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注意到,部分信托公司政信类信托产品出现提前兑付的情况。
相关数据显示,尽管5月基础产业类信托成立下滑,但成立规模仍保持在200亿元以上。此外,5月有超过10家城投平台发行的债券出现几十倍的认购倍数。整体来看,大基建托底经济是市场机构比较一致的判断。
业内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倾向于认为今年下半年基础产业信托展业空间还是很大的。因为疫情限制的业务会逐步回归,随着政策面利好和基建的回暖,平台公司的融资需求会有所释放,虽然面临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信托公司的展业空间依然会得到较好支撑。
重要的稳健型投资产品
一位第三方财富理财师告诉记者,2022年,在传统信托产品中,基础产业信托值得关注。伴随着房地产信托产品走弱,2021年政信类项目持续走红,2022年预计将会是集合信托市场上较为重要的稳健型投资产品种类。
从2021年情况看,政信产品中违约情况屈指可数。整体来看,得益于政信产品的还款来源多是地方财政拨款,只要地方财政压力不大,融资方负债率不高,基本不会发生违约情况。
另一方面,记者注意到,近期也有部分信托公司政信类信托产品出现提前兑付的情况。
金乐函数信托分析师廖鹤凯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市场上看,优质资产一直都是稀缺的,而资金面较为宽松。今年以来,市场政信类业务资产明显减少有多方面的原因,一部分业务受限与疫情管控有关,也有些和区域政策收紧有关。但是,这一状况随着政策面的提振和疫情得到控制会逐步得到缓解。
另一方面,廖鹤凯也指出,当更多金融机构或机构资金愿意以更低的成本去承接城投债,确实也会给信托公司带来较大的展业压力,加剧了符合风控要求的资产的获取难度,成本和收益都会有所压缩。
有不愿具名的信托从业人士告诉记者,也有一部分情况是,市场上提前兑付的信托项目,并不是其所投的城投债券提前兑付,而是债券依然存续,只不过找到了其它费用更低的承接渠道,因此没有到期的信托只能提前退出。
信披规范管控风险
另一方面,业内人士认为,受“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相关政策影响,投资政信项目需要综合考虑政策的影响、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及地方城投公司的信用情况。
事实上,近年来国家一直要求各地有效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城投债券作为标品,比融资租赁、信托、私募基金等资金的成本要低,也自然成为政府压降隐性债务的工具之一。
据悉,与信托公司开展传统政信业务模式不同,当前信托公司城投私募债的投资方式主要为信托计划直接或间接参与城投私募债一级市场认购和二级市场转售,其底层资产为在交易所或银行间市场发行的债券。
有资管行业从业人士告诉记者,债券投资的目的是在投资标的不违约的情况下获得一定性价比的收益。现阶段来看,城投债在大类上可以算得上有收益性价比且低概率违约的资产,但是低概率违约不代表不违约,对于从业人士来说,要做的就是从低违约概率的大类资产中找更低违约概率的资产。
风险提示方面,中诚信托分析认为,尾部城投结构化发行一般以私募债形式存在,财政提质增效过程中的反腐将对城投债结构化发行形成打击,故私募债投资过程中需对同一主体发行的个券一事一议,重点关注债项发行的合规性,可通过对发行票面利率、一二级市场价差、异常成交记录等信息进行结构化发行的甄别。
此外,廖鹤凯告诉记者,非标转标进程中,实际投向债券不一定完全是私募债,还有公募债和PPN(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等,都属于标准化债券。一方面,对于监管来说更好管控,额度也是可控的;另一方面,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和标准化也有利于市场的规范发展。
展业空间得到支撑
廖鹤凯告诉记者,今年下半年基础产业信托展业空间还是很大的。一方面,因为疫情限制的业务会逐步回归,随着政策面的利好和基建的回暖,平台公司的融资需求会有所释放,虽然面临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信托公司的展业空间依然会得到较好支撑。
“而比券商、基金更灵活的操作模式、交易结构组合,也让信托公司在展业方面体现出自身的独特优势。”廖鹤凯进一步指出。
另一方面,用益信托研究员喻智表示,房地产类信托和工商企业信托在成立规模上处于低位,短期内大幅增长的可能性很小。
喻智告诉记者,结合信用环境和业务监管方面的情况来看,已有多家信托公司暂停房地产信托业务。因此,短期内房地产信托回暖的可能性不大。
相关数据显示,5月基础产业类信托成立下滑,但成立规模仍保持在200亿元线以上。5月有超过10家城投平台发行的债券出现了几十倍的认购倍数,大基建托底经济是市场机构比较一致的判断。
“但部分地区开展对城投公司的融资违规获利问题的追查清理行动,基础产业类信托业务在短期内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进一步指出,长期来看,受经济下行和市场投资风险偏好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基础产业类业务仍是信托公司的重点展业方向之一。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