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旭升
编辑|文刀
5月以来,比特币单月涨幅超过30%,两天前,它的价格站上了8900美元的高点。币王在价格的起起落落中不断展现出其储值属性,支付的初衷在现实场景中越来越渺远。
时效性差、手续费高、价格波动大等问题筑起一道加密货币实现支付场景的高墙,但依然有区块链的创业团队试图打开一个缺口。
2017年夏天,来自以色列的创业团队利用有向无环图DAG技术打造了一个企业级金融平台COTI,聚焦支付,立志让加密货币也可以像支付宝、PayPal一样实现便捷付款。
6月4日,COTI将上线主网,同时,项目Token将在KuCoin的价值项目发布平台Spolight上进行销售,借此打开COTI的流通。
在这之前的两年,COTI团队的精力不仅仅用在协议层的开发上,他们一路探索,向上开发出服务层和程序层,试图从B端市场,打破加密货币支付落地难的僵局。
“像支付宝一样便捷”
Shahaf Bar-Geffen 最近总要惦记着中国和以色列的5个小时时差,作为加密货币支付解决方案COTI项目的CEO,他需要兼顾好项目近期要进行的两件大事。
6月4日,COTI的主网将上线,团队的技术力量多数布置在此事上;同一天,COTI还要登陆数字货币交易所KuCoin的优质项目发布平台Spotlight,这家交易平台聚集了不少华语用户,COTI的运营团队希望通过这一渠道与中国的区块链市场碰面,项目的CEO和CTO也应邀出现在国内的线上社区分享活动中。
对于区块链项目和投资者来说,主网上线、Token流通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立住这个里程碑,COTI团队将2年的时间投入到他们的主业中——企业级加密货币支付的基础设施建设。
Nir Haloani是COTI项目的CTO,他是以色列巴伊兰大学应用数学的博士。和很多的早期极客一样,他在几年前就是比特币的使用者,还以实验为目的维护过小型矿场。
早期的比特币爱好者都为这个“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而着迷,经受过比特币支付实验的洗礼,Nir Haloani也不例外。
但随着时间推移,比特币作为支付手段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交易效率低、可扩展性差、费用高昂,而价格的大幅波动让这个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加密货币朝着价值存储的方向走去。
之后,在加密货币领域具有变革意义的以太坊出现,但它主要功能是智能合约。
Nir Haloani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机会,他希望能加入一个有理想而务实的团队,去部署一种能被主流商业群体采纳和使用的支付解决方案,直到他遇见了COTI。
过去两年的时间里,COTI一直在攻克即时交易和大规模应用的难题,这是加密货币支付行业共同面对的僵局。
COTI的技术抓手是DAG(有向无环图),“它的数据结构提供了可扩展性和低交易成本的可能。” Nir Haloani介绍,在DAG的基础上,COTI创新开发了Trustchain,以此形成COTI网络的基础层,让节点验证交易更加高效。验证时,当前节点只需确认前两个节点验证过的区块数据,而无需重复全网广播。
比特币10分钟出一个块,需要6个节点验证才能进入不可逆区块,也就是一笔交易要花1个小时的时间才能保证交易安全。
相比于比特币,COTI只需验证前两个节点验证过的区块即可确认,验证的节点变少,不仅降低了交易中产生的矿工费,还可以提高可扩展性以及提高时效性。
Nir Haloani介绍,理论上,COTI每秒可以实现10万+TPS,“可以做到像PayPal、支付宝一样,实时完成支付,而且手续费更便宜。”
从B端切入万亿级的支付市场
COTI盯准支付市场,除了“让加密货币成为一种支付手段”的理想外,还在于他们对于支付市场需求的了解。
据BCG发布的2018年全球支付报告显示,支付行业收入增长率达到了6.8%,这一数据超过2018年中国的GDP增长率6.6%,在2017年曾达到1.27万亿美元。
BCG预计,从2022到2027年,支付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6.6%左右。
对这一庞大的市场空间,巨头正在布局加密货币交易、结算和支付,利用加密货币的优势,降低交易和结算成本。
摩根大通已经发布了JPM Coin,用于实现批发支付(Wholesale Payments,银行间或者国家间的大额支付)业务客户之间的即时交易结算。
今年3月,日本超市乐天发布的支付系统中也将支持加密货币,全球社交应用巨头Facebook开始布局自己的稳定币。
这一方面显示出市场对加密货币的应用和接受度正在提高,另一方面也再次证实了一个规律:革新性的支付手段能够走向大众,从B端向C端普及更为有效而快速。
做支付系统的COTI并没有只做个基础协议了事,而是继续从协议层向上扩展,开发出服务层和程序层。
Shahaf Bar-Geffen介绍,利用COTI网络,商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COTI提供的智能合约构建自己的支付系统,包括发行适合自身商品定价的稳定币。
同时,COTI网络利用跨链技术将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区块链网络连接到COTI生态,并在其中建立加密货币之间的币币兑换以及法币兑换通道,方便用户在交易时可以正常定价结算。
COTI为自己设计了清晰的盈利模式,使用COTI网络系统的个人用户、节点运营商、商家都会为COTI贡献支付费用。
Shahaf Bar-Geffen告诉蜂巢财经,目前COTI已签约了8万多用户和5000多家商户,此外还包括Orme、Millenning、Blue Cellular、REMIIT、Credit Union West和IDT Finance等多家大型机构合作伙伴。
“信誉好的商户和个人,支付中产生的手续费几乎接近为0。” Shahaf Bar-Geffen解释,COTI引入可信任机制,通过机器学习构建商家和个人的数据库,交易数据信任度越高,平台收取的手续费就会越低,以此激励商家和普通用户正常地使用支付功能,让交易手续费变得更低。
流通布局“聚焦”KuCoin
将2年的时间投入到项目开发和落地搭建上,COTI的运营成本主要来源于融资。去年第二季度,该项目已经完成了3000万美元的融资,一半来源于众筹,另一半来自于股权融资。
不久前,COTI又获得了日本互联网巨头Recruit的投资,“我们投资不是为了获得股票,而是通过使用Token为创业公司筹集资金,并通过这项投资,促进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以及公众对它的认识。”
在主网上线前,COTI开始落实他们的Token流通规划,首选交易所是KuCoin。
2017年成立的KuCoin主打国际市场,在华语世界也拥有广泛的用户。COTI 将在该交易所Spotlight进行IEO,让它有机会被一些中国的加密货币投资者认识。
有认可COTI“技术硬核”的国内投资者生出“水土不服”的担忧,“KuCoin的首期IEO项目的市场表现不太理想,也是海外项目,项目本身的团队背景、技术实力都不差,但在这家交易所上的市场表现不太好,价格和价值出现了不匹配的情况。”
Shahaf Bar-Geffen也注意到了外界对KuCoin打新项目的评价,但他坦言,选择与KuCoin合作源于对方愿意保证早期投资人的利益,同时也会让新的参与者也能从中获利,“IEO这个模式很令人兴奋,我们也希望能和KUCoin一起来探讨和优化这种模式。”
对于区块链新项目价格与价值不匹配的问题,Shahaf Bar-Geffen不太担心,“COTI本身的流通供应非常低,而且我们已经为产品带来了对Coin的有机需求,还有就是我们已经获得了足够的资金来支持我们的增长。”
KuCoin 的CEO Michael Gan将COTI视作2018年明星项目的“一颗遗珠”,他们的技术、商业前景和社群运营都不错,而Spotlight目前的回报率平均值为103%,仅次于币安、OKEx和火币,长期来看,COTI会有不错的市场表现。”
敬请关注
了解更多区块链真相,请关注公众号:蜂巢财经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