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q币为啥能发行

频道:百科知识 日期: 浏览:0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腾讯的马化腾是如何才能成功,听听他背后的故事,就知道不容易

我一直有这个感觉:

马云就像诗仙李白,天赋异禀,潇洒飘逸。

马化腾就像诗圣杜甫,勤勤恳恳,低调内敛。

诗仙诗圣,一向齐名。

碰巧的是,在刚刚公布的胡润排行榜上,两位大佬还以2900亿并列第一。

腾讯的马化腾是如何才能成功,听听他背后的故事,就知道不容易

相对于他们的财富数字, 我更感兴趣的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是如何成功的?

在这一点上,马化腾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如果你也是个性格内向的人,那就认真读一下这篇文章。

让我们看一下马化腾是如何从一个羞涩内向的程序员,成长为腾讯帝国的掌门人。

或许由于腾讯游戏太火爆,马化腾的舆论形象不太好,但那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

我们只讲事实,不评价是非。

1

天文学家的梦想

1971年,马化腾出生在广东省汕头市,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潮汕人”。

潮汕人天生会做生意,号称东方犹太人。潮汕出了大批富商大贾,最有名的是华人首富李嘉诚。不过现在看来,马化腾的知名度也快赶上他这位老乡了。

马化腾从小就是个文静内向的孩子,他有个爱好,喜欢天文学。最初的理想,是想当一个天文学家。

他一直想要一个天文望远镜,但一个天文望远镜,要花掉父母几个月的工资。马化腾的父母收入并不高,也就没有答应他。

腾讯的马化腾是如何才能成功,听听他背后的故事,就知道不容易

马化腾的父母


没想到马化腾把这事儿看的很重,他没有找父母死皮赖脸的要,而是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了日记上。

日记上写道:“父母的做法,很可能扼杀一个天文学家。”

后来不知怎么回事,这个日记还被母亲看到了。

这么大的帽子扣下来,哪个做父母的能受得了。

于是一咬牙一跺脚,花了几个月的工资,给马化腾买了他心心念念的望远镜。

当然,马化腾这望远镜也没白买,1986年,15岁的他用这个望远镜拍摄到了哈雷彗星,还靠这个摄影作品获了奖。

按照哈雷彗星的运行轨迹,76年才回归一次,那么,下次能拍到哈雷彗星的年代,应该在2062年。

但这一次的机会,已经被少年马化腾抓住了。

2

计算机技术人才

1989年,马化腾考上深圳大学计算机系。

从那时候起,他就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得到更多的上网机会,马化腾经常往学校的机房里种植一些病毒,然后再以给老师帮忙的名义把病毒解决掉。

靠这种反反复复的骚操作,马化腾把学校的机房当成了个人电脑,学习了大量计算机知识。

在那个年代,在大部分大学生还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时候,马化腾已经成为一个很牛的计算机人才。

1993年,马化腾大四毕业,他设计了一个“股票分析系统”的软件,并作为毕业作品上交。

后来,这个作品还被一个公司相中,以5万元的价格被买走。

大学刚毕业,马化腾就赚了5万块钱。

这可是90年代的5万块钱,简直相当于现在的100万。

真正牛逼的人,很少有大器晚成的。他们通常一开始就很牛,远超众人,不服不行。

3

志同道合的朋友

大学毕业后,马化腾并没有马上创业,而是进入一家叫润迅的公司担任程序员。一干就是5年。直到1998年从润迅辞职,自己创办了腾讯公司。

关于创办腾讯公司的初衷,马化腾说:“我不是商人,也不做商业公司,我所做的是技术服务。我的家人对我的评价就是书呆子,这我也认同。我对倒买倒卖的那些东西一窍不通而且也没有丝毫兴趣。”

马化腾很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他擅长的是技术,所以他创业的方向就是做技术服务,提供互联网产品。

同时,他也知道单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难以成事。个性内向的他,需要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来辅助,才能弥补自身的缺陷。

于是,他叫来了自己的5个同学,共凑了50万,去工商局注册了公司。。

注册的事情,是马化腾的父亲马陈术代办的。当时想了好几个备选名字,但其他的都被注册过了,只有“腾讯”还没被注册过,于是就用了腾讯。

现在看来,腾讯这个名字是很成功的。好听好记,还能有马化腾的个人色彩。

腾讯的英文名字叫“TENCENT”,拆开来看,就是“十分钱”,所以腾讯公司也叫“十分钱公司。”

