配比1:2计算,对应可支撑光伏装机需求超过250GW,我们预计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规模有望达220- 230GW,若各环节库存流通减少、硅料产出增加及硅片薄片化加速,实际装机可能 会超过该预期。公司作为光伏组件龙头,2020年全球市场份额为12%,随着公司回 A上市加快扩产进度,市场份额以及成本优化仍有提升空间,将充分受益盈利修复及 出货量超预期带来的业绩弹性。

(三)依托品牌及渠道优势,扩产奠定组件龙头地位

组件出货全球领先,品牌形象全球知名,可融资性多年满分。公司作为光伏组 件老牌龙头,截至2021年累计出货超过80GW,是全球累计出货量最大的光伏组件 制造商,2016年-2019年连续四年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2020年出货量全球第二, 2020年组件销量18.77GW,全球市占率12%,仅次于隆基股份,预计2021年组件销 量23GW,全球市占率仍维持在12%,排名第四,较并列第二的天合光能、晶澳科技 出货量仅低1GW左右。自2012年起,公司连续八年被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发 评为最具可融资性光伏组件品牌之一,也是唯一一家连续十七季度获评PV Tech可 融资性AA评级的组件供应商。公司凭借稳健的财务状况、可靠产品品质以及卓越的 品牌等优势荣登榜首,采用公司组件产品更易帮助项目开发商获得银行融资,从而 助力组件业务市场拓展并与客户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

光伏组件行业之晶科能源研究报告:领跑TOPCon征新程


立足全球化经营战略,扩产奠定N型组件龙头地位。公司共设立5家生产型公 司,12个生产基地遍布国内江西、浙江等6个省、自治区和马来西亚、美国及越南 (在建)。生产基地全球布局有助于减少运费等相关成本,与渠道销售形成正向联 动;公司始终坚持全球化经营战略,积极布局海外渠道,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广 泛的销售网络,在全球共设立12家销售子公司,覆盖美国、印度、日本等160多个 国家和地区,成立本土专业销售团队,避免语言障碍的同时,可及时深入挖掘、掌 握终端客户需求,使产品得以满足不同地区装机需求。公司拥有超20家物流中心、 35家服务中心,构建全球化渠道核心竞争力。未来公司将在做大产能规模的基础上 有选择地做强产业链,优化垂直一体化产能,有序推进组件、电池片和硅片逐步扩 产。组件方面,随着马来西亚生产基地扩产,公司将持续推进全球化制造布局。公 司将持续关注欧洲及拉美市场,适时调整产能,满足当地市场增量需求,以保持当 地市场份额;硅片方面,公司将尽快推进乐山、上饶切片项目投产,深化与行业多 晶硅料企业合作关系;电池片方面,公司目前仍以P型PERC产品为核心,但考虑 到N型产品技术优势,将围绕组件需求有序扩产配套产能,并利用国内外基地优化 生产布局,增强生产环节的竞争力。(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三、N 型大幕拉开,领跑 TOPCon 优享技术红利

(一)N 型催生格局重塑机遇,TOPCon 率先量产

P型电池转换效率接近理论极限,N型接棒催生格局重塑机遇。当前光伏设备及 材料环节国产化基本完成,通过技术提效带动降本优势显现。根据CPIA,PERC电 池行业量产效率已从2016年的20.5%提升至2020年的22.8%,2021年8月天合光能 210 PERC电池效率达23.56%,量产效率已逼近24.5%理论极限,面对全面平价上 网时代,在各环节降本接近极限、原材料及运输成本上涨,可安装面积逐年稀缺的 背景下,行业对于高效电池技术需求愈发迫切。N型电池具备转换效率更高、温度系数更低、功率衰减更低、光性能低等综合优势,将成为下一代主流电池技术。根据 CPIA,2020年N型电池市场份额仅为8.1%,预计2021/2023/2025年将提升至 12.5%/20.7%/27.7%。N型光伏技术渗透率快速提升有望为龙头企业带来超越行业 的增长机会,有望在实现对原有P型技术路线替代过程中,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光伏组件行业之晶科能源研究报告:领跑TOPCon征新程


TOPCon将在量产速度及降本进程中获得先发优势。N型电池技术主要分别 TOPCon、HJT、IBC三种,其中TOPCon是一种基于选择性载流子原理的隧穿氧化 层钝化接触太阳电池技术,优势在于(1)完美实现背钝化,无正面吸光问题,效 率提升潜力大,目前TOPCon电池极限理论效率达到28.7%,远高于P型PERC电池 理论极限24.5%。;(2)匹配丝网印刷金属化,设备成熟,与现有产线兼容性高, 可通过添加设备实现工艺,单GW的设备投资 2-3亿元,在效率明显提升的同时设 备投资并未大幅增加;(3)材料匹配性好,无瓶颈原材料,银浆用量仅为HJT一 半;(4)效率和可靠性高,组件技术匹配性高,可兼容半片等技术。

