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见到了一个令人心酸的吐槽,一位老玩家这样诉苦:我从2006年就开始接触古钱币,买泉谱,看杂志,跑遍半个中国的古玩市场。收集了近百枚清代钱币,上千枚汉唐宋钱币,精品小版数不胜数。
去年趁着行情好的时候,开始变现。但怎么说呢,小品种的变现总感觉差了那么一点意思,比如咸丰宝浙当十卖了280元,是以前80元收过来的,30枚会昌开元通走卖了600多元,是以前200多元收过来的,还有上百枚北宋精品小版卖掉,算下来也赚了万把块钱了。
不是挺好的吗?可让他感到心理不平衡的是,他15年的努力,甚至没有别人2年赚得零头多。
他说他看到一位泉友,两年前刚入行,打了一段时间基础,基本是个半吊子,就开启了“狂暴”模式:入场、砸钱、扫货!没了......
一进场那位土豪泉友就找了几个代理人,在各大平台帮他扫货。明钱火了,买!咸丰大钱火了,买!五代十国火了,买!银元火了,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囤货呀!
市场上的大量裸币被收集起来,入了盒子提高身价,那些本就高分的盒子也买了很多。然后去年到今年初,这一批钱币让他的身家至少翻了五、六倍,轻轻松松就是几套房子。
老玩家感叹:“反观自己,辛辛苦苦找渠道,入盒子,还得学习网上如何吸引流量,时间成本就很高,怎么人家就能赚那么多呢?”
这就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只看到了别人“吃到肉”的结局,怎么不看那些连“汤”都没喝到的泉友们呢?比如现在行情冷清,啃着馒头望着上百万的囤货发愁的职业泉商,都数不胜数,那又怎么说呢?
不过说实话,这个行业,包括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公平可言的。那位土豪泉友不管是眼光高明,提前看到了行情爆发的预期,还是瞎蒙乱猜,纯靠砸钱去赌一把,确实让他赶上了,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在里面。
普通玩家根本没有那个资本,只能靠小品种一步步的积累,但如果心理预期放得太高,最后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时,那种失落感是极强的。
网上有一句很残酷也很现实的话:如果努力就能赚钱,那世界首富应该是头驴。
想做一个“干净”的玩家,那么就别想着赚钱的事情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通读历史了解祖国的文化传承,也不失为一件美事。
但问题是,尽管很多玩家都说自己不为赚钱,但心里面还是期望能在把玩的同时赚到钱的,两全其美不是更好吗?
矛盾点就在这里,潜心研究钱币文化,和在市场实战做生意,那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一个人不可能在市场“独善其身”,想赚藏品的钱,只有一点:低买高卖。
收藏品的溢价,除了整体大盘的行情外,更重要的是个人对眼力、渠道的把握和理解。
尤其是古钱币,它不像银元那样有标准市场价,和评级分数的大体价格范围,每个人的喜好不同,造就了不同的喜好群体。说白了,就是能捡漏。
比如我曾见到一枚咸丰宝福一百,出现在不同的平台(经常逛不同平台能发现同样的钱币),最开始是某微拍,拍出了2.7万,然后是某网拍专场,接近4万,然后我竟发现它出现在嘉德钱币专场中,接近6万元成交。
掌握不同渠道,就意味着进入了不同的圈子,所面对的买家群体也完全不同。就像大排档和五星级饭店一样,菜品完全一样,价格却是天壤之别。
那些大泉商和主播,所赚的溢价也是“品牌效应”,等于是简化版的拍卖行。他们能利用网络大流量的优势,快速吸粉,当拥有了一批忠实粉丝后,这些粉丝就会优先购买大商家的钱币,哪怕贵一点也无所谓,买的就是那个“放心”。
而小玩家想在短期内赚到钱,就必须拥有极强的能力,这不是靠“努力”两个字就能办到的。有人在某鱼都能捡漏好品永通万国大样,几千元买的2万元卖,有人在地摊上都能找到大开门的崇宁重宝背上大仰月,几百元买的5000元卖,甚至有人在乡镇铲地皮,依然能找到道光母钱。
这话说得容易,你敢去尝试吗?面对仿佛无穷无尽的假货,没几个人敢真的去实战。而且不光是买卖那么简单,在外做生意还得拉下脸皮拥有“打压贬低”的“奸商”本色,见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又有几个人有这样的反应能力。
经常能碰到一种泉友,撒泼打滚地喊道:“我的钱币被别人捡漏了,那人就是个骗子,故意说不值钱,原来是想骗我的钱币。”这心态弱得像个小孩,古玩这行就是这样啊,自己不懂行情能怪别人吗?
我也被别人捡漏过弘光通宝背贰,当时1400元卖给一位“装傻”的演技派老藏家,现在能值2万以上,但我没后悔,能力不行只能认栽。
这一行光靠努力是没用的,羡慕别人也是没用的。要么有财力有人脉,要么有眼力有魄力,要么就像开头那位老玩家一样,老老实实搞基础收藏,有收获就要满足,别“攀比”,因为只能给自己找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