公司创立之初,只有这5个人,5个人各有分工。其中马化腾是CEO(首席执行官),张志东是CTO(首席技术官),曾李青为COO(首席运营官),许晨晔为CIO(首席信息官),陈一丹为CIO(首席行政官)。

腾讯的马化腾是如何才能成功,听听他背后的故事,就知道不容易

5个人,有人管行政,有人管研发,有人管销售。马化腾作为CEO总览全局。

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作为个体的人来说,没有谁的性格是堪称完美的,不管内向还是外向,都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

但作为一个企业来说,你必须要让企业的性格没有短板,尽量让它健全,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

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搭班子”,找到某些方面比自己牛的人,和他们合作,才能加大成功的砝码。

马化腾找到这几个同学,为他以后建立腾讯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4

烧钱的QQ

公司创立之初,马化腾就发现,当时在全世界其他发达国家,流行一种叫ICQ的即时通信软件。ICQ就是 I seek you 的简称,意思我:我想找你。

这个软件是三个以色列人发明的,当时发明的初衷,也是为了三个人之间互通信息的方便。

没想到因为其便捷性和实用性,迅速风靡全球。

但是网络尚不发达的中国,这个软件还远远未被知晓。

马化腾预感到这一软件在未来会有很大的市场,于是就照着原来的版本改良了一下,于1999年2月,正式推出了他的软件,OICQ。

相对于原来的版本,马化腾做了很多改良。

比如原来的是英文界面,中国人根本是没法用的,马化腾把它改成了中文界面。

然后还有一点,ICQ的信息没有服务器缓存,你的聊天信息都储存在个人电脑里的。

这种情况在外国可以,但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的个人电脑还远没有普及,大部分人都在网吧上网,今天在一台电脑上申请了个账号,加了几个好友。下次换了个电脑,你加的好友,你的聊天记录全部没有了,这种体验很不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马化腾把OICQ的信息全部存到公司的服务器里。在现在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在当时,绝对是大手笔。

因为你要常年维护这些服务器,是需要大量资金的,说白了,这些服务器就是烧钱机器,一般的公司都承受不住,何况马化腾这样的创业公司?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马化腾既然做了这件事,就只好硬着头皮做下去。

随着OICQ用户数的逐渐增多,马化腾需要的服务器越来越大,维护费用越来越多。

但这个时候的OICQ,是没有为马化腾赚一分钱的。

除了烧钱,它啥都不会。不仅烧钱,还惹来了一身官司。

ICQ是风靡全球的软件,马化腾在这个基础上改良的OICQ,说白了就是盗版。

看到腾讯公司的OICQ发展迅速,ICQ的母公司一纸诉状把腾讯给告了,说腾讯涉嫌侵犯他们的知识产权。

最终,马化腾被迫改名,把已经有很多用户的OICQ改为QQ,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那个小企鹅。

所有的事情发展到最后都是好事儿,如果还不好,说明还没到最后。

可以想象,腾讯当时被迫改名时很不情愿。但事到如今才发现,改的名真的很成功。QQ朗朗上口,好听好记,简直是因祸得福。

为了养活这只小企鹅,马化腾和他的团队只能靠做外快挣钱,他们承接了所有能找到的网络业务,比如网页设计,系统集成,软件开发,系统教学,只要能赚钱,来者不拒。

即使这样没日没夜的干,还是填不满这个黑洞。

因为QQ的用户数增长太快,到1999年10月的时候,注册人数已经超过10万人。考虑到当时中国的网民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但马化腾也快撑不住了,守着这么一座金矿,却找不到盈利的途径。团队的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

怎么办?只好卖掉QQ。

腾讯的马化腾是如何才能成功,听听他背后的故事,就知道不容易

5

艰难的融资之路

卖一个机房服务器容易,但要卖掉QQ,在当时的中国,还真没有人愿意买。

QQ虽然有一定的用户数,但盈利模式不清晰。没有人愿意接这个烫手的山芋。

我猜那段时间,马化腾肯定很苦恼。这个小企鹅,留在手里烧钱,卖掉又没人要,除了用户数一直在疯涨外,简直没啥用。

转了一圈没人要,马化腾也死了这条心了,继续养着吧,还能咋样?

