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媒体报道常常以博人眼球为目的,关于各种“神童”的故事无疑是一个好题材。白居易在《放言五首·其三》中有言:“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很多知名一时的神童,在时间和事实的校验之后,会发现他们要么在长大后泯然与众,要不然就是从一开始就是炒作。
古董鉴赏,对大多数人来说可望不可即。一个是由于收藏古董需要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另外一个是由于古董真假难辨,需要极高的艺术造诣和历史底蕴。而就算如此,连专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对于普通人而言,更是难上加难。
01
现在许多文物鉴定的专家,之所以在古董文物方面的造诣很高,这种水平不但是通过学习得来,还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这个行业没有捷径可言,见得越多,自然懂得就越多。所以对于古董文物能够称得上专家的人,一般都不会太年轻,毕竟这个行业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积累。但是有一个叫做郝笛的少年,一度被称为考古界的神童。关于他的文章,每过几年就会在网上流传一次,由于实在太令人不可置信,所以也在不断被人质疑。
出生于1985年的郝笛,从小就对别的玩具不感兴趣,只喜欢文物和历史。从6岁开始,他便独自一人去文物市场鉴宝和购买东西。8岁的时候,有一次,郝笛从一处工地捡回来一大堆碎瓷片,然后便去古玩市场陆陆续续地卖出去,这些碎瓷片就卖了17万。这件事被收藏家王鹏得知以后,请郝笛鉴定了3000多枚古币,郝笛只花了几分钟便认出来7枚有问题的,郝笛对于古币的鉴定能力之高,着实令人惊骇,不一时他的名气便传遍了古董圈。
02
郝笛从10岁时,就开始收藏考证古代盔甲。在12岁时,他便对白金三品和鱼肠剑有了非常深入的研究,破解了相关谜题。第2年,13岁的郝笛便成为了中国文博学会的会员,他也是这个学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因为有着高超的鉴赏能力,在还没有成年之前,郝笛就拥有了价值上亿的藏品。
在郝笛15岁的时候,有专家称,全中国能够与郝笛对话的古钱币专家不会超过10个。郝笛成为了全国各地博物馆争相邀请鉴宝的专业人士。在21岁时,郝笛更是被誉为“中国考古第一大家”,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他还可以仅仅通过照片替人鉴宝。
以上只是关于郝笛的传说的一部分,关于郝笛和文物的故事,在网络上随便一搜,便可以找到很多。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以常理来论,郝笛的文物鉴定能力实在过于离奇。有些人说他是天赋异禀,有些人说他是穿越者,也有些人说此人纯属炒作,那么在流言包裹下的郝笛,究竟是考古界的“神话”,还是一场精心谋划的骗局呢?
03
一切都需要靠时间和事实来说话,郝笛如此大出风头,当然会有人去考证。首先,所谓的穿越者这种说法可以不加讨论,实属无稽之谈。正如苏轼在《稼说送张琥》中所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文物鉴定这个行业,比其他行业更需要经验。
关于郝笛的所有报道,其实多半都过于夸张了。郝笛有“中国考古第一大家”之称,但是在收藏界赫赫有名的马未都却说,自己不知道这个人。马未都认为,在收藏界,冒充专家给人鉴定这种事并不罕见,因为郝笛年纪小,所以更加引人注目,其实很多老先生也不是真的懂行。这些话的言下之意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马未都认为郝笛根本就不是媒体中所宣扬的鉴定专家。
至于郝笛关于白金三品和鱼肠剑的学术研究,也有网友指出,在核心期刊和普通搜索引擎里都没有查到任何刊载信息,所以郝笛所谓的学术成就也没有那么靠谱。至于在很多媒体报道中提到的,郝笛为北大客座教授这件事,也被北大资源学院文物学院院长刘雄明确否定。
结语
关于郝笛那些传奇色彩浓厚的鉴宝故事,也逐一被拿出来求证。最后大多数人都认为,郝笛可能有一定的天赋,但是远没有那么神奇,可能在他小时候,算得上是同龄人中出类拔萃的“神童”,但是随着媒体的曝光率增高,郝笛以及其家人的心思可能更多地用在了别的地方。
参考资料:
《放言五首·其三》
《稼说送张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