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的背后暗流涌动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比如,你花大价钱投票的区块链项目,是怎样说服你为它的成功上币买单的,亦或者你懂这个项目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使命是什么,运行机制是怎样的。
很简单的问题,你到底是信仰还是怕错过了上车的机会,回头来看,你是否赚到钱了?
火币网修改投票上币规则
3月2日,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报道的《投票上币异常火爆:布道者笑了,平台赚了,渴望上车的韭菜被收割了》在币圈、链圈引起了很大反响。紧随其后,火币Pro官网修改了投票上币规则,与原有规则相比,火币网在投票周期、票数得分方面均有较大修改。
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将对上述修改的规则进行分析:
首先,投票周期调整为72小时,减少了项目方拉票操作的时间,最终决定能否上币,不再是之前简单的投票数量,而是新增了保证金得分和超级节点两个因素。
所谓的保证金得分,就是项目方根据自己需要,以HT的形式为项目提供保证金,保证金从上线后第二个月开始,分12个月退还,按月退还。
注意了,项目方需要购买HT来作为保证金,而且保证金并没有设置上限,也就是说项目方想购买多少HT都可以,因为到头来平台总是会归还的,那项目方增加保证金,上币率就大大提高,但是投票用户购买HT进行投票的就不会这么轻易归还,除非是要等到团队解散,团队要求退市、流动性不足等情况,才会用剩余的保证金作为用户补偿,这怎么看怎么就像平台和项目方唱的双簧,目的就是为了吸引用户投票,风险全部用户承担。
再来说下这个规则里的超级投票节点,引入行业信誉良好的专业投资机构作为超级节点进行专业投票,那么何为信誉良好的专业投资机构,怎么评定?现在区块链领域太乱了,不如找个权威机构给行业评级,审核一下他们的白皮书和代码。
另外,超级节点采用实名制投票,每次投票需同时给予项目点评,说好的区块链匿名性呢?最后投票结束后,HADAX平台会对数据进行清晰分析、人工回访等动作,确保投票的真实性后再行公布,这人工回访是怎么回事,难道还要一个一个电话询问?这可一点都不符合区块链披着高科技的炫酷外表。
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火币网投票上币存在严重刷票行为,火币Pro在此次修改规则中算是作出了回应,火币Pro在下一次投票上币中会确保投票真实性,一旦确认存在刷票行为,立即取消上币资格,但如何确认刷票,这才是值得深究的问题。
花大价钱投票的区块链项目靠谱吗?
接下来我们再深入聊聊投票上币的区块链项目这档子事儿。
2月28日,火币HADAX对外发布“Huobi HADAX第一期投票结果公示”,公布了第一期投票上币最终入选的10个数字货币:EGCC、SHE、GSC、CNN、MEX、IIC、UC、AAC、UIP、UUU。
以下是前三名的投票排行榜:
我们以第一名ICO项目EGCC为例,据其官网介绍Engine是基于区块链建立的汽车大数据共享平台,为每辆车建立终身不可篡改的数字档案。Engine将在车况查询、车辆估值评估、汽车交易、汽车金融服务、汽车安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在二手车交易服务方面,将改善信息不对称困扰二手市场真正实现二手公平交易车。
几乎所有的上币项目,都会在其白皮书上写着他们的项目正是充分利用了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质,能让并不互信的用户之间,基于区块链的“真实性、不可篡改性”达成共识,做到“去信用化”。换言之,只要隔着区块链,对面的坏人就无法作恶。
那么问题来了,即便区块链能确保链上信息不被篡改,那谁来保证卖家上传的车况信息一开始就是真实的?
交易中最大的信用问题就是卖方以次充好,而买家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来判断卖方是否作假,这是所谓的信息不对称性,于是人们就需要专业的、具有一定公信力的第三方来认证车况、评估价格。如果信息不对称性无法消除,那么市面上成交的大多数二手车都将是以次充好的劣质车,真正的优质车是无法以公允价格卖出的。
同理,第二名ICO项目SHE,其介绍是用技术的革新改变全球平安健康保障行业的商业模式,区块链上的数字资产(SHE)可以有效削弱通货膨胀,并全球流通,形成资产避险。其次,去中心化信任问题,能够避免传统保险机构在运营的过程中骗保等,最后还能保护用户隐私等问题。
说到数字资产能够形成资产避险,恐怕是投资数字资产才是最大的风险,因为将来还可能面临流动性不足,用户不接受,市场不流通,价格波动大等一系列风险。其次关于避免用户骗保,那如何保证用户从一开始就上传假的病例消息?如果从源头上就是假的,那么接下来一系列过程还会是真的吗?
“财经专栏财经肖磊认为,对于目前ICO 项目上币情况,很多都不成熟,区块链的优点在于去中心化,去信任化,但这只是理想中的情况,区块链理念无视这些基本的经济逻辑,试图通过用户直接交易( P2P )的方式驱除中间人,这极大地增加了交易节点,降低了交易的专业性,注定只能是个乌托邦式的空想。”
在《为什么说区块链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一文中,马化腾口述,拨开区块链看似深奥的“高科技”面纱,究其背后的逻辑,充其量只是个保证信息安全的加密共享系统,可惜的是,信息安全和共享机制从来都不是信用管理的关注点。
其实大家都在关注这个领域,也不是因为什么高深莫测的玄乎技术,也不是觉得它前途远大,无非是因为这又是一个割韭菜的好方式,由“3点钟”裂变出来的各种区块链微信群,公共课堂讲座,听了那么多却没一个人告诉你区块链项目的实质性突破,全都停留在口头和幻想之上,更重要的是,很多已经发行的代币90%都已经破发了,早期英明神武的韭菜和私募已经套了进去,但他们并不敢说自己被坑了,因为说了就没人进来帮自己解套了,只有表面上大家一致致富才能吸引更多人进来,解套指日可待。
在三点钟区块链群里,有不少人道出了目前上币的情况:币圈的逻辑是先圈钱,再做事,那白皮书都是编出来的,不过有一点必须得真实,就是团队背景,团队好,项目可以调整,团队不好,白皮书写得好也没用。
你看,这环环相扣的吸粉逻辑多么令人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