还真有办法!就是找投资人给公司输血。

马化腾也是第一次听说风险投资的概念,他正是缺钱的时候,QQ卖都卖不掉,有人想投资你的公司,给你钱让你发展业务,条件不过是占据你公司的一些股份,这何乐而不为,搞起来!

经过广泛接触,马化腾和两家投资公司签订了投资协议,分别是IDG和香港盈科。这两家公司一共投资了220万美元,分别占据腾讯公司20%的股权,一共是40%。

腾讯公司当时的估值是550万美元,之所以会有这个估值,也是马化腾他们拍脑袋想出来的。

因为对方出资220万美元,但马化腾不想让对方控股,那就让他们占40%吧,倒推出来,公司估值就是550万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盈科的老板是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如果李泽楷投资了腾讯之后就忘了这事儿,能把腾讯的股票保留到今天,那他可能超过他父亲,成为新的亚洲首富。

可惜他没拿住这个股份,在2001年6月,因为一时的资金短缺,他卖掉了这个股份。

拿到这220万美元的投资后,马化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服务器,继续扩大QQ的用户数。

后来,腾讯又进行了一笔重要的融资,这次的投资商是南非公司MIH,当时QQ的用户数已经过亿,所以腾讯的估值也水涨船高。

MIH公司以6000万美元拿到了腾讯公司32.8%的股份,直到今天,这个股份也没有减持过。所以南非公司MIX就是腾讯最大的股东。这也是MIX公司最成功的一笔海外投资。

拿到这几笔风险投资的钱后,马化腾终于解决了QQ的资金短缺问题,接下来,他要思考的是:怎么靠这个小企业盈利?

6

QQ的盈利之困

怎么盈利?

围绕QQ,马化腾他们做了很多文章。

最简单的是打广告。但那时候的广告商都偏爱新浪网易这样的门户网站,业界普遍认为,用QQ的人都是三低人群:低学历、低年龄、低收入,所以不具备购买力。

同样的广告,放在腾讯上的报价,是新浪的1/25,你说气人不气人?

有一段时间,马化腾实在穷疯了,开始对QQ收费。你要想上QQ聊天,对不起,交点钱。

此政策一经推出,立马流失了大量用户。很多竞争公司也趁机推出了他们的聊天软件,和腾讯进行竞争。

马化腾见势不妙,赶紧中断了收费模式,继续执行免费政策。

现在看来,互联网必须执行免费政策,也就是公园模式。

你想来公园里玩,可以,大门敞开,欢迎。但如果你想玩公园里的某些游乐项目,比如旋转木马什么的,那绝对要收钱。

可能马化腾也是受这种“公园模式”的启发,开始了QQ收费的新模式。

QQ用户本身不需要收费,但装扮个人QQ形象的QQ秀,QQ空间的黄钻红钻等,以及买的各种道具,是要钱的。

QQ的用户基数太大了,即使只有少量付费人群,集中起来,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后来,QQ又和移动公司合作,推出移动梦网业务,网络费用可以通过手机费用代为扣除。

此举一经推出,大大方便了QQ用户的交费需求,也让腾讯的收入猛涨。

后来,腾讯又推出虚拟货币Q币,1Q币等于1元钱,这就相当于腾讯在它的虚拟帝国里有了货币的发行权。

我记得那时候,很多报亭、小卖部、书店的门口招牌上,都写着:充Q币。

靠着这些举措,腾讯公司终于走出了盈利之困,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涌入腾讯,逐渐让它成为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7

腾讯的扩张与公关危机

2003年6月16日,腾讯公司在香港上市成功。

此时的腾讯,有海量用户资源,有持续不断的现金流。要钱有钱,要产品有产品,腾讯公司终于走上了快速扩张的道路。

短短几年时间内,腾讯公司向各个业务板块全力进军。只要互联网上能赚钱的项目,腾讯都有涉及。

看到新浪做门户网站厉害,腾讯也做起了腾讯网。

看到网易的163邮箱厉害,腾讯也搞起了QQ邮箱。

看到淘宝的电商赚钱,腾讯也搞起了腾讯拍拍。

看到盛大陈天桥的网游赚钱,腾讯也涉足游戏领域,搞起了腾讯游戏。

因为QQ用户的粘性很强,马化腾在向这些领域涉足的时候,基本不费多大事。总的路径是:先模仿、再挖人、再倒流。

三板斧下来,腾讯在这个领域也是有声有色了。

但因为到处模仿别人,和各个领域的人竞争。腾讯公司的名声很不好。网上总结腾讯公司的几大罪状就是:一直在模仿、从来不创新。侵占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本来只是想赚个钱而已,没想到引起了公愤,马化腾他们也始料未及。

