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比特币还会涨吗?”
今年11月中旬,在北京与一位媒体同行碰面时,她向我抛出了这个简短的问题。于是,我也给了她一个尽量简短的结论——会。这位媒体同行向我提问时,比特币的价格还在6500美元上下震动。周日,比特币价格开始不断逼近10000美元的整数大关;周二晚上,比特币价格突破了历史性的10000元,截至发稿时价格为10562.10美元。
这太疯狂了。不只你这样想,我也这么觉得。
即使在大半个月前,支持我给出看涨结论的其实更多是直观感受,而不是扎实的逻辑推断。在那时,我给出了三个支撑比特币上涨的理由:1,真实的科技创新与应用价值;2,日益增长的市场兴趣与需求;3,除中国大陆外,主要经济体相对宽松的监管政策。在那之前的一个多月,我在硅谷参加了一场关于区块链的技术论坛,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关于“日益增长的市场兴趣与需求”感受尤其真切。
“我能看到比特币的价值,但它的价格我看不懂。”上周日中午,和两位硅谷研究人员吃饭时谈到比特币,其中一位在人工智能界颇有些影响力的研究人员这样告诉我。显然,他从未入场。另一位研究人员对这一结论表示认可,同时,向一位因早期大量买入比特币而早已实现财务自由的同事表达了羡慕。
当天晚上,在TouTube上搜出一期关于比特币的《财经郎眼》视频节目,郎咸平将巴菲特搬出来,套用老先生的话对比特币下了一番定义——“比特币十足就是个泡沫”,“因为它根本无法产生价值”。
这就是比特币的市场现状。一部分人早已通过比特币实现了发家致富;一部分人看到了比特币的价值,却始终徘徊在场外;一部分人对比特币充满敌意,认定它是泡沫,并猜测着泡沫的破裂会在哪一个时间节点到来。还有另外一部分人,我想或许是比重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早就对比特币有所耳闻,但并未认真想过是否要进场,也从未思考过在看似疯狂的市场行情之外,我们还能对比特币的诞生与发展予以何种关注。这篇文章,就是写给这一部分读者的。
该怎么理解比特币呢?维基百科介绍说,它是一种用去中心化、全球通用、不需要第三方机构或个人、基于区块链作为支付技术的电子加密货币。这样的基本介绍或许你已经看过很多遍,但它对于真正理解比特币来说并没有太大益处。要真正理解比特币,我们不得不将视线落在比特币诞生之初的那篇“创世纪宣言”上。
比特币的诞生源于一篇发表于2008年11月份的文章《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该文署名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但证据显示中本聪为化名,其真实身份至今成谜)。在随后的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开发出首个实现比特币算法的客户端程序并进行了首次“挖矿”(mining),获得了第一批的50个比特币,这也标志着比特币金融体系的正式诞生。
即便有着被视作“白皮书”的公开文章,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透彻地理解比特币。这其中涉及到的计算机、数学、密码学等专业知识超出了普通大众的理解范畴。不过,几乎没有计算机专业人士会对比特币以及与其密切关联的区块链的技术价值本身予以否定。2015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金融学教授Bhagwan Chowdhry甚至曾经提名中本聪为2016年诺贝尔奖经济学奖候选人。在他看来,“比特币的发明简直可以说是革命性的”。
这是一个天才的发明——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曾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夸赞比特币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存在,断言它将在未来数年内很快在印度和非洲地区流行起来,并造福于那里的极贫困人口。
如果你对比特币了解不深,盖茨的这一论断或许会让你颇感意外。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比特币或许只是爱冒险的有钱人或是极端技术信奉者的赌博游戏。事实却是,盖茨的预测在全球多个贫困/动乱地区已经成为现实,这并不是一个专属于富人或是高知的封闭领域。
早在今年9月份,非洲南部国家津巴布韦的比特币交易价格已经较美国市场高出近一倍。津巴布韦常年恶性通胀,在当地,美元多年来已经成为了该国法币之外的硬通货。不过最近,在美元之外,比特币也成为津巴布韦民间青睐的交易工具。
津巴布韦不是特例。近年来,饱受恶性通胀之苦的委内瑞拉也成了比特币的热门流通地。比特币在印度也颇受追捧,2016年,印度央行曾以“打击洗钱”为由宣布废除大面额纸币,一时间曾造成银行挤兑。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的不少地区,比特币市场热度已经超过黄金,而在比特币使用最火热的地区当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属于“第三世界”。
这并不是偶然。作为加密电子货币,比特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极其方便,成本低廉,且具有极高的账户安全性。与此同时,匿名和不可追踪特质也使得它能越过金融机构和政府审查。
不过,也正因为其后半部分的自由属性,比特币诞生后的初期阶段一直在法律的灰色地带肆意生长,但这种逆向选择的结果显然不是比特币创造者的本意。2010年,当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被全球金融系统封锁,不得已选择接受比特币捐款时,中本聪曾在论坛上抗议说:“比特币系统还很不成熟,阿桑奇所带来的巨大关注会将其摧毁。”但结果是,比特币并没有因为阿桑奇的介入而被摧毁,阿桑奇却因为比特币大涨而获得了超过500倍的回报。
