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5月24日拍摄的浙江杭州永昌镇唐昌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照片
党的百年华诞之际,我们正式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蕴含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恒久向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是由无数日常化的小事和具体化的需求构成的,它既有赖于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精准对接,也有赖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保障。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社会治理现代化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社会治理会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再创新?带着这些问题,思客专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邓国胜。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社会治理现代化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邓国胜: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现代社会治理承担着社会关系协调、社会行为规范、社会问题解决、社会矛盾化解、社会公正促进、社会风险控制、社会稳定保持等多样化任务,它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它也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和保障。
社会治理现代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方面,通过完善社会治理模式、治理体制,为脱贫攻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另一方面,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也意味着社会治理效率和效能的提升,让我们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更好满足社会的需求。比如通过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基层治理党的领导体制,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提高了社会治理的效率和效能,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对这样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社会治理会面临哪些挑战?
邓国胜: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未来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
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之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脱贫攻坚阶段,“两不愁三保障”是着力解决的问题,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解决这个问题虽然也不容易,但相对来说目标更为单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要解决的不再是 “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而是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要。
为了解决这些新问题、新挑战,新矛盾,需要我们不断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从而更有效地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人们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多元化需求。
新起点面对新挑战,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如何再创新?
邓国胜:社会治理的创新既要有创新的理念,又要有新的组织方式,还要有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要做到理念创新,我们需要先摒弃传统思维的惯性。传统思维的惯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在维护社会秩序、提供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习惯了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面对未来的挑战,要满足不同群体小而散、相对分化多元的需求,如果我们依靠单一的组织力量,会面临资源捉襟见肘的挑战。
比如流浪狗和流浪猫的治理问题,我们就需要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例如,可以由相关社会组织来接手流浪猫狗的收养问题,毕竟这一问题单纯依靠政府力量,会导致管理成本太高,所以我们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充分激发社会的活力,这就是一种创新的理念。
除了创新的理念,我们还需要新的组织方式。传统上的组织类型有政府组织、企业组织和社会组织,通过这三类组织来回应社会问题。然而面对新挑战,我们可能需要培育和扶持一批新的组织类型,比如国外出现的生态能源领域的合作社,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环保社会治理的新的组织形态。还有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的共益企业,既兼具市场性,又兼具公益性。这样一些新的组织方式在面对碳中和、乡村振兴、健康中国等国家重大战略的社会治理过程中,或许可以更多元、更灵活地应对挑战,发挥补充性的作用。
此外,技术层面的不断创新也同样重要。杭州很多地方正在建设的智能化社会治理体系,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的信息技术,才能做到快速获取信息,精准回应社会需求。因此必须依靠技术创新,让技术来赋能社会治理,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我们社会治理的能力,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
如何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邓国胜:我认为主要还是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格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要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中,要完善党全面领导基础治理制度,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强有力的领导作用和整合资源作用,进一步凝聚人心,聚合资源。
二是各级政府部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积极发挥主责作用,负责任,有担当。在实际工作中要多听取相关利益群体的意见,多进行民主协商,多协调社会公众参与其中。不仅依靠政府,还要发挥基层自治组织、企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等各方面力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另外就是要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基层法治和德治建设,充分发挥科技支撑的作用,一些地方称之为自治、法治、德治与智治,从这些方面入手,也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面向。
策划:刘娟
监制:唐心怡
编辑:孙惠 周佳苗
校对:马宇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