马化是性格内向的人,腾讯公司的大部分高管也是理工男出身。做产品还可以,让他们做危机公关,可真不在行。

在舆论发酵之下,不善沟通的腾讯公司背负了“狗日的腾讯”的骂名。马化腾还背上了“全民公敌马化腾”的名声。

2010年3月,腾讯和360公司爆发了著名的3Q大战,腾讯公司给他的所有用户发来这样一封信,说他们刚刚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腾讯的马化腾是如何才能成功,听听他背后的故事,就知道不容易

因为360公司窃取QQ的用户数据,他们不得不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要求所有存在360软件的电脑,不得使用QQ。同一台电脑,你要么选择QQ,要么选择360。

马化腾这样做,也是有他的底气在的,因为谁都知道,用户可以离开360杀毒,但离不开QQ。QQ上有太多好友,你肯定舍不得丢弃。

一石激起千层浪,360公司的周鸿祎也表示要奉陪到底。

双方这样耗下去,受伤的只有普通网民。后来还是政府出面调停,腾讯公司收起了这个玉石俱焚的计划。

腾讯和360公司罢战,但双方的梁子也算结下了。

互联网江湖的恩恩怨怨,也是挺有意思的。

8

微信时代的到来

打完3Q大战之后,马化腾面临一个比周鸿祎更棘手的敌人,那就是新浪微博。

彼时,QQ的发展已经从成熟期进入了衰退期,虽然用户数还是第一,但颓势已经逐渐显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玩QQ的人越来越少,刷微博的人越来越多。

马化腾敏锐的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赶紧上线腾讯微博,给与大力支持。

但已经晚了,新浪微博已经成势,腾讯想追上去,很难。

怎么办?

时代再次给马化腾了一个机会,从2010年代以后,网络逐渐从PC端转到了手机端。马化腾依靠手下大将张小龙,推出了改变无数中国人命运的神器——微信。

腾讯的马化腾是如何才能成功,听听他背后的故事,就知道不容易

借助智能手机的风口,微信迅速崛起。

没想到,打败新浪微博的不是腾讯微博,而是微信。

杀死你的不一定是同行,而是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跨界打击。

微信的出现彻底让腾讯坐稳了社交领域老大的交椅,从此之后,再没有谁能撼动腾讯这个领域的地位。

说起来,腾讯能出现微信,也和马化腾的管理风格有很大关系。

腾讯有一种“内部赛马”的机制,也就是说,同一个项目,在腾讯公司有很多人在做。谁先做出来,谁做的好,计谁的功劳。

也就是说,在腾讯公司,80%的人正在做的可能都是无用功,都是用来试错的。

这也就是腾讯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逻辑。

在公司内部,把该犯的错误都犯一遍,总比到残酷的市场上犯错误要好。

至于在公司试错产生的浪费,这完全在马化腾的承受范围之内。

没有万古枯,哪来的一将功成?

张小龙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冲出来的一员大将。

号称“微信之父”的张小龙,简直是产品设计的天才。当然,马化腾在这方面也不弱。

据说为了优化微信的产品功能,马化腾和张小龙来来往往,发了几千封邮件。

这也是腾讯公司特有的企业文化:喜欢发邮件。

面对工作问题,性格内向之人可能不善于面对面的沟通,但通过文字形式的邮件,也能很少的表达个人见解。

理工男居多的腾讯公司,也形成了独特的邮件文化。

很多腾讯的员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三更发给马化腾的邮件,经常被秒回。

谁说内向的人不善于沟通?他们只是没找到适合自己的沟通方式。

谁说内向的人难以成功?他们只是没有没有把自己放到合适的位置上。

个性无高下之分,每种性格都有他的闪光点。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马化腾的经历,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地址: http://www.lyw520.com/baikezhishi/16143.html
文章来源: 小美
虚拟货币q币为啥能发行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关键词: 马化腾 腾讯 公司