根据PV-InfoLink,目前TOPCon电池非硅成本接近0.3元/W,虽较PERC大尺寸 电池0.22-0.23元/W仍存在明显差距,但通过(1)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良率; (2)降低n-poly层厚度,减少自由载流子吸收;(3)栅线图形设计优化、浆料性能 突破改善金属化成本;(4)提升设备成熟度和产能,降低设备初始投资及折旧;(5) 应用大尺寸硅片、组件技术等方式,成本仍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随着电池设备、银浆等原材料进一步国产化以及N型电池技术和生产工艺的进 步,N型电池制造成本、转换效率和产品良率有望进一步改善,各大厂商依托多年技 术沉淀,纷纷布局TOPCon电池技术来期望获得技术超额红利,头部电池厂商及一 体化龙头企业正逐步利用现有PERC产能升级至TOPCon以达到降本增效目标。根 据PV-InfoLink统计,在新增和改造趋势下,截止2021年宣称布局TOPCon的产能 已超过130GW,预计22/23年底累计产有望超过50/80GW。

(二)领跑 TOPCon 商业化,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

公司引领TOPCon技术变革,已具备商业化量产实力。公司TOPCon组件采用N 型钝化技术,天然具有更优的温度系数、更高的双面率、更好的弱光响应能力以及0 衰减的技术特性,在载荷可靠性以及尺寸设计上具备天然的优势,在大型光伏基地 项目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根据统计,公司18次打破电池及组件转换效率世界纪录, 自主研发设计的N型TOPCon电池在实验室研究中转换效率达到25.4%,高于行业水 平,产品良率已达到99%,具备替代PERC电池实现产业应用基础,随着生产工艺和 设备选型的持续优化,单瓦生产成本持续下降,成本优势逐渐凸显。

光伏组件行业之晶科能源研究报告:领跑TOPCon征新程


N型TOPCon组件已迈入商业化量产征程,有望率先享受享受技术红利。2021 年11月,公司正式对外推出旗舰产品高效Tiger Neo组件系列,该产品基于182mm尺 寸量产,结合多主栅及半片技术降低内阻损耗,采用圆丝焊带获得更好发电增幅, 量产转换效率最高可达620W,最高转换效率达22.30%,凭借转换效率高、温度系数 低、光衰减系数低、弱光响应等综合优势,在全生命周期内发电量高于常规组件电 池,当Tiger Neo生产成本与常规组件持平,将明显降低光伏电站度电成本。2022年 1月8日,公司宣布8GW高效N型TOPCon电池在安徽工厂正式投产,2月21日,公司 宣布海宁基地首片N型电池片于日前下线,全面进入N型商业化生产新征途,预计 2022年将成为全球第一家实现10GW量产TOPCon组件的光伏企业,以高效产品巩 固核心竞争力,提振市场需求,助力光伏度电成本下降。

综上,公司已建立从拉棒/铸锭、硅片生产、电池片生产到光伏组件生产的垂直 一体化产能,融资扩产也将进一步提高一体化程度,产品服务于全球范围内的光伏 电站投资商、开发商、承包商以及分布式光伏系统终端客户。光伏行业技术更新速 度快,公司准确地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变化,成功开发多个系列组件产品, 获得市场高度认可和良好的业界口碑,TOPCon产品将率先突破10GW规模量产, Tiger N系列组件将推动产品结构升级,助力公司成为N型时代一体化新龙头。

四、盈利预测和投资分析

核心假设:硅料产能释放带来价格下降+组件格局优化趋势下,组件环节有望 迎来盈利修复。公司作为全球首家商业化量产10GW TOPCon产能的光伏一体化龙 头,品牌、渠道及产品力领先优势明显,技术储备丰富,业务发展多元化,产能扩 张有望继续巩固龙头地位,根据公司现有产能及扩产计划,预计2021/2022/2023年 光伏组件出货量分别为22/36/50GW,N型出货占比提升带动产品结构升级及毛利 率水平提高,结合PV-infoLink产业链报价及行业供需情况,假设组件含税售价分别 为1.90/1.85/1.60元/W,假设组件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3.5%/14.5%/16%。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地址: http://www.lyw520.com/baikezhishi/686.html
文章来源: 小美
楚雄 期货公司(楚雄有限公司)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