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这个话题最近很火,说实话大部分自媒体的认知水平都太低了,把本来认知能力就不高的路人忽悠得找不着北,什么股债汇三杀这种话题都开始冒出来了。今天我们就谈谈人民币汇率的话题。
一,作为一个银行老外汇业务人,我认知里面的外汇是怎么样的?
2000年刚过那会,我刚从大学毕业,第一个在银行工作得岗位就是外汇业务岗。深圳在当时最多的企业叫“三来一补”企业。说白了,就是从国外进口原材料,然后在国内加工生产,再出口到国外去。当时我们做得最多的业务,也是最基础的业务,就是结汇。三来一补企业结汇之后,大部分用来支付给村委厂房房租、发放工人工资。由于他们总部是在国外或者境外,因此三来一补企业原则上是用多少汇多少,账上不会长期沉淀过多的资金。
我记得当时的汇率是1比8几,汇进来得有美元,也有港币。
2000年前后应该是三来一补企业最后的辉煌。
通过大量的结汇,国家获得了外汇,再去购买大宗商品。我们那时候打交道最多的,是做拉链的yyk,做橡筋的新兴橡筋厂,他们都是工人过万的大型工厂,高端一点像沙井的德昌电机。来料加工,三来一补确实在当年为我们带来了大量外汇,同时解决了大量60后,70后,80后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二,肉眼可见的工资增长,和日益消失的人口红利。
前文说到来料加工企业,大部分汇入款都是用于代发工资。所以我们当时还负责替工厂做代发,这样能确保外汇结汇后存款沉淀在银行,不流失。我记得2003年那会大部分工厂的工资是800+,后来提高到1200+,再后来1500+。大家可能很难理解800块怎么会有人加班加点干?事实上当时内地不少地区公务员工资还没800。但过去十多年,随着60后老去,80后也马上40多岁了,计划生育后的90后、00后愿意进厂打工的越来越少。
现在工厂工资低于3500,你觉得能不能招到人?
而作为对比,孟加拉已经一月成为全球最大的制衣厂集中地,我们中国自己的企业都把工厂搬到那边去了。我们脚上买的球鞋,也越来越多显示产地越南、埃及。正不正常?太正常了。制作球鞋的胶水是有毒的,又有多少人愿意为了这点钱去粘球鞋?
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外流,是不可逆的。
三,从来没有一个中等收入国家是靠低端制造业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大家打开世界地图,你们找一找,人均GDP超过1.5万美元的,有哪个国家是靠制衣、粘球鞋,做橡筋实现的?
一个都没有。
而我国近年在出口方面貌似又没大家想象中那么差,我们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国,进出口贸易超过6万亿美元。这一数据超过全球排名第三的国家的GDP。不少人喜欢发出醒世警言,好像不如此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但实际情况是我们国家出口产品正在迭代。机电产品、汽车等工业制成品开始迅速攀升。
四,人民币到底是贬值还是升值了?
最近媒体报道特别多的人民币贬值话题,我们拉开来看,人民币对比2019年,实际上过去几年我们是大幅升值。大家都知道,本币升值,实际上是不利于出口的。如果人民币兑美元还不够明显,我们看看同期日元、欧元表现。
美元兑日元:过去2个月,美元兑日元涨幅超过11%,马上要创下广场协议以来的新高。
大家知道广场协议吗?
在广场协议之前1美元兑换250日元,在签署广场协议后的三个月,日元快速升值20%,短期内日本国内一片泡沫,最终升值到突破1比90,但日本的出口企业直接就废了。泡沫破裂后,从90年代至今,日本的人均收入不升反降。
因此大家要打破一个误区:货币贬值就是不好,货币升值就是好。这种认知是愚昧、无知的。
五,要更全面看待汇率,我们看看人民币兑欧元,英镑,日元等一篮子国际通用货币汇率。
人民币兑日元,从2019年1比14.85至今已经升值到接近1比20,升值幅度超过25%。
人民币兑欧元:2021年年初还是1比8,现在只剩1比7了,人民币一年时间升值了10%以上。
人民币兑英镑:从1比9.4升值到1比8.3,人民币升值超过10%。
五,结束语:汇率是什么?汇率需要什么?
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贸易伙伴,都不是美国,是欧盟,是东盟。很明显人民币在过去两年,汇率不仅没有贬值,反而大幅升值。哪怕最近汇率有所回落,相对于其它国家,我们人民币还是大幅升值的。大家别忘了,进出口是相互的。单纯认为本币升值是占便宜,那实在太愚蠢了。
日本汇率在广场协议后从250升值到80多,但股市该崩盘也一样崩盘,股市崩盘归根结底是泡沫。日本最近汇率跌幅惊人,兑美元,兑人民币都是快速贬值,大幅贬值,日本股市崩盘了吗?没有。
事实上汇率太强,对我们出口企业伤害很大。我们国家的工程机械、家电、机电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要直面日元贬值后的竞争。我们的出口对手,早就不是孟加拉,越南和印度。
世界改变了,而很多人的认知,思维还没改变,打开眼界,拓宽视野,地球很大,不只有美国和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