阿桑奇在推特上向美国政府“致谢”
“打不死的小强”成了比特币诞生至今的贴切比喻。在比特币的发展过程中,它曾经历过数次生死劫。MtGox丢失大量比特币宣布破产,黑市交易平台“丝绸之路”被查封,比特币价格大涨后杀跌,乃至中国政府关闭比特币交易平台,这些力量并没有从根本上阻碍比特币顽强的生命力。
甚至,曾经被CEO戴蒙(Jamie Dimon)撂下“比特币终将一文不值”论断的摩根大通,也计划为客户开设比特币期货交易服务;由推特创始人多西(Jack Dorsey)执掌的电子支付平台Square也宣布接受比特币交易。即便是被官方暂停了比特币平台交易的中国也成了比特币的最大掘金地,目前全球比特币市场上近70%的算力集中在那里。至截稿时,全球加密电子货币的市场总量已经超过3000亿美元。
比特币顽强生命力的本质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再回到其诞生之初的“创世宣言”。如果你实在没有耐心或勇气读完整篇文章,那么,至少看一看文章的摘要。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完全通过点对点技术实现的电子现金系统,它使得在线支付能够直接由一方发起并支付给另外一方,中间不需要通过任何的金融机构。虽然数字签名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如果仍然需要第三方的支持才能防止双重支付的话,那么这种系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我们在此提出一种解决方案,使现金系统在点对点的环境下运行,并防止双重支付问题。该网络通过随机散列对全部交易加上时间戳,将它们合并入一个不断延伸的基于随机散列的工作量证明的链条作为交易记录,除非重新完成全部的工作量证明,形成的交易记录将不可更改。最长的链条不仅将作为被观察到的事件序列的证明,而且被看做是来自CPU计算能力最大的池。只要大多数的CPU计算能力都没有打算合作起来对全网进行攻击,那么诚实的节点将会生成最长的、超过攻击者的链条。这个系统本身需要的基础设施非常少。信息尽最大努力在全网传播即可,节点可以随时离开和重新加入网络,并将最长的工作量证明链条作为在该节点离线期间发生的交易的证明。
——节选自《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
比特币不是凭空而出的,它的诞生无法脱离美国上一次金融危机。尽管比特币在2009年初才真正问世,但中本聪在论坛上曾自述称:“我从2007年开始设计比特币。从某一刻开始,我确信这世上存在一种不依赖信用的货币。我无法阻止自己去思考它。”
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已经被各界学者反复讨论,但它的原罪很少被触及,那就是银行的贪婪和监管的无效。我们简单回顾一下那场危机的生硬结局:政府出资解救“大而不倒”(too big too fail)的银行,美联储开启印钞机超发美元,埋下了下一个炸弹。
面对反复出现的金融危机,我们不得不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我们是否天然需要银行?银行是否从不作恶?中央银行是否绝对可靠/有效?如果我们对货币的本质和其发展历程足够熟悉,便很容易对上述三个问题给出否定的答案,或至少置疑。如此一来,我们或许可以部分理解比特币的诞生——一种对绝对自由的向往。
中本聪是一位自由的向往者,在这一国度,他并不孤独。著名奥地利学派政治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Friedrich Hayek,上图)在其发表于1976年的著作《货币的非国家化(The Denationalization of Money)中,曾经讲述了他极致的自由主义蓝图。他认为,政府对于货币发行权的垄断对经济的均衡造成了破坏。政府会不断增发货币,引发失业和通货膨胀。他宣称:货币非国家化是货币发行制度改革的根本方向。
在这一理念基础之上,“区块链”技术的成熟为比特币的诞生提供了最后的支持。在哈耶克提供的解决方案之上,一种无中央控制去中心化可跨平台挖掘、总供应量受控没有通胀、代码开源公开透明无隐藏成本、全世界流通低交易费用、且有专属所有权的新型电子加密货币——比特币——终于诞生。
比特币不是一个横空出世的怪奇或虚幻,它是对现存社会经济和金融问题给出的一个解答尝试,当然,这个解答不是唯一,可能也不是完美。
正像中本聪所言,比特币还是一个尚在初期发展阶段的新生品,但它显然已经被造富传奇裹装成了另一幅模样。投机资金的涌入和黑产需求的催化使得比特币拐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不知道这样的现实是否被创造者喜闻乐见。
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在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一个小型服务器上挖出了比特币的第一个区块,并为它命名“创世区块”(Genesis Block)。那时的中本聪,想必是带着创世者的心态,对他精心构建的自由国度满怀期许。对于这个国度,他提供的唯一入场要求是信仰。
“如果你不相信我或者理解不了它,我没空去说服你,抱歉。”(If you don’t believe me or don’t get it, I don’t have time to try to convince you, sorry.)这是神秘的中本聪留给外界的只言片语中,最能代表比特币特质的一句话。另一句则是:“我很确定,如果20年后比特币没有消失的话,那它一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I’m sure that in 20 years there will either be very large (bitcoin) transaction volume or no volume.)
本文源自美国中文网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