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1月3日讯“谢谢你们,不然我都不知道我儿子可能会被骗!”日前,泉州台商投资区公安分局百崎派出所来到辖区郭先生家中,成功劝阻可能正在遭遇诈骗的小明(化名)。
小明以前在惠安上班,曾经在惠安注册了反诈“金钟罩”APP。近日,反诈骗APP的拦截系统向其推送预警100余次的反诈预警信息。百崎派出所获悉此情况后,立即启动“宅急送”反诈运行模式。社区民警许海印了解情况后,当天上午就到小明家中,但是小明没有在家,家中只有其父亲郭先生在,民警只能让郭先生赶紧与小明联系。由于小明在上班,许海印只好在提醒其注意防骗后先行回所。听说小明中午有回家吃饭后,当天中午,许海印顾不上吃午饭,又到小明家详细了解了情况。
原来,今年23岁的小明,有在网上玩虚拟币炒币投资,平常很喜欢玩抖音、快手等APP,并且会通过下载APP、注册个人信息赚零花钱。因此,“金钟罩”反诈平台一直出现预警。
了解完情况后,许海印向其详细讲解了类似诈骗的类型、案例和手段,告知其不要参与刷单,虚拟货币理财投资等网络诈骗高发类型的活动,不要随便在网上注册个人信息,以免因小失大。
据了解,百崎派出所推行“宅急送”运行模式(“宅”就是到家、“急”就是第一时间、“送”就是将预警劝阻、反诈知识送上门),着力打造一支以国家反诈中心APP为作战平台,社区民(辅)警为战斗单元组成的“宅急送”式反诈团队,实现“反诈套餐”快速精准上门入户,形成反诈民警和社区警务助理“最短上门时间、最快见面速度、最佳劝阻效果”的“三最”力量匹配。
“在日常的反诈劝阻工作中,都是由反诈民警接到预警后第一时间与被预警人电话联系,但往往诈骗分子采取占线、安装木马等方式切断被预警人与民警的联系,导致民警无法联系上被预警人;有的时候,被预警人被骗子‘洗脑’蛊惑后,对民警产生抵触心理,难以开展劝阻工作。遇到比较紧急的情况,社区民警及警务助理充分发挥‘区域清’‘人头熟’的长处,背起‘反诈小包’带上‘反诈套餐’在短时间内精准落地上门宣传劝阻。”许海印说,“反诈预警劝防工作,就是要跑赢诈骗分子,和诈骗分子争分夺秒展开‘抢人大战’,早一秒联系到预警对象,就有可能将其从骗局中唤醒,最大限度为其挽回财产损失。”
百崎派出所的反诈“宅急送”提高见面率,一方面与当事人“面对面”劝阻,可有效提高劝阻成功率,争取最快时间,避免因反复联系浪费的沉没时间成本;另一方面,民警及警务助理可利用见面机会对当事人进行再次宣传,增加可信度,提升群众意识,达到最佳效果。这也是百崎派出所探索新型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
(本报记者 叶华南 通讯员 王婉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