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设立虚拟货币“挖矿”企业举报平台,举报范围包括:虚拟货币“挖矿”企业,伪装成数据中心享受税收、土地、电价等方面优惠政策的虚拟货币“挖矿”企业,为从事虚拟货币“挖矿”企业提供场地租赁等服务的企业,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电力供应,从事虚拟货币“挖矿”业务的企业。
这里所说的虚拟货币,起源是比特币。虽然虚拟货币是虚拟的,但它的生产过程却实实在在地消耗能源。虚拟货币挖矿的成本主要有两样——机器和电费,前者相对固定,而后者则是如今这一行当的主要成本。
为了挖出虚拟货币,每个矿工都在算题,但最终胜出者只有一位,这意味着庞大的算力大部分时候做的都是无用功,而这无用功消耗大量的电。
根据剑桥大学替代金融研究中心的研究,截至2021年5月10日,全球比特币挖矿的年耗电量大约是149.37太瓦时(1太瓦时为10亿度电)
很多虚拟货币的支持者之所以认为挖矿行为不是巨大的资源浪费,是因为“矿场”大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这些行为消耗的是中西部地区的用不掉的电。
在内蒙古,火力发电比重高,环境问题多,且GDP能耗高。根据统计,经济总量占全国 1.7% 的内蒙古,却消耗了全国 5.2%的能源,2020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二五”的 0.2 上升到 1.5 。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过度依靠煤炭的内蒙古,节能减排成为了主要议题。2021 年 3 月,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发布《关于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征求意见稿)》要求,严禁新建虚拟货币挖矿项目,并全面清理关停虚拟货币挖矿项目。
事实上,不仅是内蒙古,在中国,主要的电力生产依然依靠化石能源,“挖矿”所耗费的电力,就与浪费无异了。而在“双碳”目标之下,这样的“生产”活动,也与节能减排的要求背道而驰。关停虚拟挖矿企业的省份,内蒙古是第一个,但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
除了浪费能源,用虚拟货币炒作也已经涉嫌违法。
5月18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号发文,金融业三大协会联合发声抵制虚拟货币炒作。
“虚拟货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不是真正的货币,不应且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开展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兑换及虚拟货币之间的兑换业务、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虚拟货币、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信息中介和定价服务、代币发行融资以及虚拟货币衍生品交易等相关交易活动,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并涉嫌非法集资、非法发行证券、非法发售代币票券等犯罪活动。”
而虚拟货币炒作风险极大也在这次联合声明中被提及,并且在几个小时后被印证。5月19日,比特币跌破40000美元关口,为2月8日以来首次,跌幅高达13%。市值单日蒸发千亿美元。
不少人在这次行情波动之中亏得血本无归,倾家荡产,也许一夜暴富的传说并不是真的属于每一个人,像炒作虚拟货币这样的行为并不真正产生社会价值,入局的人大多当了那新长的一茬韭菜,大家还是远离虚拟货币炒作,用勤劳的双手致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