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特别严重、性质特别恶劣、数额特别巨大”。
今天,一则温州银行原党委委员、副董事长、行长吴华被处分的消息再度翻开了尘封的资本往事。
浙江省官方连用三个“特别”,称之为金融系统贪腐的典型。处分中写着,吴华对抗组织审查调查,违规接受宴请收受礼品,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利益;违规参与民间借贷,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
这也为温州银行风雨上市路再度埋下苦果。
“新湖系”金控帝国
提到温州银行,不得不说其“隐秘”的民营金控背景,它是温商首富、新湖系实控人黄伟金控帝国的一大分支。
黄伟是名副其实的温商传奇,作为曾经的党校教师,他转战下海,靠卖眼镜赚得第一桶金后,借炒认购证完成了原始积累。
35岁创立新湖集团后,“新湖系”逐渐在江湖上声名鹊起。
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新湖左手地产(新湖中宝)、右手金融(控股温州银行,投资大智慧、中信银行、湘财证券、盛京银行等),在中国最具争议的两大富矿里赚得盆满钵满。
(曾经的“新湖系”版图)
不完全统计,“新湖系”控股资产过千亿,但令人咋舌的资产增速及其背后的灰色操作也为“新湖帝国”带来了的种种麻烦。
2017年以来,监管层出击两大方向:其一剑指金融乱象,其二强调“房住不炒”。急刹车下,曾经的“摇钱树”却成了“烫手山芋”。
温州银行无疑就是其中一颗最烫手的。
十年坎坷上市未果
成立于1998年12月的温州银行,前身是由29家城市信用社、6家金融服务社和8家营业处整合而成。
2007年12月,温州市商业银行更名为温州银行,彼时与“新湖系”并无瓜葛。
但2008年,温州银行IPO出师不利,正好赶上A股IPO暂停期,上市事宜陷入停滞。
随后,2012年“温州金改12条细则”中明确,推动温州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上市融资。新湖系瞄准了这块“金融肥肉”,开始登场。
2013年8月19日,温州银行完成成立15年来最大规模的融资,增资扩股7.8亿股,吸金约30亿。其中,新湖中宝斥资13.3亿元(3.8元/股),购得3.5亿股,持股13.96%,几乎占去此次增发一半的股份。2017年,新湖中宝再出资7.44亿元配股增资,持股比例上升至18.15%,成为温州银行最大的单一股东。
埋伏7年之久,温州银行的上市之路却迟迟不见下文。港股、A股两地不时传来IPO消息,但却迟迟没有确认。
最近的一次来自浙江证监局的披露。温州银行于1月31日开始接受中金的上市辅导,辅导期大致为2019年1月-12月。
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疫情当下,行长又曝贪腐大案……
严重的关联交易
翻开温州银行过去的历史,因为与大股东新湖中宝等关联交易问题,屡次引起评级机构和监管部门的注意。
金融界《财经天眼》注意到,2019年7月,中国银保监会温州监管分局连续公布了10项处罚决定书,其中8项与温州银行及其支行相关负责人违规情况有关。温州银行因对主要股东关联方授信集中度管理严重不审慎、虚增存贷款等六大违规行为,被罚款330万元。
温州银行的关联交易不可谓不严重。
2018年末,重大关联交易融资金额达54.77亿元,其中新湖中宝27.52亿元、新明集团12.36亿元、大自然房地产3亿元、温州市名城建设11.89亿元。
2019年末,温州银行重大关联交易余额仍旧严重,高达78.59亿元,其中新湖中宝26.99亿元、新明集团25.10亿元、大自然房地产12.74亿元、温州市名城建设8.75亿元。
背靠浙系金融机构(浙江系贷款占比高达90%),对于“新湖系”确实好办事儿,毕竟持股20%的话语权分量极高。但对于温州银行而言,过于浓重的地产底色似乎并不健康。
被裹挟的地产底色
从温州银行年报中可以看出,房地产在其资产结构中占比过大。
过去四年间,房地产贷款占比从2016年的7.06%一路稳步提升,分别至10.9%、13.12%、17.53%(2019年末)。
前十大单一客户中,半数也均隶属于房地产业。不难猜想到,“新湖系”的贷款必定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天眼君发现,联合资信的评级报告中也隐晦地提到,温州银行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方面有待提升,关联风险交易值得关注。
不过,从整体评级来看,温州银行主体仍是AA级,展望稳定,只是不良贷款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例等均在恶化。
曾经,那些坐上“顺风车”民营金控系风生水起,然而防控金融风险一声枪响,但凡自称一系的,大多没能敌得过寒冬,相信曾经风光无限的“新湖系”掌门、温州首富黄伟也感受到了一丝寒意。
本文源自金融界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