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多种虚拟币,近700种代币,250多家交易所,20000多亿市值。这是现今区块链+虚拟币的总体市场体量。
相较于全球的二级市场而言,20000多亿市值,算不得什么。也正因为如此,各国对区块链,确切说应该是虚拟货币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日本、韩国、欧洲部分国家以及美国,对虚拟货币持开放态度。
而在现今交易量、用户量最大的中国,从2017年9月开始,已经陆续出台相关法规,规范虚拟货币市场。而其中,爱希欧更是被明令禁止。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的虚拟货币玩家中,中国玩家差不多占据半壁江山。市面上最火的交易所币安、火币、okex皆是发端于中国,只不过由于政策监管原因,纷纷举家搬迁至国外。
前不久,一位名叫Sylvain ‘ArtPlay’ Ribes的国外作者在 Medium上发布文章,他通过公开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称,目前全球交易量第一的OKex交易所93%的交易额为虚假交易。火币、币安、Lbank 等都存在成交量造假行为,虚假交易总价值高达30亿美元。
可想而知,虚假繁荣的背后,泡沫到底有多大。
虚拟货币背后的门道
区块链为何如此之火?是它如当初的互联网一样,确实变革了社会,还是如实体产业一般源源不断的向社会输出必需物资?
都不是。
很多入行的玩家,都没搞清楚区块链到底是什么,更别谈它的价值何在。新玩家看到的,是所谓的区块链项目们,写了一个白皮书,进行了私募,搞了爱希欧,上了交易所后,项目团队瞬间财富自由。
一夜暴富的故事,不断刺激着后续玩家们的神经。
发币,做区块链项目,成为了所谓的风口。这其中也不乏互联网巨头的身影,百度、阿里、网易、小米,传统行业也甚嚣尘上,一朝跟区块链挂上钩,股票价格蹭蹭蹭往上涨。
一切都是那么亮丽光鲜,也赖不得后续玩家们前赴后继,蜂拥入场。
但场外人,或许不知道入场券背后其实藏着很多秘密。
拉着10来个人的团队,现入门的底层开发人员,加班加点弄个项目白皮书,搭建一个项目网站,让人一看很有逼格。再以利益相许,拉几个所谓圈内的大佬占个台。于是,一个看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项目成型了。
打着顾问团队的旗帜,到各种投资机构晃悠一圈,估值一两个亿的机构认购份额也一售而光。
保持着与机构的某种默契,散户玩家们成为主要的收割对象。狂轰滥炸各种媒体,号称自己是百倍币,号称圈内某大佬看好此项目,号称接下来几个季度的规划是咋样。广大的散户玩家们,因为舆论的影响,没玩过的进来玩了,持有少的赶紧加仓持有。
庄家们在上了交易所后,慢慢套现离场。
行情看涨的时候,也的确有几个玩家挣到一笔,但是那些所谓“抄底”的人,不知道抄了多少顶。
坊间,还延伸出了一条围绕区块链发币的产业链,代写白皮书,代找站台顾问,代帮推广,代做市值管理。这背后,都是利益的互相妥协。更有很多圈内大佬,经常被“顾问”了。在一些他们压根都不知道的项目白皮书上,赫然写着他的大名。
造假,吹嘘已是常态,空气币也成为了众多项目的代名词。
很多人或许也心知肚明所谓的虚拟货币是个什么鬼,在7*24小时交易,没有涨跌幅限制的虚拟货币交易市场,一切就像一个魔咒的恶性循环。
只是,依然有信徒涌入。
当然,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虚拟货币。靠谱有价值的项目屈指可数,虚假的没有实际价值的才是大多数。
币不一定是好币,但区块链是门好技术
在很多人的认识中,区块链等同于虚拟币。而这也是当下市场及各种项目对于区块链技术最大的误导。
从2008年区块链概念提出到今天,这门技术也就走过10年。这10年,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现金交易、刷卡交易,到第三方支付的普及,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的出现让人们在出行时只需要带着一部智能终端即可。
比特币本身,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并没有像最初人们想象的那样颠覆掉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央行 —— 比特币最终,充其量是个补充货币—— 如果它能被称为货币的话,也只不过是地球上那么多货币中的一个而已。
分析区块链技术的几个特点来看,分布式储存、网络体系、密码学,都是传统互联网时代就有的产物。这是中本聪创新性的将几种技术柔和在一起,创造出了“区块链”。当下众多项目、机构、公司甚至国家主体拥抱区块链,无外乎是看好区块链技术本身具有的去中心化、分布式、不可篡改的特性。
这门技术在确权、记录、防黑客上有纯天然的优势。而其解决的拜占庭将军问题、双花问题等更是跟相关场景高度契合。
不可否认,区块链是门好技术。只是,在财富的诱惑下,低成本融资的爱希欧成为了众人掘金的新大陆。
现在,每天还不断有新的项目出现,很多人也看到已经上交易所的虚拟货币将近9成破发。
于炒币玩家而言,大多就像一茬一茬的庄稼,项目方和资方总会在成熟的时候,挥舞着刀来收割。
于区块链技术本身而言,大家都在探索。未来项目的落地,将依赖于技术的成熟,数据的开放。
理性炒币,让技术回归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