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安日报】
据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消息,2022年12月30日,陕西首批次自产120万片布洛芬片已完成全部生产检测流程,达到了出厂标准,并正式交付医药流通企业进行省内分销。此次首批出厂的药品将逐步缓解陕西省内布洛芬紧张状况。
12月30日,由博华制药生产的陕西首批次自产120万片布洛芬片已完成全部生产检测流程,达到了出厂标准,并正式交付医药流通企业进行省内分销。此次首批出厂的药品预计元旦前投放市场,将逐步缓解陕西省内布洛芬紧张状况。
博华制药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是陕西唯一拥有布洛芬成品药资质和生产能力的企业。进入12月,受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市场对解热镇痛类药物需求剧增,博华制药迎难而上,迅速调整生产计划,调动人力物力,将正在生产其他药品的生产线,迅速转产布洛芬片生产,及时缓解市场上抗疫药品的紧张状况。但受布洛芬原料药影响,企业无法保障连续生产。陕西省工信厅在了解企业困难后,迅速做出反应,第一时间派出特派联络员驻厂工作,实时跟踪企业的生产动态,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千方百计在原料药最为紧张的阶段为企业争取到了3吨宝贵的原料药,保障企业及时生产。
目前,在博华制药业自身努力和省工信厅的积极帮助下,原料药短缺的瓶颈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有了充足的原料药支撑,使得企业可以开足马力进行生产,布洛芬产能将迅速提升至每日100万片。
张伯礼给出5个转重症指征
目前,北方一些城市已经度过感染高峰,正在应对即将到来的重症高峰。很多“阳过”担心自己或家人会发展成重症,而那些还未中招的人们,对于未知的重症高峰充满担忧,各种疑问接踵而来。
“高烧不退是重症吗”
“咳嗽不停是病情在加重吗”
“阳康后还会转重症吗”
……
对于大部分居家康复的人
如何判断自己到底是在逐渐康复
还是有重症趋势?
如何预防转向重症?
针对这些大家近期普遍关切的问题
央广网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
5个转向重症的指征要掌握
出现1个就要高度警惕
预防重症、提升重症患者的救治效果,及早发现、及早研判、及早治疗非常重要。张伯礼表示:“很多患者误以为自己在好转,等出现急性症状再送到急诊时,就已经延误了治疗时机。”因此,及早发现重症的指征非常重要。
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的居家康复期间,如何判断病情是在逐渐康复,还是出现了转重症的趋势呢?张伯礼给出了5个转重症标准:
1.发热持续不退。一般情况下,发热超过38.5℃,服了退烧药,仍发热持续3天以上要特别关注。
2.呼吸困难,活动后气喘,呼吸频率比较快。一般情况下,健康人的呼吸频率大致为每分钟10~20次,如果每分钟呼吸超过30次,需要重点关注。
3.持续出现比较严重的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4.精神状态不佳,出现淡漠、恍惚、烦躁,或反应迟钝等表现。特别警觉一些老年人机体已经缺氧,却没有呼吸困难的表现,这是静默性缺氧,如果家里有血氧仪,应监测指氧饱和度,若持续低于93%,要及时送医。若无血氧仪,观察活动后的表现,出现气促、心慌及精神状态差的也要格外关注。
5.原有基础病加重。比如,原来血压控制得不错,“阳了”后血压控制不住了,或者出现了顽固的心绞痛、血糖明显增高等问题。
张伯礼强调,以上现象都可能是转向重症的标志,出现1条就应特别注意,若同时出现多条就必须及时送医。
疫情进展比预想中快
中西药并用非常关键
近期,多个城市出现了感染高峰、重症高峰,重症患者较多,导致各大医院急诊爆满、ICU病房紧张。“这波疫情比预想的进展要快,规模要大。”张伯礼表示,虽然重症的比例不高,但在感染高峰期,感染人数多,重症患者的绝对值并不低。目前各地增加发热门诊、扩容ICU、调配重症医护力量等相应措施后,局面已经初步得到改观。
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转发了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等地方加强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经验;《中国中医药报》转载了上海市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药救治工作专家共识,都将有助于其他地区提升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
“重症救治的目的是千方百计抢救每一个病人的生命。”张伯礼强调,综合此前的经验,做好以下三点很重要。
1.早发现,早研判,早治疗,可有效防止重症转危重症,也可以给治疗抢救争取时间。关口前移,先症而治,截断病势,提前预判病势发展,及早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阻断病情进展。
2.重视新冠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但更要重视基础病的治疗。张伯礼说:“我们看到很多病人到了最后不治的阶段,往往是基础病造成的,而并不是病毒感染。因此,感染病毒只是个诱因,一定要重视基础病的治疗。”
3.要采取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非常关键。西医在呼吸支持、循环支持方面非常重要,“是保命的”,张伯礼说,“但高热不退、神昏不清、痰黏不咳、大便不畅、肺部渗出不吸收、正气明显亏虚等这些比较棘手的临床难点问题,通过中西医结合,可以有很好的疗效。”很多危重症患者年龄大,身体状况和营养状况不好,通过扶正祛邪,祛除外邪的同时保护病人的正气,一人一策,对症治疗,采用“通、清、托”多种方法,挽救了很多危重症患者的生命。
应对重症
囤“特效药”不如囤“好身体”
近期,“特效药”成了热搜常客。购买所谓的“特效药”来防重症真的有必要吗?对此,张伯礼指出:“无论是西药、中药,都不存在‘特效药’,更没有‘神药’。”一般患者用普通的感冒药即可,也不用特别追求哪一种药,包括“三药三方”,当地产的常用感冒药也完全可用。
张伯礼介绍,感染新冠病毒后,严格意义来说,中药和西药的作用只是辅助治疗,帮助减轻一些症状,控制病情发展,减少转为重症的风险。即使“小分子特效药”,它的机理也只是抑制病毒复制,并不能根除病毒。而且,这类药的治疗窗口期比较窄,只在感染后的5天内有效,且不宜与他汀类药物等联合使用。
张伯礼强调,感染新冠病毒后,用药时一定要理智,合理用药,还要有些耐心,药物发挥作用要有一定时间。切记没有神药,没有特效药。更忌有病乱服药、无目的联合用药,反而容易产生药害。对抗新冠病毒的“主力”是自身免疫力。因此,囤药不如囤“好身体”。调整好身体状态,注意休息,适量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保证营养的摄入,保持良好的情绪,提高机体免疫力,才是顺利度过感染过程的最重要因素。
来源:陕西信息和工业化厅、央广网
编辑:冬天
本文来自【西安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